姚楚忠:杀害杨开慧的凶手,隐藏在大陆生活40年,1974年才被枪决

姚楚忠:杀害杨开慧的凶手,隐藏在大陆生活40年,1974年才被枪决,第1张

姚楚忠:杀害杨开慧的凶手,隐藏在大陆生活40年,1974年才被枪决

1930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杨开慧在家乡板仓的隐蔽行踪,不幸被敌人的便衣队发现。

湖南军阀何建悬赏1000元捉拿杨开慧。便衣队发现杨开辉后,立即赶回乡公所。

乡长急得立功,立即召集全村几十名队员,跑步直奔板仓杨宅,将杨开慧、毛等人逮捕归案。

得知杨开慧被捕,湖南军阀何建软硬兼施,希望得到重要情报,但杨开慧依然坚定不移,没有泄露任何党内机密。

从杨开慧那里得不到有价值的情报,何建改弦易辙,准备给毛一个精神上的打击。他告诉杨开慧,他不用写悔过书,也不用说出党组织的秘密。他只需要公开宣布与毛泽东的夫妻关系离婚就可以出狱,但杨开慧严词拒绝。

眼看拿杨开慧没办法,社会舆论压力又大,何建怕睡大觉,决定处决杨开慧。

今年11月14日上午,杨开慧被带到枝子岭。随着几声枪响,杨开慧倒在地上。

但鲜为人知的是,杨开慧起初只是重伤,并没有牺牲;下午,姚楚忠回到现场,看到杨开慧还有一口气,残忍地补了几枪。

时过境迁,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共产党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那些参与迫害革命者的反动军警宪特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包括当年为杨开慧提供枪支的姚楚忠。

文章开头,有必要介绍一下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出生在长沙板仓冲的一个书香门第,年轻时就有“神童”之称。不幸的是,8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祸不单行。14岁时,他又一次失去了父亲。失去父母后,杨昌济决心坚强,终于在19岁时考上了秀才。

按照传统的方式,成为秀才后,下一步就是走向举人,但一头扎进八股文的杨昌济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方式很难真正救国救民。充其量,他会找一份紧张的工作,领一份薪水,过一个平庸的生活。

维新运动期间,谭嗣同到长沙宣传变法,杨昌济积极参与其中。他曾问谭嗣同:学生应该如何努力振兴中华?

杨昌济的问题可谓问到了点子上,让谭嗣同非常欣赏。他回答说:“在圣贤愚昧盲目的秋天,只能提出这样深刻而深刻的问题。这是秦汉以下的文人心中所想吗?这是一件大事,我不敢妄加评判。简而言之,以民为主,如何能救民,就是做正确的事,就当领导,一切意见就过去了。”

谭嗣同的话让杨昌济陷入了沉思。清廷腐败无能。列强每开一枪,中国都不可避免地要为失去土地买单,这让底层民众雪上加霜。救国救民之道在哪里?

这一刻,国内刮起了一股“留学”风,让迷茫的杨昌济又看到了一些希望。他咨询了志同道合的人后认为,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综合国力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184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击败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于是杨昌济决定留学日本。

《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30岁的留日学生杨昌济怀着振兴中华的愿望报名参加,并被顺利录取。这次和他一起去日本留学的有30个人,杨昌济年龄最大。

到日本后,杨昌济先在弘文公学速成师范普通班学习,后赴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帝国大学深造。他在日本留学六年,后赴德国、法国等国考察教育。这次海外之行大大开阔了杨昌济的眼界。

1912年夏,杨昌济回国,但此时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去的时候是清朝,回来的时候是民国。当时有朋友邀请他去北京工作,但杨昌济谢绝了朋友的好意,毅然回到湖南老家从事教育工作。

杨昌济是教育领域的人才。回到湖南后,高校的聘书接踵而至。湖南巡抚谭曾为湖南缺乏教育领军人物而担忧。杨昌济回到湖南后,马上把任命书送到了杨家,但杨昌济对做官不感兴趣。而是来到湖南第一师范、第四师范等学校任教。他还在第一师范大学遇到了毛泽东。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当时,毛泽东正在读书,一位武昌起义的军官到他的学校传教。听了这话,毛泽东怒火中烧,他报名参加了湖南的起义军,准备为推翻清朝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由于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退位溥仪,他就成为大总统。

袁世凯也不负众望。他真的逼溥仪退位,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当时,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结束,于是他退伍,考入湘军第一师。

据记载,毛泽东和杨昌济第一次见面是在1915年5月中旬的一天。杨昌济路过八班自习室,教室里只有一个人在专心自习。他没看见杨先生此刻站在门口。经过询问,他得知这个学生名叫毛泽东。

毛泽东给杨昌济留下了深刻印象。周末,他经常去杨昌济家聚会,讨论时局。在来这里的学生中,杨开慧对毛泽东印象最深。

杨开慧出生于1901年。在她刚刚两岁的时候,父亲为了救国救民,出国留学。她在母亲的支持下长大。当她七岁的时候,她妈妈送她去上小学。农村的生活让杨开慧很难看到底层的人。

板仓有一个孤独的老杨曼乐山。杨开慧经常和母亲一起给老人送生活用品。后来,杨开慧壮烈牺牲后,正是这位老杨曼乐山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把杨开慧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与他同行。虽然一个在京,一个在长沙,但并没有断绝与杨家的联系。

在杨昌济北京大学任教后不久,蔡元培在法国开展了一项勤工俭学计划。杨昌济得到消息后,立即转告新民学会。蔡和森先到北京与蔡元培商谈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具体事宜,随后毛泽东带着20多名学生来到北京。

毛泽东一行起初暂时住在杨昌济家里,经过杨昌济的安排,都被送到“留法预科班”,为下一步出国做准备;毛泽东暂时没有去法国的打算,因为他还有工作要做,所以他继续住在杨昌济的家里。

在此期间,杨昌济还帮助毛泽东找到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机会,解决了他在北京的生存问题,也获得了与李大钊先生共事的机会。

在京期间,杨开慧与毛泽东联系频繁,由于共同的兴趣,他们开始相爱。

下班后,毛泽东经常和杨开慧一起去护城河散步;后来杨开慧回忆说,“自从听说了他的很多事情,看了他的很多文章和日记,我就爱上了他……”杨开慧把这些肺腑之言都写了下来,藏在板仓家的一个墙缝里。后来杨开慧英勇就义,没人知道墙缝里有这个重要的东西。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在这里维修整理时才发现。

虽然杨昌济非常欣赏学生时代的,但直到张的出现,他才接受成为自己的女婿。

一天,张去杨昌济家拜访。聊天中,他问杨开慧有没有找到另一半。杨昌济还坦言,杨开慧和他的学生毛泽东有来往。虽然这个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有一位先生说他与众不同,建议不要让他的女儿嫁给他...

虽然张从未亲眼见过,但他却熟悉这个人的名字,所以他说他想见见。

无独有偶,几天后,张做了一次讲座,正好在下面听。工作人员把人群中的指给他看,张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仔细看了一下,他觉得这个人以后一定会不同凡响。

下课后,张第一次来到杨昌济家。坐下之前,他告诉杨昌济,杨开慧可以许配给毛泽东。杨昌济深知张并非一时兴起。在张的肯定下,杨昌济同意让女儿嫁给。

临终前,杨昌济在病床前合十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手,告诉他们要尽快结婚。

1920年1月,杨昌济在北京病逝后,杨开慧回到长沙。今年年底,毛泽东和杨开慧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他们成了革命伴侣。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奉命指挥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则根据组织的安排,带着孩子回到板仓从事地下工作。在赶往湘赣边界时,毛泽东挤出时间去板仓看望妻子和孩子,但他没想到,他们的离别是永别。

秋天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造反派上了井冈山;接着,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武装上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红四方面军。不久,彭率平江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与会师,三路部队会师,大大增强了红军的实力。

随着红军队伍的日益壮大,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进行围剿,并经常在报纸上夸大“战果”,这使杨开慧心里一直悬着一块石头。

1930年夏,何建调主力追击张发奎、李宗仁,长沙兵力空薄弱;红军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攻占长沙。

根据彭的命令,率领红三军团的主力向长沙进攻。经过数日浴血奋战,成功占领长沙。

当何建得知自己的老巢被占领后,立即调集军队进行反击。当敌强我弱时,彭率部出长沙。

红军一、三军在浏阳会师后,组成了红军。李认为红军已经羽翼丰满,要求再次进攻长沙。但何建吃了亏后,加强了长沙的城防,红军久攻不下长沙。

得知丈夫在指挥攻打长沙,杨开慧连夜赶到长沙,希望见到丈夫;但红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出进攻。一路上,我看到了所有退役的红卫兵。一问才知道,红军已经撤离,杨开慧没有办法,只好返回板仓。

红军第一次攻打长沙以来,何建组织了一个小组清剿农村,在湖南大肆杀害共产党员,悬赏1000美元捉拿杨开慧。

杨开慧想回来通知其他党员一起撤退,却在途中被间谍盯上。他还没来得及离开,就被反动派逮捕了。与杨开慧一起被捕的还有他的儿子毛和保姆孙嫂。

杨开慧被捕后,他的家人找到了杨昌济的好友张、蔡元培等人。他们向国民党政府施压,要求释放杨开慧。

何建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全国名人的电报,要求保释杨开慧。何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想到侦缉专员任卓轩。

任卓轩曾是湖南省委主要领导之一,兵变后成为何建手下的“反共专家”。何建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总会找任卓轩咨询。

任卓轩认为,处理杨开慧,不应该像对待其他“政治犯”一样,用酷刑,而是通过“先攻心”,让杨开慧和毛泽东在公开的报纸上离婚,这样就可以取得一个“政治上的胜利”,作为释放杨开慧和应对舆论的条件。如果杨开慧不这么做,他会被处死。何建听后觉得任卓宣的方法很好,委托他处理此事。

杨开慧被捕后,从狱友口中得知任卓轩已经叛逃。杨开慧被传讯时说,杨开慧不必提供任何信息,只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就可以和毛泽东一起出狱。

杨开慧深知敌人的阴谋,她怎么可能公开登报与丈夫离婚脱离夫妻关系?毅然答道:“死不值得遗憾,但点缀的革命一定会早日成功。”

何建任卓轩对付不了杨开慧,释放名人的电报一个个发给他。在任卓宣的建议下,何建决定先把杨开慧处死,然后给张等一些名人发电,说保释电报迟了。

负责行刑的是何建的“御林军”特务营,那里的官兵是何建从醴陵老家招募来的。是何建部队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营,姚楚忠也是这个营四连二排的战士。由于家里没什么大背景,他混了很久,也只是个副班长。

1930年11月14日上午,四连连长严在操场上吹响哨子,把部下集合到关押杨开慧的地方。他们荷枪实弹,面对面排成两排。姚楚忠、罗等人和执法室主任李琼负责前往监室,押送杨开慧。

当时杨开慧正在准备晚饭。李琼、姚楚中、罗等人打开了监门。李琼大声喊道,“提女共犯杨开慧。”

杨开慧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感谢她的保姆孙嫂,并告诉毛为她报仇…

李琼念出了杨开慧的“一系列罪行”,然后拿起画笔,在杨开慧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十字。整个过程只花了几分钟。

之后,姚楚忠、罗在其他士兵的护送下,将杨开慧押往枝子岭刑场。

当他到达枝子岭时,监军颜下令。帅宝云举起枪向杨开慧开了两枪,杨开慧倒在地上。姚忠和另一个人松开了绑在杨开慧身上的绳子,回到了车站。

午饭时,燕国接到上级命令,说杨开慧好像没死,让他派人去看一下。后来燕国下令姚楚忠去刑场看情况。如果他没死,他会补两枪。

姚楚忠放下碗筷,领着两人,来到支子岭。看到地上有一片血迹,杨开慧的嘴里全是淤泥,但还有一丝气息。姚楚忠看了看,掏出枪开了几枪。确认死亡后,他没有离开。

当年曾被杨开慧救过的孤寡老人杨乐山,听到杨开慧在枝子岭被处决后无人收尸的消息,推着独轮车,穿越星夜赶到枝子岭,将杨开慧运回板仓安葬。

很久以后,姚楚忠得知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经过20多年的武装斗争,共产党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当姚楚中得知毛泽东成为国家领导人时,他生活在恐慌之中,因为他亲手杀死了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

不久,全国开展了“镇反”运动,姚楚中因为过去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兵,被送到农场改造。但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姚楚中就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他也试图隐瞒这个秘密。

直到1970年,姚楚忠想通了之后,才向组织坦白了自己是1930年杀害杨开慧的凶手。农场领导得知这不是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十分震惊,于是把姚楚忠交给公安部门处理。

经过四年的调查取证,现已证明,姚楚忠不仅是杀害杨开慧的刽子手之一,也是最后一个去修枪的人,已经隐藏了40年。

1974年7月,法院经过研究,决定判处姚楚忠死刑,立即执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109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