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担任的亭长到底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并非派出所所长

刘邦担任的亭长到底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并非派出所所长,第1张

刘邦担任的亭长到底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并非派出所所长

众所周知,刘邦在揭竿而起反秦之前,曾担任过泗水沛县泗水馆馆长。那么,刘邦的“亭长”是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职?很多人说刘邦的“亭长”是警察局长,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首先要搞清楚秦汉时期的“亭”到底有多大。在秦朝的行政区划中,有两处出现了“亭台”。其中一个就是治安科,一般出现在比较大的城市。当时的城市往往分为几个治安区,每个治安区有一个队长,每个治安区又分为几个亭子,亭子长短不一。

如云梦秦简有“南街亭”一语,刘钊《续汉书·关白志》注引蔡志。汉仪中有“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门,每门一亭”。这里的“亭”基本相当于一个现代化的街道办事处。刘邦所在的泗水县显然没有这么大的城市,所以刘邦的“泗水亭长”不属于这个系统。

另一个是基层行政区划。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当时的基本划分方式是,民分五族,二族为一,十族为一,十里为一,十亭为一乡,十乡为一县,十县为一县。刘邦所在的泗水阁,隶属泗水县沛县。

《汉书》中有“十里一亭”的记载,而秦代则以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一尺在现代约为0.231米,即秦汉十里等于4158米。换句话说,一个亭子大约13.57平方公里,大约有1000户人家,大致相当于今天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

其次,要搞清楚一个官员的“亭长”到底有多大。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彻底废除天下官官制度,改为实行“三公九官”制度。但由于当时官僚制度不完善,再加上缺乏配套的选官制度,即使秦始皇派了大量通晓法律的人到各地任职,仍然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所以秦朝只有县令、郡守、县督,县令、郡守、县令等高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然而,单靠这些官员是无法有效管理一个县或一个县那么大的地区的。

当时的县以下,县令往往会任命在当地有知名度的人负责当地。比如有乡长老、乡秩(掌管大镇)/乡夫(掌管小镇)、乡助、乡游子、乡卒等。在每个乡镇;每个亭子都配有一个亭子头,亭子助理,亭子侍者,盗贼,亭子父亲,亭子卒等。他们每个人都有李政、长老、杜仔、李健、李祖等等。其中,亭长是一个亭长的最高长官,掌管下属的办事处,而上一层则归乡长老管辖。

需要明确的是,很多人认为“亭长”应该是“官”,而不是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秦汉时期没有明确的官员等级制度,“亭长”不是由中央直接任免,官职很小,但它不仅在朝廷有记录,有公章,还拥有朝廷俸禄(虽然只有600到900元),与“官”有显著区别。

最后说一下“亭长”的主要功能。据《汉书·关白公卿表》、《续汉书·关白志》等史料记载,亭长的主要职责是守卫治安,负责留宿旅客。亭长是否承担民事管理,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刘邦的镖局经历来看,我个人认为亭长应承担两项民事职责。

很多人说刘邦的“亭长”是现代派出所所长。这种说法也很不准确。亭长的职责其实很复杂,抓贼其实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检查过往旅客、货物运输、采购、文件传递、护送等。

如前所述,无论是从管理区域、官职还是具体职能来看,刘邦的“亭长”其实更类似于今天的村长、公安局长。

另外,很多人认为刘邦无知、游手好闲,其实并不准确。《史记·卢绾列传》中有记载“人皆随其曾祖父卢绾庄学书”,可见刘邦是读过书的。同时,秦朝对担任“亭长”的要求虽然不算太高,但明确规定“大部分由服完兵役的人担任”,可见刘邦大概率服过兵役。

此外,根据《汉书》的记载,刘邦家族起源于龙宇家族,后者是唐涛家族的后代,后者是晋国医生和学者协会的后代。战国时期,宋国灭亡后,魏国取得了宋国的堤丰地区,在那里设置了大宋郡,并从这里开始大量人口迁移建城,刘邦的祖父担任了魏国的封公。虽然秦在六国灭亡后废除了天下贵胄官的制度,但是刘邦家族在这一带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消除。

综上所述,刘邦不仅读过书(实际上已经打败了大部分人),还服过兵役,这使得刘邦已经具备了当“亭长”的基本条件,而且他的家族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足以让他控制辖区内的百姓。结果刘邦当了泗水馆的馆长,正合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74983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23
下一篇 2022-09-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