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的名声流传千古。
志存高远,谱写新篇章。
强调文化,品味香港历史,
在杜康的故事里...
请听着!!!
高碑店西邻雄伟的太行山,东临汹涌的渤海,京津保三角腹地,毗邻交通枢纽雄安新区,四通八达。古代是九省通衢。在本期节目中,FM92.2《杜康的故事》邀请李金辉讲述高碑店武林名人的故事...
[特邀嘉宾]
高碑店武侠系列故事(9)
主持人:传承杜康文化,讲述杜康故事。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FM92.2 MHz高碑店人民广播电台,您正在收听的是文化节目《杜康的故事》。我是主持人庞欢,很高兴在这个周末晚上见到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关注高碑店人民广播电台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收听我们的节目。今天继续讲高碑店武术系列的故事,我们依然邀请李金辉作为主讲人。你好,李小姐。
李金辉:庞欢你好,听众朋友们你们好。
主持人: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介绍了高碑店市袁家营村武术家石、石,以及川派第一武术家的武功故事。今天我们要告诉我们城市的哪些武术家?
李金辉:今天给大家讲的是高碑店市新城镇西张庄村武术家,被湖北省武汉市尊称为“祁门”的祁殿臣,东马营镇吴栋村形意拳武术家张长新的武术故事。
先来介绍一下被武汉武林尊称为“祁门”的高碑店著名武术家祁殿臣的武林故事。祁殿臣,高碑店新城张家庄村(今西张庄村)人,生于1893年,卒于1972年。
齐殿臣晚辈以张为师,并得到叔父杨(原忻城县小营村人)、(即忻城县北关杨家镇长子杨)和(第一代摔跤手伍家村人)的悉心指导。他是班上最好的。
民国初年,“铁罗汉”张介绍,收孙禄堂为师,在得了《太极真传》。孙禄堂在南京中央武馆讲学时,还介绍齐殿臣向剑术大师李(北洋军阀之一,衡水枣强人,著名武术家,中央武馆副馆长)学习武当剑,得其精华。齐殿臣师从多位名师,博采众长,立志修行。他学习了少林、形意拳、八卦、太极、摔跤的真实故事,他能够融会贯通国内外的流派。他的武功非常全面,精通近战,兵长装备短。他最擅长实战,他有许多独特的技能。当他的技能处于转化的境界时,他已经达到了一种神奇的状态。
主持人:齐殿臣原来有这么多传奇故事。齐殿臣是不是从小就喜欢武术?还是有机缘让他接触到了武术?
李金辉:是的。齐殿臣一生以拳击为业,有很多传说。他的家乡张家庄就在新城老城区的东边。他家有一家豆腐店。十岁左右开始跟着大人,然后自己推着车去镇上送豆腐。铁罗汉张开的祥生镖局就是他的一个客户。每次去祥生镖局送豆腐,他都要看镖师们练一会儿武功,自己也偷偷跟着练。久而久之,他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而他对武术的理解也为张所赏识,于是收他为徒。有了一定基础后,张把他介绍给了在南京中央武馆任教的孙鲁堂。就这样,戚殿臣南下江南,与马玉堂、、“贾珠四虎”、石、张昌信、、等新城同乡齐聚中央武馆。新城的武术可谓是人才济济。在中央武馆,戚殿臣不仅博采众长,还师从北洋军阀武将李学习剑术。还到河南陈家沟拜师陈氏太极拳传人,学习太极拳半年多。戚殿臣多年闯荡江湖,与资深武学大师历练,遍访天下武学大师,拜师学艺,广交朋友,各种拳法样样精通。
主持人:齐殿臣真是一个武功全面的武术家。他的武功这么好,他的弟子是不是也有很多很厉害的武术家?
李金辉:是的。据弟子说,齐殿臣曾在保定军校教过将军和拳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戚殿臣随国民党军队参加了武汉会战、绥(随州)枣阳会战和长沙保卫战,后随部队转战安。抗战胜利后,戚殿臣南下武汉,在武汉结识了河北深州著名义和团团长耿(深州兴义义和团刘的大弟子之一)。当时,耿被聘为武汉俱乐部(上海俱乐部的一个分支,由霍元甲创办)的负责人,他的老乡们认识了他的老乡,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于是,齐殿臣也打开了在武汉练武的大门,在那里教他的课。
刚到这里,就发生了齐殿臣“德艺三山”的故事。什么是“德艺三山”?原来,齐殿臣刚到武汉时,组建拳击台,教课,要和当地的武术高手比赛。当时,武汉有有三位著名的武术家,熊玉山、王桂山、吴金山,被称为武汉“三座山”。“三山”门下弟子众多,外地人来此开门授徒自然不服。1日,“三山”的几个得意弟子到齐殿臣的拳馆“踢场”,练习开碑、裂石、滚钉板等。在门前挑战齐殿臣。齐殿臣知道他是来找对手茬的,但并不生气,从容应对。几个人折腾够了,齐殿臣伸出一根手指,对这群人说:“能给我一根手指吗?”也就是说,谁能打响指?几个人去比赛,结果没人能撼动,学到了齐殿臣的真功夫。戚殿臣还通过耿与“三山”交往,成为“三山”的挚友。“德艺三山”是一段佳话,于是齐殿臣定居武汉,正式开始教书。
齐殿臣《德艺三山》之后,“三山”弟子经常在齐殿臣家门口拜神,经常在一起学功夫。有一天,“三山”门的几个弟子一起练硬气功,就是锻炼腹部能打能打。那天,齐殿臣突发奇想,笑着说:“傻小子,我可以给你一个手指头吗?”一个弟子袒胸露肚,准备好的时候,只见齐殿臣悠闲地走上前,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徒弟突然起来空吓了一跳,说:“我又要把手拿开了……”事后,该男子描述道,“当时只觉得血和血翻腾起来,人就从手指开始,我吓坏了。”齐殿臣的手指功夫可见一斑。
主持人:齐殿臣真的有武功。那么他最出名的功夫是什么?
李金辉:是的,除此之外,齐殿臣先生的不凡功夫也广为流传。据齐殿臣弟子的弟子张修林先生说,当年有一位硬气功大师来挑战他。那人在腹部练完技后,肚子瞬间膨胀起来,被随意一击,毫发无损。弟子们没办法,只好请来了齐殿臣老师。没想到齐先生拳头攥在腹部,然后只一拳就把那人打回了原形,断了他的硬气功。事后齐殿臣好心告诉他不要因为会一点功夫就沾沾自喜,并直言你今天遇到的是我,以后再遇到高人,你会受重伤甚至被打死。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始于1953年,天津一位名师的弟子随施工队南下。他尊重老师的生活,拜见了齐殿臣先生,向他请教武功。让人觉得自己身手不凡,嗜武如命,非常好学。他也惊异,普通的桥铁梁,四个人抬一根,两个人一个头,他一个人就够了。有一天,齐殿臣说,你有这样的神力,可以给我一个手指头吗?他又开始弹指法,但是那人一试就摇不动了。齐殿臣笑着说:“傻小子,你指的是假的……”意思是要用内功,要练很久。
在武汉,耿的绝招是“降一千斤”。他用形意拳三体势桩(又称伍兹桩、三才桩)站立。别人用竿抵住耿的小腹,让它使劲推,耿却坚如磐石,一动不动。齐殿臣不仅有手指技能,还有一项绝活“三次遇门不中”。所谓“遇门不穿”,是以崩拳为形意拳主要形式,结合钻拳、炮拳,将钻、炮、崩三拳融为一炉的“半步连击法”。接手后,对手会在三招之内被击中或击败。所以说“打不过三次”,也就是“打不过三次”。
齐殿臣也有一句名言:“行医行医行医,行医不行医,直到永远有病。”他说的行医,就是要懂中医,正骨,阴阳,五行,互激,导气,呼吸等等。在武汉,耿和齐殿臣不仅是著名的武术家,也是著名的中医推拿和骨科专家。
1954年,武汉水灾,年过六旬的齐殿臣参加了抗洪抢险。他在长江边上扛沙袋,比年轻人快多了,大家都惊叹不已。196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成立了经络研究小组,希望证明西医对中医经络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为此专门成立了康复科,邀请齐殿臣一起研究经络。据说这个课题是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
戚殿臣于1972年在武汉逝世,享年79岁。他的骨灰被安葬在高贝新城镇西张庄村。戚殿臣武德高尚,在武汉广教弟子,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影响深远,被尊为“奇门”。戚殿臣有许多著名的弟子,如第二代传人姚,他在1947年上海全国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被称为“小摔跤手王”。原武汉体育学院武术教研组组长、重体室主任李源潮,1953年获全国武术比赛金牌,1959年代表武术参加全国群英大会,1962年前多次担任全国武术比赛裁判。李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代理主席,中华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功力深厚。张修林,高级工程师,国家武术八段最高等级。他技术全面,功夫过硬,推理和文字功底精湛。齐徐克,齐殿臣之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等等,不一一介绍了。
主持人:好,接下来请李老师介绍下武术家张昌信的武林故事。
李金辉:好的,我在2013年写《高碑店武侠》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收集到东马营镇张昌义、张昌信、“张氏三杰”的武侠故事,所以感谢电台组织这个节目。我又对高碑店武术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发现在1931年,中央武馆不仅有“朱家四虎”福禄,还有原来,高碑店市东马营镇吴栋村有“张三姐”,即张长义、张长新、张长海,当然还有马玉堂、马元吉父子、王书田、齐殿臣、尉健霞(夫人,镇江人)、赵等人。都是当时新城县的武林豪杰。看到这么多武林高手聚集在中央武馆,真是激动人心。感觉高碑店真的是武林人才济济,名副其实。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张氏三杰”之一的张昌信,在三哥中排行第二。其中,老大张昌义参加了南京武术国考,老三张长海是中央武馆和黄埔军校的武术教官。他和中央武馆的张之江、朱国福一起去日本考察和抗击日本武士。因为张昌信的资料比较多,所以今天就介绍一下。
张昌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武术家。他是高碑店市东马营镇吴栋村人。他于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年幼时,父亲被当地恶霸殴打致死,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为了以后不被恶势力欺负,张昌义、张昌信、张长海三兄弟决心学武,为父报仇。他们一起在著名的形意拳马玉堂门口拜。
张长新投资了马史的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高大威猛,双臂能搬动500斤重的石碾。三向站姿时,他的上半身可以承受前后的重拳;可以练一式拳,一口气打八百下,面不改色,气也长不出来。17岁时,他已经领悟了形意拳的要领和精髓。
张长新在艰苦的训练中,始终没有忘记父亲的惨死。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三兄弟暗中商量回家找仇人,替父亲报仇,除掉仇人。他们的想法被细心的马玉堂先生察觉了。马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习武应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尤其是以侠义为先,不应计较个人恩怨。什么时候是报仇雪恨的时候?”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和武功高超的英雄交朋友,把形意门拳法发扬光大。接着,他讲述了自己在义和团运动中与李存义大师等武术志士抗击外敌入侵的故事,激励他们以前辈为榜样,舍身报国,而不是进行个人报复。张昌信三兄弟听了师父的教诲后,茅塞顿开,他们对师父说,以后再也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弘扬形意拳,为国争光为己任。不久,马玉堂先生将张昌信、张长海介绍到上海,并协助朱国福、朱国禄两位师兄在武馆教授拳术。
主持人:看来马玉堂先生对弟子的教导很有效果。那么张昌信到上海后发生了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请介绍一下李先生。
李金辉:是的。张欣在上海武术协会当老师后,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武术人才。同时,他还学习了西方的拳击和摔跤,使他的武术更加全面。1926年,一名菲律宾拳击手在上海南京路公开设下擂台,声称可以用500美元的奖金打败他。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者,但没人报名上台玩几天。张昌信得知此事后,觉得这是一个证明自己武功的好机会,于是用“张世良”这个化名注册,上台挑战。
在舞台上,对手根本不是菲律宾拳手,而是一个身材魁梧,300斤,经验丰富的俄罗斯拳手,名叫斯科洛夫。比赛开始后,史密斯利用快攻在短时间内击败了对手。张昌信用灵活的步法对付对手,对手的重拳频频落下空。到了第五回合,斯科洛夫体力已经耗尽,大汗淋漓。第六回合开始后,斯科洛夫体力逐渐耗尽,拳法步法紊乱,毫无章法。张昌信见反击时机已到,立即用形意拳中的“黑虎出洞”和“野马入槽”猛击对手,斯科洛夫被重击后倒地。斯科洛夫起来后又打了两次,被张长新打中,无法起来打。在场的所有中国同胞都欣喜若狂,掌声不绝于耳。菲律宾拳击手当场献上60美元大洋,鞠躬认输。他好像没有兑现说好的500块钱。当时张昌信打败俄国义和团的海报醒目地贴在上海一号电车上,宣传了一个多月。轰动了北京和上海,传为佳话。
张昌信高超的武艺和武艺得到了同行的称赞,也给武林前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久负盛名的形意拳大师王香斋先生(河北深州著名武术家)到上海拜师学艺,张昌信受到王香斋先生的青睐,有幸拜王香斋重学形意拳。王先生悉心指导张长新,待他如父子,每月补贴他20块钱作为日常生活补贴。可见这种关系已经不是一般师徒关系能比的了。张长新不负老师期望,练拳更加卖力,武术水平突飞猛进。
主持人:名师出高徒。我们还是很好奇张昌信以后的武术发展是否还是那么一帆风顺。
李金辉:是的。1928年10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珍、张昌信、张长海都参加了武林空赛前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为张昌信不忍心和同学们比而退赛,被武林界誉为美谈,被聘为中央武馆老师。此后,在(河北河间著名武术家)和王香斋两位先生的极力推荐下,张昌信跟随武术大师吴(东北铁岭人,武林高手)练习六合八法拳。当时,吴贻义先生是南京中央武术博物馆的教务处主任。教务处的原主任是朱国福。看来朱国福去湖南后接替了朱国福的位置。张昌信在王香斋和吴两位武术大师的苦心培养和言传身教下,几十年磨砺,成就了他的真人真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欣长期从事武术教育工作,一生致力于形意拳、少林、六合八法拳的研究和推广。新中国成立后,张长新一直生活在上海,为武术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成绩斐然。他曾是上海武术协会会员。1990年,张昌信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主持人:张昌信先生说明武艺不仅精湛,而且一生都有非常好的口碑和气质,所以请李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张昌信的弟子。
李金辉:好的,张昌信有几万学生,比如武术教育家张文广(1915-2010),河南通许县人,回族。他曾就读于当代“武林三杰”之一的中央武术学院,被誉为武术巨人。在北京体育大学参与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武术系,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武术硕士研究生。文景明(1905-1985),河北蠡县人,中央武术博物馆学员、教员。1936年,他和张文广一起被选为第11届柏林奥运会的观察员。他在大会上表演了中国武术,随后又在德国其他城市多次演出,名声大噪。姜浩泉,中国武术第一博士(1917-2012),江苏常州人,享有“中国拳王”称号。曾在上海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担任全国武术散手大赛主席、副主席,中央警卫部队、武警总队拳击教练。
主持人:听了高碑店关于武侠的系列故事,很有感触。我们高碑店的武术人才众多,全国有名。在武术家前辈的教育和传承下,高碑店武术事业也是后继有人,在各种武术比赛或表演赛中硕果累累。也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节目,唤起全民习武热潮,弘扬中华武术。高碑店武侠系列的故事今天暂时告一段落。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在微信官方账号留言或拨打热线。非常感谢你今天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多。
李金辉:不客气。
主持人:下次见,听众朋友,再见。
李金辉:再见。
杜康故事
高碑店人民广播电台FM92.2隆重开播。
每周六19:00首播
每周日19:00重播。
请听着!!!
FM92.2高碑店人民广播电台期待您的收听。
我们希望
用你的声音给你“免费”的陪伴
梅:小童
编辑:志军
制片人:韩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