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陪唐玄宗出游,即兴写了一首咏雨诗,中间14字被赞了千年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不朽的诗人,杜甫,等等。其中,王维、“诗佛”作为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创作了一首“谄诗”,保存在《唐诗三百首》中至今,其中两首流传千古,为世人所称道。
一首“谄媚诗”为什么这么厉害?不得不说王维的诗歌境界之高。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一天,蒙蒙细雨中,唐玄宗带着众人来到连接大明宫和兴庆宫的亭路。由于他诗意盎然,当即写下了“蓬莱至兴庆阁路,留春雨盼春”的诗句。
其中,蓬莱是指始于唐高宗的大明宫,皇帝的共同办公室。兴庆宫即兴庆宫,自唐玄宗统治时期开始扩建。历史上,唐玄宗为了方便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的通行,在空下令修建了一条类似栈道的“亭道”,一路修到了曲江。
唐玄宗的诗充满了热情,但他对自己的诗并不满意,于是命令随行官员作一首《和诗》。于是,当时在场的王维遵从皇帝的意愿,写下了这首“在春雨中俯视仙山宫至增和阁”的诗。
所谓应诗,是封建时代皇帝御前所作、所和的诗。大部分表达的是赞美的意思,少数表达的是对皇帝的期待。所以这些诗往往有“拍马屁”之嫌。
从创作背景和盛唐的历史背景来看这首“马屁诗”,首先,前两句是关于弯弯的渭河拥抱秦塞,蜿蜒在古汉宫周围的江边黄山。王维以这句话开头,可谓历史上一种“穿越时空空”的文化情怀;然后,对联标明了皇帝出场的时间和排场。皇帝的画框走在半空中间的亭道上,比宫门的柳树丛还高。回头一看,御花园里鲜花盛开。
再配合无限春色,项链的两副对联,表达了一种盛唐之气,云雾缭绕。独一无二的帝都中一对凤凰阙高耸突兀,春雨葱茏,时隐时现千家万户。最后,最后两句话告诉我们,皇帝出现在春天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发布耕作的行政命令。
这首诗虽有“拍马屁”之嫌,但因为王维从自然景物入手,渲染出盛唐时期浓重的吉祥气氛和歌颂帝王之德的寓意,所以贴切而真实。所以被后人评价为造诣很高,尤其是因为颈链被称为千古名句,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