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十年,还有人记得我吗?——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青青乐

再过几十年,还有人记得我吗?——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青青乐,第1张

再过几十年,还有人记得我吗?——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青青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那声巨响改变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从此,中国人的腰围就直了起来。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设计者。他的名字鲜为人知,也不像现在的网络名人那样受欢迎,但他的成就举世瞩目。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邓以蛰,一位著名的中国学者。20世纪30年代,邓以蛰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

七七事变后,时年16岁的邓稼先被迫离开北平。怀着对祖国富强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他毅然走上了一条追求科学的道路。1941年,17岁的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大。西南大学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而成。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大学的条件非常艰苦。这个学派只有8年的历史,却影响了中国至少80年。先后向祖国输送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资助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00多位人文学科大师。

1948年,邓稼先漂洋过海到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物理。1950年8月,26岁的他获得博士学位,被称为多尔博士。同年,他毅然踏上回国的航船,迫不及待地投入祖国的怀抱。

伟大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回国三年后,邓稼先和许鹿希举行了婚礼。邓稼先比许鹿希大四岁,他们是青梅竹马。许鹿希的父亲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许德珩。可以看出,许鹿希也出身于书香门第。

1958年盛夏的一天,34岁的邓稼先擦着额头的汗水,走进老一辈核物理专家、核武器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给邓稼先一个任务,放一个大鞭炮。1958年8月18日,这一天成为中国原子弹事业伟大征程的历史爆发点,邓稼先接过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

接到放大鞭炮的任务后,出于保密原则,邓稼先用三个“不能说”告诉了妻子自己跳槽的事,消失了28年。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直肠癌晚期患者了。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苏联专家的支持,中国的核事业困难重重。邓稼先带着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挑灯夜战,连试验场都是和他的学生一砖一瓦建起来的。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签名的最终设计的原子弹成功爆炸。一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这些都是邓稼先等开国元勋拼出来的,拼出来的是中国的自信。

1986年,每天忍受病痛折磨的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驱车经过天安门广场。他问妻子:“三十年后会有人记得我吗?”我们记得,我们记得的不仅仅是邓稼先,还有钱三强、程、郭永怀等人,他们为我们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老”邓稼先闭上了眼睛。邓稼先去世前,还在关心核事业。他说,“不要被落下。”也许当时邓稼先心里有千言万语没有说出口,比如家人的嘱托,孩子的期待,妻子的叮嘱,但最让他担心的是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如果有来生,我还是选择中国”。

“两弹开国元勋”邓稼先将这个名字永远镌刻在[/k0/]的历史上!我们会永远记住它!

今天,我们可以放心地泡一杯甘草芡实代用茶,在这炎炎夏日里,安心养身,呵护生活。几十年前的新疆罗布泊有多艰苦?

以茶代酒,我们敬你!让我们共同缅怀“两弹元老”邓稼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608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