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外甥:智谋比蓝玉强,打仗不输徐达,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朱元璋的外甥:智谋比蓝玉强,打仗不输徐达,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第1张

朱元璋的外甥智谋比蓝玉强,打仗不输徐达,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

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病逝。一向被认为冷血残忍的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朱元璋为什么喜欢李文忠?因为只有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侄子。

其实,除了这层关系,李文忠也很有才华。文蓝雨江强行军打仗都打不过徐达,这也是朱元璋看重他的原因。今天,让我们来谈谈李文忠的故事。

战神的诞生

说起明朝开国将领,很多人都熟悉徐达和常遇春,但对李文忠并不熟悉。的母亲是朱,朱元璋的二姐。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并不富裕。

他的二姐朱佛奴结了婚,生下了李文忠,一家人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后来,连年的灾难让生活雪上加霜。李文忠12岁时,碰巧赶上了一场严重的流行病和干旱。

朱佛因感染疫情,无钱医治而去世。那是元朝的末期。由于元朝的暴政,各地农民不断起义。李文忠的生母死了,家里只剩下一个父亲,于是他和父亲商量去投奔他的叔叔朱元璋。

听说朱元璋的父亲在滁州开始招兵买马,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于是李文忠去了滁州。他没想到,自己的决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李文章的朱元璋在征服农田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跟他去找朱元璋,朱家有个亲戚。他就是朱元璋(打了洪都之战,不是电视剧里的蓝玉)的侄子朱文正。

李文忠一行到达滁州后,成功会见了朱元璋。朱元璋看到他所有的侄子都长成了大男孩,非常高兴。此前,李文忠的父亲李珍不时帮助朱家人,朱元璋对他的妹夫非常感激。

当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并得知他的妹妹已经去世时,他非常高兴。朱元璋想随他姓,改姓朱。当然,李文忠的父亲肯定不同意,朱元璋也没有生气。他还邀请了一位老师来教李文忠。

从14岁到19岁的五年间,李文忠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各种知识。他非常精明和聪明。老师说过一两次的话,很快就会记住。

就这样,李文忠很快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年轻人。看着自己得意的侄子能力越来越强,朱元璋决定让侄子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李文忠的军事生涯

公元1357年,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打池州。此时,朱元璋的宿敌陈友谅也盯上了池州,双方自然互不相让。陈友谅也有两把刷子。常遇春不知所措,于是向朱元璋求助。让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在外面打。

徐达奉命攻常州,另一副将胡大海领兵至惠州。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决定派李文忠去支持常遇春。面对朱元璋的决定,许多人反对说李文忠缺乏实际经验。

他的对手是狡猾的陈友谅,但朱元璋坚信李文忠不会让自己失望。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眼光是对的。

建安十七年,李文忠奉命领兵增援池州,在池州河中游与陈友谅的部队会师。第一次,李文忠打败了陈友谅的军队。

胜利后,李文忠没有停留,而是继续东进,与常遇春合作,解决了池州之围。此后,李文忠不断为朱元璋扩张领土,两场战役大大提高了李文忠的威望,使他与徐达一道成为将军。

张士诚见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正酣,便派二十万大军绕过朱元璋后方,包抄新城。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文忠在等待援军之前与张士诚的军队正面交锋。

李文忠手下只有一万多人。为了鼓舞士气,李文忠在战前举行了一次动员大会来鼓舞士气。李文忠说他不敢死,想成为一个榜样。

士兵们认为李文忠会赢的信念也被感染了。果然,李文忠带头杀死了十几名敌军将领,就像他发誓的那样。最终明军以少胜多。

1366年,李文忠率军攻占杭州,极大地削弱了张士诚的力量。第二年出兵福建,立下大功。天下未定之际,又一次率兵北上,直捣袁。这一次,李文忠与徐达并肩作战。

兵分两路,李文忠率领约10万兵马攻城。他们星夜前往应昌,最后俘虏了三千多人,包括元昭宗的儿子和皇后。

从那时起,李文忠成了战神,尤其是在朱文正兵变之后。朱元璋更加信任李文忠,认李文忠为干儿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足智多谋的战神衰落了。

公元1370年,朱元璋奖励他的功绩,年仅32岁的李文忠被封为曹公。朱元璋这次赏了六个公爵,李文忠仅次于李善长、徐达、常遇春。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消除外部环境,李文忠和明朝开国将军徐达率军北上。

他们俘虏了一百多人,包括袁绍柱和元朝皇室成员。在这次战斗中,李文忠显示了他作为一名士兵的战斗能力不亚于徐达。

此外,即使在他带兵打仗的日子里,李文忠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如何治理和打仗。众所周知,蓝宝石是明朝初年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将军,而李文忠的文化水平并不低于蓝宝石。

19岁时,李文忠开始在战场上战斗。到31岁时,他已经成为明朝的左都督,担任左都督,还掌管国子监。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为国家输送文化人才。如果李文忠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它就无法承担这一重任。

通过上述与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也可以看出,李文忠最大的优点不是勇猛,而是谋略,这是远远不真实的。在明朝历史上,李文忠“以少胜多”战略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于有“以大敌强”的评价。

朱元璋打了十几年仗,眼看着对手陈友谅、张士诚倒在他面前。李文忠也在这十年中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将军。

他非常高兴。毕竟是他的养子,血浓于水。但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越来越多疑,杀了一些有功之臣。

李文忠经常规劝,但他被朱元璋激怒了。比如胡案发生后,因为牵涉的人数太广,朱元璋不忍心看他滥杀无辜,多次上书劝诫。

朱元璋勃然大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开指责李文忠。他气得想杀死李文忠。由于马皇后的劝说,朱元璋松了一口气,但他被剥夺了官职,并被关在家里。

在晚年,李文忠生病并于公元1384年去世。这样的“懦弱结局”让人落泪。当朱元璋得知他的侄子李文忠去世的消息时,他非常悲伤。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力为李文忠太医,所以他杀了所有为李文忠太医的人。

连太医的家属都牵扯进来了,一百多人受到影响。此外,根据《明史》相关史料记载,朱元璋曾怀疑淮安侯华中毒死了李文忠。

气愤之下,他甚至没有按照明朝的司法程序在淮安对侯华进行调查审问,就直接斩断了他的爵位,把他的家人流放到了四川的一个偏僻小镇。

皇帝的愤怒变成了鲜血,这也显示了李文忠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当朱元璋葬于李文忠时,他立李文忠为祁阳王。更没想到的是,他把祠堂的份额给了李文忠。

公爵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在我国整个封建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何况是在明朝。后来,朱元璋命令李景龙(李文忠的儿子)继承国父的称号。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急于把自己的权力全部拿回来。然而,他对李文忠的处理显示了后者在前者眼中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李文忠虽然和朱元璋有血缘关系,但他的功劳都是自己在战场上做出的。可惜的是,在南京之战中,他的儿子李敬龙并没有打开南京的城门去迎接朱蒂的军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521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