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夏商周最新断代工程的结论,夏朝应为公元前2070-1600年,商朝应为公元前1600-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应为公元前1046-771年。当然,夏商周断代工程被讽刺为“有系统地捏造历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证据就是几个古代的栅栏遗址”。
需要注意的是,汉高祖既不是刘邦的庙号,也不是谥号。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但自汉武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开始,刘邦就被称为“高祖”,后人多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太祖高第”、“汉高祖高第”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享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
王莽既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刘姓君主并不追王莽,所以王莽是封建王朝中唯一不追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很多皇帝追庙号,庙号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既然“前秦”在秦朝之后,为什么叫“前秦”而不是“后秦”?前秦的“钱”就是十六国中的前秦,十六国中有两个秦,彝族的前秦和羌族的后秦姚昌。后秦是为了对抗前秦而建立的,也自称秦,所以区别于前后秦。“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民族政权,也是孙公达《边族研究》中所说的“第一个试图以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以前的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个皇帝是高云(高句丽皇室,高云的祖父高河,高句丽民族的一个分支)。慕容宝以为他是干儿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又复本姓高。实际创始人是鲜卑汉风霸(皇帝毛文成)。
慕容洪的前燕王朝统治时期,慕容君被封为冀北王。虽然慕容洪在位时并未正式称其为燕王或炎帝,且原本意在隶属于慕容垂,但年号的设立表明其独立于其他政权,所以慕容洪一般是西燕的创始人。
十六国时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以匈奴、桀、鲜卑、羌、狄为主的五湖,北魏史家崔弘撰写了十六国(无梁、四燕、三秦、二赵、石城、夷夏)春秋,因此成为后世史家。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国家数量远不止16个。此外,还有丘迟、代国、高句丽、魏冉、西延、吐谷浑、西蜀、翟伟等,在当时影响较大。事实上,远远不止16个国家。
北魏后来与汉族融合成为汉族。下令鲜卑贵族改姓汉、与汉族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三十岁以上的人说中文很难改口,可以拖一拖。任何三十岁以下的朝廷官员都必须改说中文,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就会被降职或撤职。规定官民都要换汉人衣服;鼓励鲜卑人与汉族士绅通婚,使用汉族姓氏。北魏皇室原名拓跋,此后改名为袁。魏孝文帝封为袁弘,即使用汉人姓氏。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的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唐代家祖籍河北赵县,李渊出生在关陇,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自称是西凉王李浩的后代。其中,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插曲。本来,在西魏以前,山东李氏家族算是贵族世家。这个地区有五个贵族姓氏——王、陆、崔、李和郑,其中李是鲜卑人之一。然而,自西魏建国以来,关陇李氏就被定义为贵族家族。据此,有人认为李氏是破落贵族,也有人说李是鲜卑族的小野部姓。根据可考证的史料,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唐高宗唐元的母亲杜固诗,是隋文帝一个妃子的妹妹,属于非汉族,因此李世民与杨迪之间存在表亲关系。李世民太宗的母亲都史也是鲜卑族。但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李渊一方的世系。历史上有几种说法:赐姓小野保、河南灭李姓、老儿的后代等。最有可能的说法是是深受胡人影响的汉族人。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唐太宗的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1616年-1911年)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为可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清朝崇德元年),清太宗称帝,改国号简称“清”。因此,皇太极被视为清朝的开国皇帝。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众多。每个朝代的建立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国名(朝代名)。一个国家的称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五帝史记》:“自黄帝至虞舜,皆同姓而国名不同,故名张明德。”
宋朝以前,大小国家的封号都是以地方名称为依据的。春秋时期,晋、宋、韩、周、赵、魏、楚、吴等国号。,往往在后世反复出现,只是因为后人在这些古老的地区发现了他们的国家或者起兵或者有了他们领袖的封地。
李以太原为职,故国名唐。在开封府,他变成了一个黄袍人,他的名字叫宋。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统一后国号为汉。司马家住在晋国,他的国名叫晋。隋文帝,隋朝的创始人,继承其父的国号“隋公”,即以隋(因隋字中有“邹”字,故去掉邹字,造隋字)为国号。即使是南北朝时期的胡人建立政权时,国号也是严格按照地理位置来划分的,比如北梁、南燕、前秦、后赵等等。一个例外是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意思是革故鼎新,赋予王莽新政的意义。
事实上,在宋代之前,胡、韩的创建者大多生活在九州的体制下,而创建者也能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随着中国的扩张,世界已经无法覆盖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国家。例如九州不包括东北和蒙古地区,所以从东北出发的胡人很难根据地理位置得到国名。辽代以来,从东北亚出发的胡人,如金元等人,取消了以望地立国的传统,赋予国名以意义。在辽代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金可以战胜铁,所以女真以国号为金。所谓“大哉”,元是最初的意思,所以蒙古就取名为元。明朝虽然是汉人建立的,但并不准备恢复古代制度。据说国号取自明教。青是金的变体。
综上所述,辽代以前国号的选择方法是以地面为依据的,辽代以后赋予国号以意义是相当有规律的。
武则天的国名叫周,因为她的出身不明显。为了显示她实际上出身显赫,她开始想找一个出身高贵的祖先。最后,她找到了的小儿子,因为他出生时,掌纹是吴字,后人以吴为氏,说明吴氏出了姬姓。同时还强行附上母亲杨姓姬。于是我把应国公给周国公的印信给了父亲。唐人认为,唐以前只有周汉盛世,周比汉更受推崇。据《辞源·科策》记载,周以王道教化一人,人从之,汉人霸道,刑严而俗。所以在周朝建立之前,武则天就利用《周》之礼进行改革。
是什么决定了朝代的名称?大致有五个原因:来源于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名称,来源于原始的卦爻辞和创始人的头衔;起源于创始人的原居地或政权统治的地区;起源于宗族关系;意味着好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名及其由来:
夏:相传禹是所占卜的,因为当时人们习惯称他的政权为“夏”。另一位历史学家先生则认为,禹的儿子西迁到大夏(晋南汾惠地区)后,才被称为“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祖契助禹治水,受商影响。后称“商”为其部落(或部落)。唐灭时,以“商”为国号。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称殷或殷商。
周:周部落到了古公叔,就迁到了(今陕西岐山)。灭殷后,以周为国号。周初建都于何(今陕西安西南),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何之东,故有“西周”、“东周”之称。
秦:据史书记载,这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它的首领,费子,就是周的幽城。他被周赐姓“夷”,并分了一小块地(今甘肃天水县,别称陇西峪)。后来项救了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国。
韩:项羽封刘邦为。后来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国,被称为“汉”。长安是汉初的都城,洛阳是后汉的都城。所以都城有“西汉”和“东汉”,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龚伟”、“王维”称号,曹丕代汉后称为“魏”。皇族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国:刘武以四川为活动区域,蜀国指四川,其政权称为“蜀”。它在历史上也被称为“蜀汉”。指汉朝和东汉的延续。
吴:孙权生活在长江下游。历史上吴国建立,曹魏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因其在东方的位置也被称为“吴栋”。
晋:司马昭迫使魏帝称他为“晋公”,在灭蜀后,他成了晋王。后来他的儿子思延继承了他的爵位,迫使魏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晋”。
隋: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曾被北周封为“隋国公”。隋文帝利用这个卦名,称之为“继朝”。他以为是要跟他走的意思,怕不吉利,改成了“隋”。
唐:李渊的祖父辅佐周有功,人称“唐国公”。他的头衔传给了李渊。太原起义后,唐元称之为“王堂”,后废尤杨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因居住在辽河上游而改为“辽”。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被任命为回德史,德军驻扎在松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被任命为我驻松州公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于松州,封号“宋”。
西夏:拓跋思恭占领周霞(今陕西衡山县),建国时以周霞命名,称为“大夏”。因为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黄金:金都市位于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地处胡楚河(今阿什河)。据说其水产品为黄金,女真字“金”意为“压虎”。
元:根据元的历史,元的名字是由元世祖的忽必烈决定的。就是《易经》“大在”这句话里的“元”字,有“大”和“第一”的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族习俗、图腾有关,有人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由郭子兴发展而来。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白莲教宣称“黑暗很快会过去,光明会到来”,以此来鼓动人们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因此也被称为“光明会”。白莲教的领袖韩山童称它为“王铭”(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它为“王小明”),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它的教义和宗旨。朱元璋不仅信奉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员(曾任左副元帅)。朱元璋掌权后,中国被称为“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个分支。女真在北宋建立了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加强,金国(后金)重建。后金为了对外扩张,断绝了与明朝大臣和部属的关系,清太宗将“女真人”改为“满州”,“金”改为“清”。宋朝时,女真处于契丹人的控制之下。他取名“金”,是因为“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意思是比铁还强,能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皇太极是想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还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亡时骑了一匹大青马,马精疲力尽。努尔哈赤伤心地说:“大庆,大庆,将来我得天下,国名将大庆。”所以皇太极改国名的时候,就改成了清朝。
国名分类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时期。中国的朝代令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些国衔是怎么来的呢?总结起来,主要有六大类。
第一,中国历史上以族名为国名的情况比较普遍。夏商周都是以氏族命名的。再比如契丹,它的名字也是国名。
二、国名是地名,在周朝诸侯国中最常见。例如,陈和蔡都是地名和国名。
第三,姓氏为国名,战国初期的赵、魏、韩都是以姓氏为国名的典型。
第四,原标题被用作国家的标题。开国皇帝当皇帝之前是有封号的,后来用封号作为国家的称谓。比如曹丕在成为皇帝之前,被汉献帝封为王维。他当了皇帝,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刘邦当汉王,隋文帝当隋炀帝,司马燕当晋文公等等。其实标题也是地名,指的是被封的地方。
动词 (verb的缩写)从文化角度看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后期很常见。国名都有某种愿望。比如取自《易经》一句话的元朝是“元朝大亡”。元,为才。明是朱的亲戚。清也是五行水,水征火,明是火。这是从五德文化的角度决定的。
6.继承历史上同一姓氏或种族的人的名字。比如清初叫金,就是继承了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比如宋初山西北部的北汉,刘姓皇帝继承了汉室国号。这些恰恰说明皇室历史悠久,血统高贵。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政权)?
北魏(386 ~ 534),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它被称为史北威、拓跋威、魏源和侯炜。北太炎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历经17帝171年。天兴元年(398年)称帝,都为平城。盛世疆域约为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河南、陕西、内蒙古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蒙古南部。之后迁都洛阳(今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了鲜卑人汉化,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改拓跋为元氏县。永乐三年(534年),孝武帝逃到长安,在宇文泰避难。高欢为孝立元为帝,迁都叶(今河北临漳),改元。石东伟。北魏亡。
东魏(534 ~ 550),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4年,北魏宗室袁山称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历史上称为东魏,传至始皇帝17年。
魏(535 ~ 556),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年,魏宗室封元宝矩为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魏,传三帝22年。
北齐(550 ~ 577),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0年,高阳废黜东魏皇帝自立,定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了六帝十八年。
北周(557 ~ 581)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57年,宇文爵称天王,定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五帝25年。
辽朝(916 ~ 1125)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历经9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1997年,卢野·阿保吉成为契丹酋长。公元916年,契丹首领卢野·阿保机称帝,建立了辽。1998年建立帝都(今内蒙古巴林左奇南部博罗市),947年改帝都上京,1007年迁都中京路大定府。辽朝的疆域是东北至日本海黑龙江入海口,西北至蒙古中部,南至天津海河、河北巴县、山西雁门关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对抗宋朝的王朝。辽初建时名契丹,947年改辽,期间983年至1066年改称契丹。开国君主是辽太祖的阿保机,历经九帝,于1125年(辽保达五年)被金所灭。
金朝(1115 ~ 1234)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由金太祖的完颜阿骨打建立,他的名字叫大金。“金”创建于1115年。它先建立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白城镇),后迁至燕京(今北京),后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邢凯二年(1234年)灭于蒙古,经历了10个皇帝。
元朝(1206-1368)是蒙古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1271年由忽必烈汗(即元世祖)建立,1279年南宋灭亡,定都大都(今北京)。它于368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1636-1912),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了一个叫可汗的王朝,名字叫大金,历史叫后金(电视剧《孝庄秘史》里,皇太极自称“后金”真是让人笑哭了)。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拉、黑图阿拉、黑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现居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古镇)。1636年(明朝崇德元年、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庆,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击溃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皇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崩溃。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朝入关后,十帝,二百六十八年。(陕西万事胜实业有限公司*文章来源于网络,尊重原创作品,如有问题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