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红军长征路 王家大院,红军进袭沅陵县城指挥部


探访红军长征路 王家大院,红军进袭沅陵县城指挥部

参观洪钧常征路

王大院,红军进攻沅陵县城的指挥部。

文/图记者陈

白岩街村旧址纪念碑(大图)

从沅陵县城驱车半个多小时,从白岩街村高大的纪念碑进入蜿蜒的羊肠小道,步行约600米,便可到达曾被红二、六军团侵占的沅陵县指挥部旧址王家大院。

七月炎热,热风袭人。站在白岩街村,“红二、六军团王嘉大院攻打涪陵县指挥部旧址”的纪念碑格外醒目。贺龙元帅的长女少将·贺杰生在纪念碑上题词“保护和建设红二、六军团革命旧址,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31个大字大放异彩。

(文物保护纪念碑)

王家大院坐北朝南,四周高墙环绕,砖木结构,小青瓦斗笠,清末建筑。正殿、东厢房、西厢房、前院、后院布局完美。

王家大院有东、南、西四个大门。正门“子琪东来”字迹苍劲,门眉上方和左侧悬挂着“沅陵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原指挥部”的匾额。其他三个门简单而优雅。红二军团团长贺龙、红六军团团长肖克、红六军团政委关向应的“客厅”和“红二、六军团总部无线电发射室”至今仍保存在整个王家大院内。

史料记载:1934年10月,由于错误军事路线的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书记处不得不作出撤出根据地的决定。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战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部队基本沿着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

任、贺龙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采取大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发动湘西攻势,把敌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

1934年11月27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军委)向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发出紧急命令:“我西路军(中央红军)已渡过潇河,正向全州上游奔去。你们应利用最近的胜利和湘西敌情的薄弱,坚决深入湘中、湘西,积极援助我西军。首先你要离开水原地区,湘西的交通经济命脉。主力应力争占领沅陵,并向常德、桃园派出有效的游击活动。

1934年12月5日,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在贺龙、关向应、肖克的率领下,从永顺、大庸出发,向南进攻沅陵。红军经过四斗坪、筒车坪后,于6日下午在军大坪扎营。第二天,红军沿沈曦出枫香坪,经刘家溪上长安山。红二、六军团总部就在白岩街王家楼上,“百年老屋”成了红军的作战指挥部。

“白岩街王家大院东门——田家村——大土堂——倒油坪——亭界——石家桥——沅陵县城”在王家大院斑驳的古墙上,红二、六军团进沅陵县城东门的行军路线格外醒目。

沅陵当地的红史专家向仙桃介绍,红二、六军团分三路进攻沅陵,一路从王嘉大院出发,经田家村、大土塘、道友坪、亭子街、石家桥、楼川溪、元阳山、丁家庙,进攻沅陵县城;一路从彭家山出发,经大土塘、道友坪、亭子街、石家桥、楼川西、芝阳山、丁家庙,攻打沅陵县城;一路从白岩街出发,经李子杰、邓忠桥、亭子街、石家桥、楼川西、芝阳山、丁家庙,攻打沅陵县城。7日下午5时,在前线指挥员卢冬生的指挥下,红二、六军团向沅陵郊区元阳山、丁家庙一带的工事发起进攻。当夜,对沅陵县城的全面围攻开始了。

据了解,贺龙、关向应、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根据中国中央军委的命令,发动“湘西攻势”,连续三天三夜攻城,迫使蒋介石、贺坚调集大量兵力到沅陵牵制红二、六军团。贺龙等军首长认为,沅陵县城之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央红军的部署,达到了牵制国民党军主力三十万,配合中央红军转移的目的。12月10日,红二、六军团果断改变战术,放弃夺取沅陵城的计划,主动退出战斗,退回长安山。这次战斗,歼敌200余人,红军伤亡50余人,打乱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包围部署,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之后,红二、六军团撤回大庸整修,后又重新进入沅陵,沿沅水向东,向桃园、常德方向进军。12月16日,无锡河战役打响,桃园县被占领,常德被包围。12月24日,红二、六军团的“湘西攻势”结束,新根据地进一步扩大。

二、六军团进攻沅陵城及其他湘西攻势,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央红军的部署企图,动摇了正在指挥追击中央红军的蒋介石,迫使其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总司令何建及其十六、十九、六十二师从通道、泾县新厂等地调往沅陵,进攻二、六军团。牵制敌正规军和地方保安团共30余万兵力,迫使湘敌还击,减轻了中央红军在湘桂边界活动期间的敌压,客观上为中央红军突围创造了条件。

(站在白岩街村旧址纪念碑前)

(王大院正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61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