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赞“全景式爱国主义教科书”,粤产大剧《太行之脊》献播“八一”建军节

获赞“全景式爱国主义教科书”,粤产大剧《太行之脊》献播“八一”建军节,第1张

获赞“全景式爱国主义教科书”,粤产大剧《太行之脊》献播“八一”建军节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艾秀燕

由执导,傅、、薛焕等人编剧,杨俊柏、石鑫、裴等主演的30集历史电视剧《太行山的脊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领导的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光辉故事,再现了129师将士的精神风貌。

《太行之脊》作为广东出品的大剧,自2020年8月在央视黄金剧场及央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播出以来,受到了众多专家、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也成为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100部重点电视剧”之一。《中国视听大数据》也显示,《太行之脊》首播取得了1.210%收视率和5.281%收视率的好成绩。

中国视协名誉主席赵化勇认为,《太行山的脊梁》讲述了八路军129师的英雄故事,较好地塑造和刻画了抗日英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华社发文称:“太行山山脊生动展现了八路军129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波澜壮阔的进程,继承和发扬了伟大的抗日精神”。

杨俊柏饰演刘伯承(中)

2022年“八一”建军节之际,这部粤剧再次在广东卫视(7月25日)、深圳卫视(7月23日)播出。在重播之际,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太行山的脊梁》总编剧傅和主编剧,听他们讲解和分享了该剧的创作思路和幕后故事。他们说,“太行山的山脊是一部全面的129师抗战史,是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希望这个持续了六年的系列能再次被观众所用。”

羊城晚报0726A9报道

傅文健

“大事不虚,小事不不拘”,虚实结合打造主旋律精品。

傅是《太行山的脊梁》总编剧,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车间专业作家,《战士文学》执行主编。1982年起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长城谣》、中篇小说《窑神》等。,还担任过电视剧《羊城风云》、《刘伯承元帅》的编剧。

羊城晚报:《太行之脊》与其他抗日题材剧相比,有什么新意和亮点?

傅:除了那些“神剧”,还有很多关于抗战题材的主旋律剧,光是太行山抗战题材的作品就不下十部。但这些作品大多侧重于描写战争史实的某一方面,并没有深入挖掘和表现太行山在抗日战争大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深远影响和深刻精神内涵。而《太行山的脊梁》的亮点就在这里——从大量细节入手,再现了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抗击日寇的真实故事,向观众讲述了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的战斗对抗战大局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

羊城晚报:太行之脊的建立背后有哪些特别的故事可以分享?为什么决定拍一部以129师抗战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

傅:一开始有人建议我写《太行山的脊梁》。我很犹豫,因为重复太多了,无法产生新的想法。但有两件事让我很感动:一是我和尹东红编剧的《刘伯承元帅》在央视首播后不久,95岁高龄的原南京军区司令员项守中将军花了三天时间看完每一集,并委托刘帅的女儿刘弥群将军转达对我们主编、导演、演员的感谢,并分享了一段很长的印象,让我深受感动。这次向守智将军得知,我们在创作和筹备《太行之脊》的时候,就为这部剧写了《太行之脊》这个书名。第二,刘弥群将军认为,在刘伯承元帅身上,刘帅的个人书写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但从129师的整体来看,真正的内涵并没有被挖掘出来。她强调了“人民战争”、“敌进我进”、“精简行政”、“大生产运动”等概念。也就是说,她认为一部比较完整的太行山抗战史是值得表达的。刘弥群将军对《太行山之巅》的创作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重视,她也传达了129师许多老战友和亲人的期望。正是这两件事促使我们把目光聚焦在129师抗战历史的影视创作上。

羊城晚报:在创作中,你是如何构建戏剧结构的,又是如何把握真实历史与虚拟故事的关系的?

傅:对于一部30集的长剧来说,结构非常重要。如果用纯纪实的方式写,很可能就是流水账,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很难达到艺术上的完美。因此,我们遵循“大事为真,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剧中塑造了吴大存、欧阳春、裴勇、杏儿、杨紫、杨思懿等一批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并加入了近半虚构的故事,以加强戏剧效果,让观众爱不释手。在创作过程中,薛焕编剧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女性优势,凭借敏锐的创作触角,赋予剧中人物细腻的性格特质,让他们“活”了起来。

羊城晚报:既然129师的抗战故事是这部剧的重点,为什么《太行之脊》留出空来勾勒全国抗战大局和正面战场?

傅:“八路军”的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包括一二九师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写129师进行的每一次战斗,每一次行动,都会写在重大战役和战争的全局中。全国抗战形势,国共两军与日军在不同战场的博弈,都在剧中有所体现。另外,129师也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从一开始只有1万人,发展到19万多正规军,近40万民兵。129师在抗战大局中的作用也随着实力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抗日战争最后阶段,129师在晋冀鲁豫建立了广大的解放区,挡住了华北伪军近百万天,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全景展现这支军队的成长过程,让观众体会到“胜利果实来之不易”。

张雪峰

“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创作者心中应该有敬畏之心。

张雪峰,《太行之脊》主要编剧,教授,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

羊城晚报:剧中托马比奇、井上靖、宫泽惠子、一夫良子等一群侵华日军不仅戏份很重,你似乎还特别注重展现他们多元的性格特征?

张雪峰:在过去的很多影视剧中,日本酋长和日本官兵大多是概念上的符号,好像是用一个模板印出来的。创作者大多只展现了自己残忍、阴险、狡诈的一面,有些“抗日神剧”甚至着力展现了侵略者愚昧的一面。从憎恨入侵者的单纯感情来说,这当然可以理解。而对这些反派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举止、个人素养、军事素养的立体化描述,才是让他们“活”起来的关键。如果非要千篇一律、弱智地写对手,其实是对我们军人的不尊重——正是因为我们的敌人狡猾、强大、难对付,我们的军队才更强大,胜利才更难来。所以太行岭在战争的表现上,主要集中在双方的斗智,集中在战争智慧的表现和游击战理论的贯彻和实践。毕竟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辛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有“神”的情节。

羊城晚报:该剧除了战争剧,还展现了129师在生产生活中付出努力的内容。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张雪峰:这也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事实上,在抗日战争中后期,特别是1941年日本“五一大扫荡”后,太行山根据地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日军重重封锁,国民党顽固派虎视眈眈,天灾非常严重。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根据地军民根据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开垦土地,修运河,与敌争粮,到敌占区买菜购物。对生活的深入挖掘和形象表达,可以向观众说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政权,不仅仅是因为率先垂范,奋勇杀敌,还在于发动人民,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探索建立民主政权等等。

羊城晚报:革命历史题材在创作中经常面临“戴着镣铐跳舞”的问题。这个怎么理解?

张雪峰:所谓的“枷锁”其实就是规则。没有规则就无法实现方圆。影视剧本的创作,尤其是革命历史题材,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为什么「抗日剧」会被观众广泛吐槽?因为“规则”被抛弃了,所以“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之类的暂停剧情就出来了。创作者应该有一个统治者,规则,敬畏,对历史的无知,对历史的不尊重,对历史的胡说八道,肯定是不行的。

新市邓小平

羊城晚报:请从编剧的角度总结一下这部剧的亮点。

张雪峰:首先,它是现实和虚构的结合。这部剧的虚构人物很沉重。在不影响大历史的前提下,在虚构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设定上,通过细节描写展开合理的艺术想象,为这部剧铸造了史诗般的品格。二是在过去的抗战剧中补一些空白,比如量产运动,沁源攻城战等。这部剧拿出了相当的篇幅,做了比较完整的描述。第三,该剧充分展示了“敌进,我进”的游击战术和理论,尤其以“敌后武装”和“平原游击队”为重点。这些方面对打破日本封锁,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信看过的观众会对中共抗战历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学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824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