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软禁54年,张学良给周总理写过2封密信,1961年周总理回复16字

qq设置2022-09-23  39

被软禁54年,张学良给周总理写过2封密信,1961年周总理回复16字

软禁期间,张学良冒着极大的风险,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两封密函:哥哥朱果来谈,他得知了他的本意。...

周恩来总理收到密函后,眼眶湿润,心潮澎湃。

张学良为什么在关键时刻选择给周总理写信?

这两封密函到底说了什么让周总理如此感动?

因为“Xi事件”,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众所周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被日军攻占,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被“赶出”东北。

受此羞辱的张学良对自己此前的“不抵抗政策”极为懊悔,一心要通过抗日夺回东北。

但张学良发现蒋介石对抗战的态度并不坚定。相反,为了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他热衷于“灭外”的军事策略。

蒋介石为了扫清在中国建立政权的“障碍”,把张学良调到陕北,要他“围剿中央红军”。

但当时张学良和东北军全体官兵一心抗日,并不想搞内斗。毕竟抗敌是第一位的!

然而蒋介石一意孤行,誓要消灭中央红军才罢休。无奈之下,张学良只好自己想办法推动抗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称: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一致抗敌,红军愿与国民党军队携手抗战,共同救国。

两个多月后,东北军107师619团与红军作战,被打得溃不成军。东北军总司令高福源和四名营长被俘。

被俘后,高福源被CCP的抗日立场深深感染,主动申请回东北军,劝说诸位将军合作抗战。

4月9日,张学良前往延安会见周恩来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抗日反蒋”的方针。

次月,张学良和周恩来再次在延安密谈了一夜。经过两次会谈,张学良非常欣赏周恩来,他更加确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必要性。

10月22日,蒋介石抵达Xi安,敦促张学良、杨虎城尽快出兵“消灭”红军。

张学良当场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说明这是东北军全体官兵的主张。

杨虎城还说,十七路军官兵一心抗日,他们都抵制“剿共”。

但蒋介石别有用心,根本不听劝阻,再次要求两人执行命令。此后,蒋介石甚至调动部队,派兵进攻红军。

11月初,绥远抗战爆发,忧心忡忡的张杨再次加入抗战,但被蒋介石严词拒绝。

张学良、杨虎城见“文”不行,决定来“武”向蒋介石“进谏”!

12月12日凌晨2时,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连同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

几天后,到达安,住在张学良家中,与张、杨将军商讨如何妥善解决安事变。周恩来和张学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2月25日,中共代表张学良、杨虎城、蒋芳举行三方会谈,达成三项主要共识:

一是制止内战,二是抗日,三是保证张、杨两位将军的人身安全。

至此,震惊中外的“Xi事件”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并亲自将他送回南京。

但谁也没有想到,蒋介石又一次食言,趁机将张学良扣留在重庆,张学良从此失去了自由。

张学良给周恩来的第一封密函

张学良出事后,东北军群龙无首,面临着复杂而关键的变化。

1937年初,蒋介石派重兵向Xi安施压,要求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立即撤军,转入防御,否则将与Xi安开战。

张学良虽然被拘留了,但他已经意识到东北军面临的危机,所以多次表示希望东北军全体官兵以抗日大局为重,尽快撤军。

周恩来深深感受到张学良的民族大义,并从抗日大局出发,同意先撤军,再设法营救张学良将军。

但东北军没有了张学良,内部早已乱成一团,对撤军的态度也变得两极化。

军队中的高级将领是主和派,希望和平解决此事,以抗日大局为重。

中下层军官是战争斗士,他们要求蒋介石在撤军前释放张学良总司令。如果蒋介石派兵到Xi安,就决一死战!

但当时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形成的“三位一体”军事力量远不如蒋介石的部队。

尤其是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他们的战斗力更弱。如果他们被打败了,恐怕以后就没有和蒋介石谈判的资本了,张学良获释的机会就更渺茫了!

另外,如果贸然开战,无疑正是日本人想要的,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自己的国防被大大削弱!

此时,张学良入狱一事在东北军持续发酵,激起了东北军对总司令的热爱。

战士们对蒋介石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所有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内心:开战,救救张帅!

这种情绪逐渐感染了十七路军和民众,于是主战方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1月27日,Xi、南京双方代表在潼关谈判,就东北军撤出达成口头协议。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以英德天为首的主战派50多人义愤填膺,突然冲进周恩来的住处,要求红军答应和他一起战斗。

这些人包围了周恩来,迫使周恩来作出决定,并威胁说,如果红军不与他们作战,他们就与红军“决裂”。

这件事一直到午夜后才解决。第二天,周恩来尽力说服他们,但战争贩子仍然愤怒,继续战斗。

当主派的元老们得知事态发展至今,也变得摇摆不定,不再坚持退兵、调兵。

就连杨虎城将军也“失去理智”,辩称如果蒋介石不释放张学良,就绝不撤军!

一时间,周恩来孤军奋战,主战场的气氛越来越激烈。

东北军鹰派见红军态度不明,扬言要效仿张学良,向中共代表团“兵谏”!

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立即派张闻天、博古、叶剑英等前往。到红军总部三原,而他则留在Xi安继续协调各种关系。

1月29日,张学良得知Xi安的情况后,写了一封信,紧急送到Xi安,要求东北军:千万不要在个人问题上斤斤计较,以免贻误大局。

此外,他再次要求东北军按照潼关口头约定撤军、调兵。

当晚,东北军首长以上军官在渭南开会,一致通过了“不放张,不退兵”的决议。

决议产生后,红军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决心开战。

如果红军不打,会更加刺激他们,导致“三位一体”的破裂。甚至当时就有传言说中共红军“背叛了朋友”。

面对这样的压力,一些不了解Xi安情况的中央领导人建议红军率先撤军,但周恩来强烈反对。

30日下午,赶到三原县,与张闻天、彭商议,建议取消红军不参战的原定决定。

经过多轮商议,结果是,如果蒋介石出兵Xi安,为了不与东北军、十七路军陷入对立,红军将与他们进行自卫作战。

达成协议后,他们连夜向延安提出申请,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同意。

第二天中午,周恩来回到Xi安,向两军有关领导通报了红军誓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共进退的决定。

这是因为三方已经就此事达成了一致,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但是周恩来没想到,变故又发生了!

原来,与周恩来同一天到达Xi的东北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的到来,在部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去南京之前,张学良命令部下服从于学忠的指挥。

而这个余学忠,则是同情蒋介石要求撤军的,他已经和南京方面取得了联系。

也就是说,这几天几组人同时在讨论这件事,意见还是不统一。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危机,31日夜,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再次召开最高会议。

在会上,于学忠关于主和的讲话得到了原东北军主和派的支持,而杨虎城也表示,十七路军和东北军采取了一致的立场。

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周恩来有点担心两个友军的突然“转变”。

最后,他说:Xi安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本来红军是和平之主,但是你们双方很多都打了主战。为了维护团结,我们也可以和你们一起战斗。

但是现在,你们两个意见一致,我们当然也同意。

但请注意内部团结,尽量说服下属,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

就这样,三方又达成协议,会议决定尽快派代表到潼关和谈,与南京签订撤军协议。

然而,在会上,这些东北军的领导人和将军们并没有认真对待周恩来的建议。

果然,会议结果出来后,主战派的领袖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顿时失去了理智。

2月2日,为了泄愤,鹰派士兵杀死了鹰派元老级人物王以哲。

这时,一群年轻的军官突然闯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当周恩来看到它时,他立刻意识到出事了。这些家伙是来“抗议”的!

周恩来生气地站起来,大声斥责道:“你在干什么?你认为这样能救张副司令员吗?

...相反,你在伤害他。你在破坏团结,分裂东北军。你在做蒋介石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一群人突然被这震耳欲聋的声音惊醒,意识到自己的鲁莽。

看到他们平静下来,周恩来转头感慨:“蒋介石杀了无数红军战士,我的头从他的屠刀上滚了过去!”

“我们对蒋介石的仇恨比你们大得多!我们和张副司令员关系很好,对他的感情不亚于你们。...

但是,日本人要灭中国,国家的根本利益远远高于任何个人、集团甚至阶级的利益。...

...要顾全大局,识大体,为国忍让!"

最后,年轻的军官们被这些富有洞察力的话感动了。他们痛哭流涕,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愧。他们跪下来向周恩来认罪,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然而此时,外面的局势依然混乱。王以哲是张学良的心腹,他在军队中很有威望。当他突然被杀,军队必然会再次发生冲突!

为了尽快控制局面,维护东北军的内部团结,周恩来不顾危险,带着中共代表团到王以哲家中吊唁。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葬礼,王以哲的家人悲痛欲绝,灵堂也没有布置好。

周恩来看到后,亲自帮忙装饰,然后肃穆地敬礼。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大厅内,没有生命,悲伤笼罩着整个豪宅,而大厅外,狂风大作。

当时负责阻击蒋介石军队的东北军将领刘多荃,立即调兵遣将,在Xi安大开杀戒,准备讨伐凶手。

王以哲的下属也要求杀死凶手,为王以哲报仇。

孙铭九、英德田等东北军少壮派将领,这才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人心惶惶。

为了避免东北军士兵自相残杀,周恩来一边批评英德等人的罪行,一边秘密地把他们送了出去。

另一方面,刘的弟弟被派去劝说放下仇恨,与外界联合。

最后在多人的努力下,终于维持了东北军内部的团结。

冲突解决后,三方开始部署撤军事宜。

周恩来极力劝说东北军高级将领留在甘肃,不要远离红军,但他们坚持要转移到豫皖苏。

东北军和十七路部分官兵得知要转战河南、安徽、江苏,纷纷申请加入红军。出乎意料的是,周恩来不同意。

周恩来说:当友军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通过招募友军成员来扩大我们的规模。...

1937年2月17日,东北军骑兵团司令何到溪口与张学良会合,报告了东北军的有关情况。

张学良公开给杨虎城、于学忠写信,告诉东北军要“在抗日战场上大显身手”!

此外,张学良悄悄给写了一封信,要求何将这封信秘密交给。

这封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朱哥来说说。他得知自己的初衷是以大无畏的精神来缓解这场危机,尤其是对东北军士兵。他深感欣慰。

红军采取的措施更令人钦佩。

兄弟,一切都好。请不要走远。

张学良给周恩来的第二封密函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但周恩来从未忘记这位“永远的英雄”,并一直想着仍被囚禁的张学良。

所以,当周恩来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时,他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但蒋介石仍然没有释放他们。

1946年4月,张学良在贵州被软禁,莫德辉(曾在张学良父亲手下工作)奉蒋介石之命前去探望张学良。

两人见面后的第二天,张学良公开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蒋介石,一封给他的老参谋。

在这次会议上,张学良还私下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由于莫德辉和周恩来也认识,张学良委托他转交这封信。

莫德辉回到重庆后,将这封信私下交给了周恩来。这封信的大致意思如下:

分开十年了,很想你,所以也有同感。现在日寇被赶出去了,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你哥又在竞选国务,又要当“媒人”了。愿上帝帮助你,你会早日有好果子的!

一切都好,不要看。

周恩来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

周恩来知道张学良有多难缠,写这封密函要冒多大的风险,所以三缄其口,闭口不谈。

但他还是时时刻刻惦记着张学良为民族大义做出的牺牲,于是周恩来四处奔走,发动各种力量营救张学良。

周恩来总是有一颗细腻的心。他在为张学良竞选的同时,也担心会激起蒋介石的不满,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艰难。

所以他经常告诉下属:一切有关张学良的言行和报道,都要注意分寸,以免对张学良造成不良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更加关注张学良,经常通过中间人私下关心张学良。

1956年冬,周恩来总理在京主持召开Xi事变20周年座谈会。谈到张学良先生,他眼里含着泪。

他对与会者说:“张汉卿是个英雄,非常勇敢……”

1961年,周恩来也寄信给台湾省,上面只写了16个字:爱惜国家,善于修身,有出息,有前途。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张学良,他没有署名,寥寥数语足以表明他对张学良的无限关心。

多年以后,周恩来总理病倒了,他仍然惦记着被囚禁在台湾省的张学良,希望有一天,张学良能重获自由,回到大陆。

临终时,他不忘说:不要忘记你在台湾省的老朋友!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张学良亲眼看到自己的自由得到恢复,真是莫大的遗憾!

后来,张学良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然而,他远在台湾省,不能前来吊唁。

但张学良至今仍记得1936年与周总理相处的时光,时常感叹短短几天的相处让周总理如此思念自己。

标签

张学良一生争议颇多,但在中华民族命运攸关之际,他毅然发动了“Xi事件”。入狱后,他依然不顾个人安危,让下属顾全大局。他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

尽管周恩来总理与张学良的会面只有短短几天,但他却能为张学良随后几十年的经历奔走呼号。这份忠诚更令人敬佩!

以君子为友,世纪友谊万古长青!

欢迎到评论区进行评论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不要忘了喜欢收藏,注意转发。下期精彩内容再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45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