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源自甘肃,最早的农师是黄帝孙子,庆阳人专门建庙祭祀他

赢芾2022-09-23  35

农耕文化源自甘肃,最早的农师是黄帝孙子,庆阳人专门建庙祭祀他

农神后稷在庆阳

三千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就在庆阳发展了农业。这是华夏先民对陇东黄土高原的早期开发,也是农耕文化发源于甘肃的见证。在陇东,先民们与自然,与周围的游牧部落抗争,开垦种植各种农作物,留下了无数的故事。

后稷就是传说中的神农,黄帝的孙子。黄帝出生在甘肃省清水县牛头河谷的黄三沟。黄三是轩辕、颜地和神农。这条沟名叫黄三沟,因为黄三在古代就在这里长大。在这条沟里,黄帝轩辕留下的遗物最多,所以人们也把这条沟叫做轩辕谷。

《史记·周本纪》载:姜媛,泰家的女儿,踩着巨人的脚印,放弃了。他为什么称之为遗弃?因为他被抛弃过很多次。为什么要放弃他?这是古代的遗产。当时,弃婴的母亲没有和父亲举行婚礼就生下了弃婴。为了保证血统,丈夫必须放弃或杀死妻子生的第一个孩子。

据记载,“姜媛生下孩子后觉得不祥,就把孩子放在一条窄巷子里。谁知所有的牛马经过时都避免踩踏他,准备把他放在山里。结果他们遇到了很多人,却没有办法,只能把他扔到沟里。谁知好多鸟看见了,互相啄羽毛,给他取暖,野兽也给他拿吃的。这个孩子的人生太伟大了。过了几天,姜渊见他还活着,就把他接回来抚养,就给他取名叫弃。意思是弃子。”《太平玉环记》中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陕西庆阳府有狼乳沟,是荒弃粟、狼乳之地,后人以此命名。这个记录讲述了后稷的故事。他被抛弃后,狼救了他,所以后人给他取名狼乳沟。不知道这个狼乳沟现在有没有。

后稷家世显赫。他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长子,后稷。他的父亲有四个妻子,袁菲是姜媛,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泰西。可见他被抛弃的原因也可能是有人为了争夺部落继承权而对他下手。当时黄帝部落和姜部落是黄土高原上的大部落。周人夺取商贾天下,不得不与姜部落联合。为了请姜部落的首领姜子牙出山,亲自为他拉了八百步的大车,使周人天下八百年。实际上,是两个部落的结合。

还记载后稷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尊为稷王(又称稷神)、侬神、庚神、古神。农耕之祖,五谷之神。这就是他的名字后稷的由来。但学者认为当时伏羲部落创造了大地湾文化,黄帝部落创造了齐家文化。后稷应该是活跃在陕甘边区的。因为,傅的出身故事与后稷有几分相似,傅也是教人庄稼的。这两个部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也许是因为她不被家人重视。她很小的时候,就去地里干活。自然,她熟悉并喜欢上了种树、种麻、种水稻。长大后,她的农耕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姚笛也听到了他的名字,于是邀请他负责农业,成为一名农业教师。他丰富的农业知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人们称他为神农后稷。由于嵇弃民教育,为发展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帝尧为他分了一块地方,把他和家人分开,封后稷为太(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后稷当了八十年的农师。姚笛死后,舜帝仍然给他取名为农业教师。他的足迹遍布黄土高原的很多地方。甘肃庆阳很多地方都有后稷的故事和传说。

镇远县城西北60里有后稷台,四周几十级台阶。据说是后稷教人种地的地方。县城东北50里兰家庙有后稷墩。庆阳市各县也有后济寺,最大的是后夜寺,在小金镇北城城墙下,剧院旁边,对面是望乡台。小镇是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下辖的一个镇。地处东至高原中部,东至西峰区东至镇,南至宁县焦村镇,西至镇远县尚笑镇,北至西峰区东至镇。地貌以塬为主,塬面较完整,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327米,最低点位于纸坊,海拔1058米。小镇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在2250-2600小时之间。无霜期140-180天,年平均降水量555.3毫米,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大约五千年前,这里的自然环境比现在好得多。

离庆阳南佐遗址不远。该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200年至4600年。据初步调查和发掘,南佐仰韶文化晚期环濠聚落遗址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包括后期侵蚀形成的冲沟),仅九台周边的核心面积就约30万平方米,是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推断这可能是黄帝部落联盟的都城(详见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黄帝部落的都城?》一文)。

或许,这也是后稷的一个农业实验区。后稷为后来的周文王周武王夺取商人天下奠定了基础。后稷时期,天下旱涝不均。《竹书年谱》说:“汤七年旱,沙石炸,天下饥。后稷为百谷之始,民为五谷,万国为义”。他还说,“尧水九年,商甘七年,天下复安,李玟抗饥,救民降谷,功在后稷...

因此,周人对这个祖先非常感激。《诗经·大雅·晟敏》在歌颂后稷成就的同时,详细描述了他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所以,在庆阳的黄土高原上,流传着大量侯姬的故事和传说,还有祭祀的庙宇,是人们对这位农师的感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14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