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了报复使者被杀,汉朝灭了四个大国!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了报复使者被杀,汉朝灭了四个大国!,第1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了报复使者被杀,汉朝灭了四个大国

恐怕没有几个朝代能在权力和霸气上与汉朝相比。自汉武帝以来,汉朝一直秉承着高压强硬的对外政策,而这些强硬政策的实施者除了军队之外,还包括使臣。在汉人眼里,蛮夷不能只用绥靖之术。否则,这些蛮族很容易被人蹬鼻子上脸,以为汉朝在讨好他们,从而贬低汉朝。因此,汉朝的使臣在对外交往中往往采取极其强硬的手段,丝毫不顾蛮王的面子。而这种强硬姿态往往会给使节带来死亡。

但需要强调的是,汉使虽然跋扈霸道,但很少有国家敢杀使节,因为他们知道杀了汉使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凡犯强汉者,远则诛之”绝不是空句,实际上是悬在蛮族君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使臣被杀,汉武帝怒南越国。

南岳,是河北人赵佗建立的大国,由秦朝的守备兵领导,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是汉朝的敌人。汉武帝即位后,决心解决南越问题。于是他采取了“先礼后兵”的战术,派出外交神童劝说南越国王归附。到了南越后,最后的军队果然不负众望,让南越国王和太后相信南越本可以不战而降。然而,越贾不想属于内部,所以他派他的部队攻击和杀死他的国王和汉使者,和年轻的最后军队死于混乱。

汉武帝听说终军被杀,勃然大怒,调集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地横扫南越,杀死罪魁祸首吕佳,将其版图变为九郡。

大宛王杀汉使,首级挂北阙。

为了寻求更好的马匹品种,汉武帝派遣特使到位于今中亚的大湾,用重金购买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但是大宛国王认为血马是国宝,不能轻易送人,就拒绝了。由于未能完成使命,汉朝使臣勃然大怒,当着大宛国王的面,把原本是国礼的金马砸了。大宛王觉得受了侮辱,马上派人去杀了特使。在王大万看来,汉朝离自己的国家千里之遥,中间隔着一个帕米尔高原。汉朝绝不会出兵报仇。

然而,大宛王错了。汉武帝认为得不到马是小事,杀汉使是大事。如果大宛得不到惩罚,恐怕西域各国都会鄙视汉朝。于是汉武帝派外戚李光礼率领数万大军攻打大湾。但由于准备不足,任重道远,这次进攻宣告失败。对于李广利的失败,汉武帝勃然大怒,于是全国动员,组建了七万人的军队,动用了几十万人准备自己的辎重。

面对强大的汉军,沿途西域各国纷纷打开城门,为汉军提供后勤保障。汉军经过艰苦跋涉,到达大湾,迅速攻破外城。大宛贵族闻风丧胆,于是杀了大宛王投降了韩城,并把城内的马全部拿出来供汉朝挑选。

汉军回国后,汉武帝把大宛王的人头挂在北阙,这是专门给外国使节居住的地方。其目的不言而喻。在强汉的震慑下,西域各国纷纷投降,不敢轻易触碰汉朝的虎须。

朝鲜杀汉使,汉武帝灭国。

魏朝名义上是汉朝的诸侯国,但暗地里一直是汉朝的敌人,阻碍其他国家向汉朝纳贡。于是汉武帝派使者去和韩国国王谈判。会谈破裂后,朝鲜国王出兵杀了邬贺铨。

事情发生后,汉武帝立即调动兵马,灭了这个不计后果的国家。丰二年(公元前109年)秋,汉武帝调集五万大军,水陆两路围攻魏国都城。经过激烈的战斗,魏国的朝鲜已是山穷水尽。韩国国王被领主及其家族的诸侯所杀,整个韩国并入汉朝,成为著名的汉朝四郡。

匈奴杀汉使,汉室千里。

匈奴是汉朝最重要的敌人,两国使节往来不断。虽然汉朝的使臣多次与匈奴发生冲突,但大多都被扣留,很少有杀害使臣的情况,因为匈奴人知道杀害汉人使臣会有严重的后果。

被苏武的匈奴单于扣留后,用言语威胁:“南越杀了汉使,如今已蜕变为达汗九军;大宛王杀汉使,首级挂北阙;朝鲜杀韩大使,不久被灭;今天可汗要杀我,匈奴的灾难就从我开始!“在苏武的疾言厉色下,匈奴单于不敢对他怎么样,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汉朝中期,匈奴分为五部分,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取得胜利,占领漠北。然而,汉朝的敌人知止汗逃到了中亚一个舒适的国家,并在那里称王称霸。因为憎恨汉朝,知止可汗杀死了护送他儿子回国的汉朝大使吉谷。

为了给吉谷报仇,汉朝西域副都督陈汤说服大尉甘延寿,调动汉朝驻扎在屯田、隶属于国家的数万军队,千里攻下知止可汗的寨城。强攻数日,城破,直可汗首级被斩。

结果,知止汗“幸运地”成为汉朝杀死的第一个匈奴单于,也是唯一一个匈奴单于。回到家里,陈汤在述职书上写下了这句话:“凡犯强汉者,即使远在天边也要受到惩罚。”这种豪迈的说法绝不是空的说法。强大的汉人已经多次证明了不服从汉朝是多么的悲惨。就像傅介子说的“汉兵到了,不敢动,不敢灭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75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