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理:寻踪许洛古道

河洛地理:寻踪许洛古道,第1张

河洛地理寻踪许洛古道

如今,人们往来于许昌和洛阳之间。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如果你走罗旭高速公路,开车时间几乎会增加一倍。

从地形图上看,许昌和洛阳隔着嵩山。

历史上,许昌也被称为应昌和徐州。北宋著名的地理书《元丰九舆志》中说:“从徐州到洛阳,有三百一十五里。”如果古人想“走捷径”,可以过嵩山,也就是走这段罗松古道;也可以从Ique南下或北上,绕过松山。

换句话说,罗旭古道不止一条。人们从洛阳旅行到许昌。如果他们走罗松古道经过轩辕关(也叫轩辕路),这条路可以称为罗旭古道的北线。北线沿着何英河,经过登封和禹州。

罗旭古道的南线从洛阳到伊川(也称为伊雀路)。南线沿汝河,经过汝州、佳县等地。

何英河和汝河的上游分水岭是嵩山之南的稷山。这是一座历史名山,有时被视为嵩山的一部分。

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从洛阳迎献帝至许昌。故许昌又称许都,与洛阳并称为罗旭。比如三国时,孔智明是“扫泾阳,扫罗旭”;东晋时,殷浩也“以中原为己任,北征罗旭”。

白沙水库

此外,罗旭说,它也代表了一个文化高地。如北宋张邦基在《墨子村满录》中说:“罗旭为两城之都,玄商之盛,为文人之起源地。”苏辙是蜀党的领袖。晚年隐居应昌十余年,使当地文化繁荣起来,“党罗淑,又名罗旭”。

后来北宋灭亡,宋朝南迁,宋高宗也说“我和顾湛、罗旭之间,都是我的大臣”。罗旭学者往来于罗旭之间,连接两地的罗旭古道实际上是一条文化之路。

巴陵桥景区关公扒袍雕塑

八里桥往事

许昌城西有一座巴陵桥,是罗旭古道上的必经之路。这座桥,原名八里桥,相传是三国名将关羽辞官,曹操挑袍的地方。

如今的巴陵桥景区有关帝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寺东的石桥上,有一尊关羽扒袍处的雕像,旁边是一座“汉关帝扒袍处”的古碑,是明末大将左良玉所立。

很多人都熟悉关羽从曹操手下辞职,选袍的故事。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讨伐,刘备大败,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回到许昌。

曹操爱惜人才,拜关羽为偏将军,以礼相待。然而关羽忠心耿耿,不为所动。《三国演义》详细讲述了关羽辞掉曹操袍泽的故事,说他很快就封了金印,不辞而别。曹操闻讯赶到桥上,给它饯行。

清代人甄汝舟写《八里桥》诗说:“柳条浸野水回水,路旁残记前朝。长髯马横刀,在万谷迎凤八里桥。”在今天的巴陵桥景区,关帝庙里有石空桥,据说是原来八里桥的一部分。

许昌春秋楼

今许昌市中心有春秋楼,相传是关羽夜读春秋的地方。

这是《三国演义》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刘备被曹操打败后,投奔袁绍。关羽为了保护甘夫人和糜夫人,只好投降,随曹操定居许昌。入城后,曹操给了他一套房子。关羽为了避嫌,让两位夫人住在内院,自己住在外院,晚上读《春秋》,举着蜡烛,故名春秋楼。

现存的春秋楼古建筑建于元代,后来又多次重修,包括后面的关帝庙。这座寺庙有30多米高,里面有巨大的雕塑。人们必须走上里面的楼梯才能抬头看它。

历史上,许昌也被称为颍川和徐州。甄汝舟,清代人,曾在主政周知时为《春秋楼》作诗,曰:“一烛中间可避嫌,一屋分两屋。不久一草返回汉朝,留下冯颖在颍川。”

白沙水库

白沙水库

白沙水库位于何英和罗旭古道的上游,在登封和禹州的交界处。

1951年,在白沙水库工地上,发现了北宋赵大翁及其家族的三座墓葬。其中赵大翁墓建于北宋傅园二年(公元1099年),是一座仿木结构、砖雕的流行壁画墓。墓内壁画详细描绘了夫妻俩坐、宴、舞等内容,从屏风桌椅到杯盘碗等。,展现了当时一个富裕家庭的生活场景。

考古学家苏白撰写了《白沙宋墓考古报告》,结论是赵大翁应该是一个拥有大量土地的商人。在北宋同类型墓葬中,白沙宋墓是“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内容最丰富”的。2021年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除了白沙宋墓,当地人认为这里也是东陵关所在地。在《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经历了五关,斩了六将。第一关是东陵关,然后他从这里直奔洛阳。当然,白沙水库是否有东陵关无从考证。

杜洋成

在古代,人们从洛阳旅行到许昌。如果他们选择走轩辕路,他们会沿着罗松古道到登封,然后向东南走,他们会成功的。

藁城,古称阳城,位于嵩山之南、稷山之北,是“虞舜”居住的地方。

据先秦典籍《尚书·龚宇》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天下分为九州。其中,禹州在中心,又称中州。大禹住在禹州,具体在洛阳。唐代地理巨著《扩志志》中有关于虞居洛州阳城的记载。

松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史记·闭经》中说:“前朝三代居于河洛之间,故松高为中山,四山如一……”周武王、汉武帝、武则天等。都去了中山嵩山闭关禅。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嵩山收禅时,命人修建太史殿,这就是中岳殿的前身。

武则天登基后,曾去嵩山闭关。为表“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将松阳县改为登封县,阳城县改为藁城县。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了藁城观星台,今在观星台景区内建有阳城遗址博物馆。

苏三纪念馆

佳县三苏粉

三分位于郏县西北的小峨眉山下,罗旭古道上。这是北宋苏轼、苏辙兄弟的葬地,也是其父苏洵的葬地。

苏,梅州眉山(今四川)人,葬于郏县,还有她不得不葬的其他原因。

北宋景帝年间(公元1101年),从海南流亡的苏轼被赦免北上,途中病重,死于常州(今江苏)。此前,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一封信中说:“你若死了,就把我埋在嵩山脚下,我儿子替我写。”

按照苏哲的本意,他想让两兄弟都葬在家乡眉山,永远陪伴父母。然而,新党执政时,他的处境很糟糕。由于郏县有一座小峨眉山,他的兄弟就葬在这里。这大概就是命运吧!

晚年,苏辙隐居许昌,取名迎宾。他死后葬在苏轼墓旁,这里也成了苏轼的家族墓地,很多苏轼的后人都在这里埋骨。元代郏县尹在墓中为苏洵立了一座衣冠冢,人们称之为墓。

范仲淹墓园外的范仲淹雕像

范仲淹公墓

罗旭古道南线从洛阳到义切,经宜川、汝州、佳县等地到许昌。四川樊沂中岩陵园和佳县苏三寺就坐落在这条罗旭古道上。

范仲淹墓地,简称元泛,是北宋著名人物范仲淹的家族墓地。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范仲淹不是洛阳人。他为什么选择葬在这里?实际上,他受到了唐代著名人物姚崇的影响。

因为母亲改嫁,死后不能葬在祖居,姚崇就把她葬在洛阳以南的万安山,作为她的家族墓地。范仲淹的母亲也是如此。她死后,范仲淹“欲葬姑苏布,而风俗太薄”,其母葬于万安山,亲友居许昌。

北宋第四年(公元1052年),64岁的范仲淹在徐州病逝,葬于洛阳。宋仁宗亲笔题写了“圣贤颂碑”,欧阳修题写了碑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范的后人都从许昌来扫墓,他们经常在这条古道上往返。

禹州神东古街

杨宅古君台

《逸周书》云:“易居亦舒,其有夏居。”洛阳的都城二里头是“中华第一都”,豫州有古君台,是夏柒赏诸侯的地方。

禹州古称阳宅。《左传》记载:“夏柒享君太。”杜事先作了笔记,说:“河南省杨寨县南部有军台碑。”《括号记》解释为:“杨宅,洛州郡也。”

夏柒是大禹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屠山石。当初大禹想把皇位传给伯夷的时候,伯夷让位给了凯。《史记》说:“玉子齐现,天下兴味。”事实上,游虎认为夏柒是格格不入的,并没有被说服。于是,夏柒在灭掉胡适之后,专门召开了诸侯会议,史称君太,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夏传子,天下一家”的皇位世袭模式也从此开启。

明朝时,杨宅改名为周俊;明朝万历年间,为避讳明神宗和朱翊钧,周俊改名为禹州。现存的古君太,位于禹州一中老校区,清康熙年间重修。

历史名山嵇山

徐熙儿与嵇山

嵇山位于嵩山之南,是颍河和汝河上游的分水岭。这里流传着许由洗耳朵的传说。唐代诗人王尊友写了一首《积善》诗,开头就叫《博士林洗耳》。

徐是古代学者,阳城人。尧想降服天下,他却避之不及,隐居嵇山。后来,姚任命为九州总督。他对此感到羞愧,认为听这些话已经弄脏了他的耳朵,所以他在水影的岸边洗了耳朵。

相传死后葬于嵇山之巅,故嵇山又名许。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件事,说“邓禹稷山上盖着许由的葬云”。后人也用“嵇山之志”来形容隐士的远大志向。

除了许由,这里也是伯夷隐居的地方。按孟子的说法,禹死的时候,想把天下传给他的治水助手伯夷,伯夷不肯,于是“避禹之子于稷山之荫”。

神东老街上的沈瑶庙

神东老街窑寺

提起禹州,人们会想到钧瓷和沈丘镇。深国镇被称为钧瓷之乡,也被称为“杜军”。如今,深国老街上有个伯灵翁庙,当地称之为尧庙。它是“杜军”的重要标志,也是钧瓷文化的象征。

据当地人介绍,这座窑址建于宋代,经过多次修缮,保留了许多精美的石雕、木雕、绘画等。事实上,在离老街不远的地方,沈瑶庙的花剧院映入眼帘。花楼分上下两层,既是楼又是门,对应窑寺南北,古色古香,保存完好。

沈瑶庙旁的关帝庙残碑

关帝庙与尧庙相邻,两者视为一体。关帝庙是晋商在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的。它由钟楼、鼓楼和木牌楼等组成。寺内古碑林立,可见关公在晋商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三官庙旁茶忙。

古道旁的茶碑

在许昌西部的巴陵桥景区,关帝庙西侧有一座三官庙。寺内有一块茶碑,记载着古道沿途当地人给路人送茶的善举。

这块通视茶碑竖立于下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碑文称,三官寺又名普济寺,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香火甚盛。

当时,罗亮、王寿星和其他好人住在三官庙附近。当他们看到炎炎夏日,古道上人来人往,又渴又累,苦不堪言,就组成协会在庙里奉茶。“每年从四月初十开始,到七月底结束,年费不贵,十年还是一天”。

今天,在三官庙前有一组给茶的雕像。四人动作各异,表情生动,代表了当年罗亮、王寿星等人给茶的善行。(融媒体罗阳网首席记者张光英/文记者曾宪平/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90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