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荒唐的战役“土木堡之变”始末

雍正的皇后2022-09-24  21

史上最荒唐的战役“土木堡之变”始末

449年2月,蒙瓦荆棘部落首领首次被2000余人要求向明朝进贡马匹,并将此膏赠明政府。这是瓦刺向明朝要钱的一种方式。由于宦官王镇拒绝给予更多的赏赐,并泼了五分之四的马价,他未能满足瓦刺人的要求。当年七月,明朝以减少赏赐为借口。蒙古各部率部分兵四路入侵明朝内地,先取其一,攻占大同,大同都督吴昊战死。

大同的败局传到了北京,太监王镇的老家就在大同附近。他怕瓦刺占领了家乡的田庄,他想借此机会在家乡面前抖一抖威风。顺道立下了赫赫战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不顾朝臣的反对,极力劝说明英宗朱祁镇起用他亲征。

平时,昏庸的明英宗只听王振智的话。这时他也想在战场上像他的祖先一样,所以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7月15日,他命令他的弟弟王铸·齐豫留在北京。16日,明英宗、太监王镇率领英国公爵张符、朱勇程国公、兵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内阁学士曹乃等大批文武官员,从京出发,经居庸关向大同进发的50万(实际上是20多万)大军,

8月1日,明军前锋到大同,瓦刺首领为了诱敌深入,首先主动北撤。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王镇看到瓦刺军北撤,暗示明军后面会追上来,而没有主见的明英宗只相信王镇的话。这一次我们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而我们的军需物资在途中也出现了故障,士气已经不稳定。后来,王镇听到太监郭靖说前线被打败了,瓦刺军已经反攻的消息后,他慌了,主张立即撤退。

在撤退路线上,王镇想让明英宗在退兵时不顾大同总兵邓国和大学士曹奈的反对。走了40多英里后,王镇担心军队越过边境会损害他家乡的庄稼,所以他匆忙改变了行军路线,命令军队转向傅玄。他来回折腾之后,瓦刺的军队已经追上来了。吴克忠和明军总司令吴克勤都战死了。齐桓公朱勇、永顺伯薛寿率领三万骑兵阻挡,行至腰儿岭时被伏击身亡,三万骑兵全军覆没。

八月十三日,明军狼狈逃往土木堡。土木堡以东不远处就是居庸关,这里地形极其险要。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毛泽东派大将徐达修复居庸关,居庸关成为首都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此时,如果明军继续行军,可以进入居庸关。当时雄关据守,瓦刺军只能望穿秋水。但是,王镇的私人1000多辆辎重车还在后面,没有大队人马。海沟里有很多稀世珍宝,都是这次探险中沿途官员捐赠的。为了等这些辎重车赶上大队,王镇强迫明军大队在土土堡扎营。就地扎营就好。

这座民用堡垒被群山环绕,缺水,道路糟糕。明军主力很难移动到那里。军部尚书匡初见瓦刺军紧追不舍,形势危急。他多次建议军队应尽快进入附近的怀来城以确保安全,但王镇以不懂军事为由拒绝了。结果瓦刺军当夜赶到,攻占了穆图堡周围的重要地点,包围了明军,控制了穆图堡附近唯一的水源。

此时追在瓦刺后面的骑兵只有两万多,他先怕明兵兵马多,不敢轻举妄动。他先派出使节议和,以麻痹明军,等待歼灭敌人的最佳时机。和谈时,瓦西军假装撤退,故意放弃水源。当没有军事头脑的王镇看到瓦刺军队撤退时,他命令军队向水源移动。此时口渴的明军士兵争着喝水,瓦刺骑兵趁机向四面八方杀去。指挥失败的明军瞬间土崩瓦解,将士争相逃窜,满山遍野被杀被踩死。明军还没部署,全军覆没。混战中,张辅等50余名将军大臣死于乱军中。见明英宗及其侍卫无法突围,只得下马盘腿而坐,被瓦刺擒获。

在土木堡一战中,明军以20万兵力对抗追击的2万瓦骑兵,实际上导致了全军覆没,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毫无疑问,在这场战役中,明军既犯了战略错误,也犯了战术错误。土木堡之战消灭了明军的精锐,许多骁勇的将领和大臣牺牲,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一片混乱。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大臣们共同邀请王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九月,朱祁钰登基,为明静皇帝,并命英宗为太上皇。

当年十月,明英宗先在北京被扣为人质,京城告急。明朝朝廷一片恐慌。以翰林院讲师姬旭为首的一些大臣主张迁都南京。但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此举,要求坚守首都。明朝皇帝朱祁钰任命于谦为兵部大臣,专门负责守卫首都的防务。与此同时,他命令全国各地的军队进入北京,北京保卫战开始了。

于谦指挥明军在北京城下与远道而来的瓦刺军展开持续激战,连连获胜。先是来催他胜利,他挟持明英宗,以为可以轻松攻克北京。却发现明朝早已部署妥当,他无法占到任何便宜。在几天的激战中,瓦慈军伤亡惨重,士气大减。还听说明朝各地秦王的军队都来了,怕他们回家的路被切断。10月15日夜,瓦刺军离开,明军奋起直追,歼灭敌军数万人,夺回大量掠夺的人畜,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今天历史上的经典战役就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如果你满意,请关注,喜欢,转发到你的评论收藏。关注我不迷路,下一期更精彩。下次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90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