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死战:刘邓12万大军存亡之战,肖永银:就是刀山,也要踏平

汝河死战:刘邓12万大军存亡之战,肖永银:就是刀山,也要踏平,第1张

汝河死战:刘邓12万大军存亡之战,肖永银:就是刀山,也要踏平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点,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这一刻起由防御转为进攻,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不能在战术上取胜,那么这个策略再高明也是没有意义的。

千跃进大别山也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刘邓的军队如果不能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不仅不能完成中央赋予的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且很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这一幕并非危言耸听。刘邓的军队在汝河岸边陷入绝境。

汝河是刘邓军队面前的最后一道障碍。过了汝河,摆脱了国民党军队,顺利挺进大别山。经过近半个月的行动,蒋介石和他的最高统帅部终于认识到刘邓军队的真实意图,并迅速调集20多万大军追击刘邓军队。

罗广文兵团和张干集团的12个旅作为第一梯队,王敬久集团的8个旅作为第二梯队,所以他们很快赶上了对方。蒋介石计划围歼汝河上的刘邓军队,因为汝河宽60米,深4米,水流湍急的岸壁陡峭,是阻挡刘邓军队的最佳天然屏障。

刘邓挺进大别山的部队下辖中野一、二、六纵队,加上也斯、中原局,总兵力达12万人。8月23日拂晓,中野的第6纵首先到达汝河北岸。与资深的第1纵、第2纵、第6纵相比,年轻了很多,但战斗力却不亚于任何人。纵队司令员王近山被认为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主要原型。

由于敌人摧毁或掠夺了所有的渡船,第6纵先锋队的第18旅不得不自己寻找设备来建造渡海工具。当地群众听说后,120多户人家捐了120多棵树、檩条、30多对门板、30多车麦秸。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把物资运到汝河两岸。

中午时分,十八旅旅长肖永银发现河对岸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很快占领了对岸的汝南港,并开始修筑工事。肖永银立即命令前卫52团1营渡汝河,占领桥头堡,摸清对岸敌情。

在敌人空飞机和地面部队的狂轰滥炸中,1营战士乘着自制的木筏强攻。当没有足够的木筏时,一些士兵拿着一块木头,用手划水。敌人的子弹、炮弹、空气空炸弹吹出一连串的水柱,战士们的鲜血迅速染红了大半条河。

1营无人撤退,52营集中火力掩护1营渡河。经过十多分钟的战斗,解放军终于站在了汝河南岸的土地上,然后向国民党阵地冲去。

虽然守敌占据了火力和兵力优势,但一营仍占领了大雷岗阵地,使刘邓军有了桥头堡。肖永银立即让52团主力渡河,确保大雷岗阵地不丢。

从俘虏口中得知,这支突然到来的敌军是蒋介石自己的中央军整编第八十五师,其师长何绍周的主力已在汝河南岸展开。整编85师的到来,证明国民党军队近在咫尺。

刘伯承和邓小平来到他们的总部时,肖永银和十六旅的尤泰忠正在讨论渡河计划。刘伯承司令员指着摊开的大比例尺地图说道:

“敌人带着十几个师从后面追我。现在敌人的第58和第48整编师离我们只有50英里,他们将在明天早上8点前到达。在我军正面,敌85师64旅挡住了去路。敌人企图在汝河地区牵制我军主力进行决战,打乱我进军大别山的计划……”

敌情比萧永银和尤泰忠估计的要严重,而小汝河将决定刘邓军队的生死存亡。经过半个月的连续行军和激烈战斗,所有战士都筋疲力尽,弹药消耗严重,6号战士也不例外。

肖永银告诉刘邓首长:自鲁西南战役以来,我旅人员齐备,弹药充足。有了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有了刘、邓首长的亲自指挥,前面有一座刀山,我们一定要跨过去。

傍晚时分,十六旅和十八旅的工兵连已经在汝河上架起了浮桥。五十二团一旅主力渡河后,击退了八十五师的压倒性进攻,守住了大雷岗阵地,牢牢掌握了这个宝贵的桥头堡。

整编第85师师长何绍周也意识到浮桥的重要性,组织部队连续4次冲过去夺取或摧毁浮桥,但均被第16旅击退。贺绍州国民党空军被要求炸浮桥。幸运的是,天已经黑了,许多炸弹未能击中浮桥。

眼看敌军逼近,刘邓总司令指示六号指挥员不惜一切代价渡过汝河,打开通往大别山的通道。而这个最艰巨的任务落在了6跳身上,再次作为全军先锋。

具体的任务分配是18旅还是尖刀。下辖的52团和53团并排突击,54团跟进,一路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敌人的炮位或一个敌人倒下的弓箭手,因为首长刘邓、中野司令部和中原局都在18旅后面。只要留下一个敌人,就可能威胁到刘邓酋长的生命。

第16旅的任务是接替第18旅守卫汝河两岸的桥头堡和浮桥,阻挡敌人东西方向的反攻,保证刘邓长官安全渡河,并作为第2梯队,随时准备增援第18旅。

准将肖永银命令各团按1至9个连的顺序,分4个纵队进攻前进。每支步枪都配有刺刀,每颗手雷都是无盖的,攻击敌人。先头部队经过的地方,不留下一个小据点,不留下一个敌人。

24日凌晨2时,肖永银亲自率领52团在左翼,旅参谋长邢荣杰率领53团在右翼,从大雷岗向汝河南岸纵深地区发起决死突击。这是一场真正的水战。与韩信不同的是,解放军对水发起了进攻。

进攻发起前,刘伯承司令员对十八旅和全军作出指示:狭路相逢勇者胜。所有的战略战术最终都要靠普通士兵的勇气来运用,解放军一直是一支充满勇气的革命军队。勇者胜,是对这支军队最好的诠释。

52团和53团的数千名战士,手持明晃晃的刺刀,投入汝河南岸无边的黑暗中。他们想用自己的武器,用自己的血肉,为这个古老的国家打开通往黎明的道路。

每次遇到敌人阵地,机枪火力掩护,爆破工破障炸碉堡,步兵冲上去拼刺刀。这三板斧砍下来,没有一个敌人阵地能逃得过。战士们牢记准将肖永银的命令:除了尸体和俘虏,任何国民党士兵都不能存活。

1连完了,2连,3连接着打,然后4连,5连,直到最后9连,没有停止进攻,没有浪费一分钟。十八旅的每一个战士都知道,他的牺牲会给野战军带来胜利。

十八旅被蒙蔽了,十六旅也没闲着。整编第85师师长何绍周接到蒋介石的严令,绝不让刘邓过汝河!何绍周动用手中所有兵力,一边让火炮轰击浮桥,一边派步兵轮番冲锋。

十六旅的准将尤泰忠以两个团封锁了浮桥的东西方向,绝不允许敌人靠近。士兵们忠实地做到了这一点,但战场太小,敌人的流弹和炮弹还能打到汝河,随时都可能打到汝河。

事实上,浮桥确实被敌人炮弹炸毁过一次,两个旅的工兵连立即修复,使渡河迅速恢复。工程连的一些士兵被击中倒下了,但没有人退缩。

就在这时,刘伯承、邓小平走上浮桥,后面跟着野司、中原局两千多名干部战士。连队战士跳入水中,扛起浮桥,确保其安全牢固。

我们周围的枪炮声从未停止过。夜色空中,曳光弹闪亮的弹道不时闪现。刘伯承和邓小平大步跨过汝河,留下二十多万国民党追兵。

由于几乎整个野战军都在打仗,很难随时保持建制。于是,刘伯承规定集合地点为汝河南岸的彭店,各纵旅完成任务后向彭店集中。到达彭店就是胜利。

就在黎明前,敌人的第3和第48整编师到达并加入了汝河战斗。敌人集中更多兵力向大雷岗冲锋,轰炸机和重炮再次鸣响,把解放军阵地炸成一片火海,战斗变得激烈起来。

第16旅47团1营尖刀连面对敌人4个连,战士们用刺刀把敌人赶出了自己的数倍。准将尤泰忠命令四十七团以一个营以上兵力向敌发起侧翼突击,并以该团炮兵提供火力支援。敌人丢下200多具尸体逃回,大雷岗阵地转危为安。

10点刚过,6纵团17旅完成从岳城上游渡河,出现在敌整编85师后方方向。何少洲赶紧收缩了部队,终于有了退出这场疯狂战斗的理由,老人这边也坦白了。

到下午4时,刘邓的军队已全部渡过汝河,把守浮桥北岸的第6纵桥第16旅第46团最后一批,然后拆毁浮桥。十几个师二十万国民党军队只能望江兴叹。他们最需要的时间已经永远失去了。

当野寺和各纵师首长全部到达彭店时,刘伯承司令员高兴地对干部们说:“这一仗打得好!我们这次能够突出敌人的包围圈,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敌人采取了坚决的打击,迫使进攻的敌人变防守为主动和被动。这就是战斗的方式。关键时候,你得勇敢战胜敌人。”

在渡河战役中,第6纵团第16旅、第18旅先后击溃敌第85、第3、第48综合师,歼敌8000余人,己方伤亡在2000人左右。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全军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96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