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约3361字。
阅读需求
十分钟
月亮山畔的青海湖,因其神圣而神秘的地理环境,自古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蓝眼睛。明清之际,青藏高原东北部诞生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因为靠近青海湖,这片新土地被命名为青海。
但新生的青海一直面临一个问题,行政中心不在自己的辖区内。中央政府将青海的行政机构委托给紧邻青海的甘肃省,使得青海实际上形成了行政中心异地办公的特殊模式。
青海的诞生
▲▲▲
今天的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明朝以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和西藏、川西一样属于藏区,没有独立的行政区划。16世纪中叶(明朝嘉靖年间),以安达汗为首的内蒙古部落征服了青海湖周边的藏族土著(包括早期进入青海的部分蒙古族牧民),将所有部落留在这里放牧。此后,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广阔草原成为蒙古新的牧场,蒙古牧民不断向西、向南迁徙。
1637年,在准噶尔的协助下,游牧在天山南麓的和硕特蒙古部落固始汗率领蒙古部落进入青海,消灭了当地的蒙古部落喀尔喀蒙古,随后继续南下征服西藏和川西,将整个青藏高原纳入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建立了横跨今天的新疆、青海、西藏和四川的和硕特汗国。随后的80年间,大批蒙古族部落继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草原上游牧,逐渐改变了当地的民族结构。
柴达木蒙古族,生活在青海湖周围。
他们通常也被称为和硕特蒙古人。
清朝雍正初年(1820年代),随着清朝两次入藏,平定了准噶尔与罗布藏丹津(和硕汗国最后一个皇族)的反清叛乱,基本清理了青藏的政治环境。
724年,清军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叛乱,收复青海。
而从明末开始逐渐蒙古化的青海,显然无法和其他藏区统一管理,不分青红皂白。基于现实的政治考虑,为了有效管理活跃在藏区东北的蒙古部落,清朝采取分而治之的控制模式,将藏区东北划分为独立的青海地方。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清廷在青海设置青海事务大臣(均称青海蒙古事务大臣),掌管青海二十九旗及青海南部玉树、果洛、环湖一带的藏族部落。
当时清朝在青海基本上是间接统治,以地方领主和寺庙为中间势力。所以作为青海的行政中心,青海事务大臣衙门在当地找不到非常合适的住所。原来是在察汗托洛海,后来因为太偏僻,改在西宁工作。
这样,虽然暂时解决了政治中心的偏远问题,但也带来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状态:当时的西宁不属于青海管辖。清朝统一西部边疆后,将明代原设在青海东北部的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明朝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也就是说,清朝的青海事务大臣要常驻甘肃西宁府办公。
西宁事务部长陪同当地观礼。
为什么是西宁?
▲▲▲
从天空俯瞰西宁的地理位置,你会发现它是一个独立的交通枢纽。西宁是湟水流域的中心城市,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著名的古城。是中原王朝通往高原的门户,也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分支吐谷浑路和唐蕃路上的重镇。
中原王朝在掌握西宁地区后,可以将其作为跳板和前进基地,向西南方向扩大对羌族和藏族部落的政治影响,同时也可以作为战略依托,遏制高原地缘政治势力的东扩(如汉朝的西羌和唐朝的吐蕃)。
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相比,平均海拔不到2500米的黄水谷真是难得的世外桃源。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祁连山大坂山的湟水河,向东向南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在今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海拔1650米)注入黄河。
整个湟水河流域基本属于河谷平原地貌,地势平坦,灌溉用水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冬季,在整个青藏高原极寒的情况下,湟水河流域由于山谷静风和焚风效应的影响,相对温暖,热量资源稀少。
此外,高海拔的地形条件使得这里自然景观的垂直地理分异。让当地形成包括沙漠、草原、森林、雪山在内的多元化地理面貌,从而为从事农业的人口繁衍提供必要的自然条件。夏季相对较高的海拔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当地带来了优质的牧草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黄水谷地
可以说西宁市所在的湟水谷绝对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块宝地和精华地带。这个地区的土地面积虽然很小,但却是雪域高原上为数不多的适合生产的地理单元。截至目前,湟水流域农业资源优越,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仅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2%,但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全省的56%,养育了全省61%的人口。
心属中原的西宁城。
▲▲▲
自汉代以来,占领河湟地区(湟水流域)成为确保关中和河西走廊稳定的既定战略目标。汉武帝时霍去病征服河西走廊后,汉朝获得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做出了空西域的关键通道,于是在河西建立了张掖郡,意思是“张果的胳膊掖进去沟通西域”从地图上看,河西走廊就像汉帝国的手臂,湟水流域就在手臂(腋下)下面。
如果汉帝国不对这一敏感地区进行有效控制,青藏高原的羌人随时可以沿湟水谷出山,在汉帝国的腋下击出致命一刀,直接斩断河西走廊的手臂,甚至直接威胁到心脏地带的关中平原(东汉时期的西羌人曾“与三助作战,危害极大”)。
从湟水谷出来的羌族骠骑兵构成的威胁是可怕的。
于是,在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后汉大将赵充国出兵河湟地区平定西羌,在河湟(隶属兰州地区的金城县)设立林强等郡。当时,林强县位于西宁市湟源县南固古城一带,辖湟源县、湟中县和西宁市。此后,大量汉人从中原迁徙,湟水流域逐渐成为富饶的“江南高原”。
之后西宁城所在的湟水中心区政治军事地位不断提高。东汉至南北朝为西平郡,隋唐称鄯善郡。尤其是在唐代中期,西宁曾被称为唐代陇右地区的军事中心。唐玄宗年间,唐朝在今西宁周边设置军镇,为吐蕃做准备。我驻陇右特使,驻鄯善府,率鄯善阔河、兰、临武府、闽迭荡十二州(基本相当于整个陇东、宁夏、川西北),统十军守夺。
在公元7-9世纪唐与范的世仇时期,西宁所在的陕州不仅是双方的中心战场,也是双方友好交往的必经之路。当年嫁给吐蕃的文成公主路过西宁附近的日月山,留下了日月镜的传说。
后来在唐肃宗进行“茶马贸易”,大量青海的牛马被吐蕃交换到内地。茶叶、丝绸等。从内地也被交换到牧区。此时的鄯善府也是中原与藏区的贸易中心。
“茶马互市”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
安史之乱后河湟地区被吐蕃人占领,但当地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汉族身份。晚唐诗人杜牧曾游历西宁,写下《河湟》这首诗,流传后世。诗中描写湟水谷百姓“牧羊驱马,虽顺,白发红心忠汉官”,对中原王朝有一种归属感。
正因如此,在北宋末的“西河之战”中,宋军习惯于被冠以弱小之名,实际上一举收复了青唐城,并于公元1104年夏、五月间,改陕州为西宁,希冀西部和平。
西河之战
因为西宁的战略地位对中原王朝来说太重要了,而且长期以来对中原政权有很强的向心力。因此,直到1928年青海正式建省之前,西宁都是陇右西部的重要县级市,直属中原。
随着清朝的灭亡,甘肃被著名的马家军占领。当时驻扎在西宁镇的马奇,凭借自己的力量将势力扩大到青海,并利用北洋政府废除青海行政长官一职的机会(当时北京政府规定“青海为甘之地,行政长官为卫”),获得了宁海首席特使、甘边、孟凡使者等称号。这个警备区设在西宁,与青海孟凡宣传安抚部合署办公。这次行政变更,基本统一了西宁和青海的行政区划。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青海省,西宁为省会。这一选择既是对政治现实的承认,也是国民政府安排首任青海省主席孙连仲定居西宁后,为有效管理青海所做的初步准备。
青海省第一任主席孙连仲。
总的来说,早期青海省会之所以在西宁异地办公,主要是因为西宁有良好的人文经济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没有适合省会进驻青海的大镇,叛乱不确定,环境恶劣。
今日西宁
随着清代青海的不断开发和民族融合,到民国时期,初步具备了设置省区的基本条件。但是,长期的异地管理和西宁这个经济核心的缺失,阻碍了青海的发展。最终,在诸多原因的趋势下,西宁被纳入青海,自然成为青海的首府。
经微信官方账号ID: geo-valley(微信ID:Geo-Valley)授权转载。
《水果史》新刊推荐
果历史、、、新杂志推荐|大萧条1929小程序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