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召回驻俄大使

欧盟召回驻俄大使,第1张

欧盟仍无法达成禁运俄油协议,立陶宛称:都被一个成员国绑架 (观察者网讯)欧盟对俄石油禁运协议因成员国匈牙利反对而迟迟无法落地,面临搁置风险。

当地时间16日,欧盟委员会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新一轮欧盟外长会议后承认,欧盟尚未就俄石油禁令达成一致,“不幸的是,今天无法达成协议”。

这一结果让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非常不满。16日,他“炮轰”匈牙利,称“整个欧盟被一个成员国绑架了”。16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强调,欧盟制裁是能源价格高企的“罪魁祸首”,“布鲁塞尔每天都在滥用权力,试图把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路透:欧盟部长未能说服匈牙利签署俄罗斯石油禁运协议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外长会议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由于匈牙利的反对,会议未能就第六轮对俄制裁达成一致,包括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欧盟委员会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16日在会后承认,欧盟未能就对俄第六套制裁措施达成协议。“不幸的是,今天无法达成协议。”博雷利告诉记者。

当被问及欧盟是否可能需要几天或几周才能同意制裁俄罗斯石油时,博雷尔未能给出明确答案:“我希望不会持续更长时间,但我不能告诉你还需要一周或两周。”

但博雷利仍显乐观,他认为匈牙利的顾虑是出于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匈牙利没有从政治角度解释他们的立场,而是从经济角度解释。”他说。


欧盟委员会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 图自澎湃影像

5月初提出的俄罗斯石油进口禁令是欧盟迄今对俄罗斯实施的最严厉制裁,但因匈牙利坚决反对而搁浅。

此前欧盟已同意为匈牙利设立直到2024年底的“豁免期”,但匈牙利仍未退让。匈牙利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60%以上的石油和8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5日表示,欧盟给的时间远远不够,匈牙利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并将俄罗斯石油禁运对经济的影响比作“核弹”。他16日重申,只要不对匈牙利的能源安全构成风险,匈牙利就不会停止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

欧尔班指责欧盟制裁是能源价格高企的“罪魁祸首”,称“布鲁塞尔每天都在滥用权力,试图把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我们。”


5月9日,匈牙利布达佩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晤,双方未就制裁俄能源达成一致。图自澎湃影像

匈牙利外长锡德·雅尔多特16日也表示,匈牙利尚未收到欧盟委员会任何有关石油制裁的“严肃”提议。

西雅尔多强调,匈牙利要求从欧盟获得数亿欧元的补偿,以抵消放弃俄罗斯原油的损失。西雅尔多16日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写道,匈牙利实现能源设施全面现代化需要“150亿至180亿欧元”,他希望欧盟提供解决方案,也就是为资助投资,并补偿因制裁俄石油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

雅尔多特还指出,另一个解决方案是,对俄罗斯石油的制裁只针对海上运输,管道运输应被豁免。

但欧盟最高外交官员博雷利并未同意补偿金额,他质疑这一数字称,西雅尔多16日与部长们谈到的数字要低得多。

禁令迟迟未能通过,令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大为不满。16日,他“炮轰”匈牙利,称“整个欧盟被一个成员国绑架了”。

“整个联盟都被一个成员国绑架……我们必须同意(石油禁运方案),我们不能被扣为人质。”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16日抱怨道。

匈牙利坚决拒绝让步,这打击了欧盟的信心。据政治新闻网欧洲版12日报道,有欧盟外交官透露,欧盟内部存在将“石油禁令”从对俄“第6轮制裁”中拆分出来的想法,以便其他“得到所有成员同意”的制裁措施可以先实施。但这种方案会向外界“发出不好的信号”,很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

欧盟领导人将于5月30日至31日举行特别峰会,讨论乌克兰、能源和防卫问题,预计将再次讨论俄石油禁运问题。据“政客”16日最新报道,两名外交官私下质疑是否会达成协议。“在这一点上,我什么都不确定了。”一名外交官员说。

相关新闻

中方是否准备增购俄石油天然气?中国驻俄大使回应



张汉晖大使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专访

对大使的书面采访

2022年5月5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就中俄能源、军技、航天合作与本币结算等问题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专访,全文如下:

问题1: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俄中军事技术合作的优先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会成长吗?双方是否在协商购买一些俄罗斯武器?建设中国导弹预警系统的联合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军事技术合作是中俄众多合作领域之一,充分体现了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双边关系互信程度。近年来,双方军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相关合作正稳步推进。

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符合彼此核心利益,本着互利原则进行,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中方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合作,将与俄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向更高水平和更广领域发展。

问题二:在欧洲国家宣布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各项计划之际,中方是否准备增购俄石油天然气?中国是否能填补俄在欧洲市场上可能的损失?

答:中俄在油气领域互为重要战略伙伴。近年来,双边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油气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务实合作中最重要、成果最丰富、领域最广泛的领域。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油气供应国之一,中国也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能源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不断上升。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双方将继续在重大战略项目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深化传统能源领域中下游一体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资料图

问题三:在经济合作方面,绕过对俄制裁的可能性有哪些?目前本币结算在双边贸易中的份额是多少?随着对俄制裁力度的加大,莫斯科和北京是否致力于提高本币结算的份额?

答: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重要内涵。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两国经贸合作呈现出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双方正携手努力,迈向两国元首确定的到2024年实现贸易额2000亿美元的目标。

中俄本币结算已开展多年,人民币在中俄双边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已从2014年的3.1%提升至2020年的17.5%。本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逐步加强,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汇率风险,节约了汇率成本。本币结算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优势明显,两国企业对本币结算的需求不断上升。

当前,美西方对俄制裁对中俄务实合作确实造成一定困扰。两国要加强沟通,协调解决制裁给双方在贸易结算和物流等方面带来的困难。中方将继续支持在双边贸易、投资和信贷中进一步扩大本币计价结算,充分发挥好包括俄罗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在内的两国基础设施组织和金融机构作用,服务保障双边贸易稳步发展。

问题四:俄罗斯在对华贸易中放弃美元的意愿是否会导致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增加?这是迈向无美元贸易区的第一步吗?

答:在中俄双边贸易中,两国从未宣布放弃美元或欧元支付结算方式,本币结算等方式都是双方贸易结算的有益补充形式。未来,双方在贸易结算中将根据两国贸易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采取务实和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

问题五:你建议俄罗斯人持有人民币存款吗?您是否正在研究在中国使用俄罗斯MIR支付系统的可能性?是否计划扩大俄罗斯银行与银联的合作,包括发行MIR和银联双标卡?

答: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发展成绩世界瞩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强大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创新高,升至2.79%。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在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等风险因素下,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不仅对稳定金融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也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欢迎中国人根据实际需要使用人民币或持有人民币存款。中国银联在俄罗斯开展业务已有多年,被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认可和使用。对于俄罗斯MIR支付结算系统或中国银联支付结算系统在两国的推广使用,该问题将由双方央行部门协商确定。

问题六:在制裁压力情况下,双方共同开发远程干线客机CR929项目的工作是否可能加速?现在项目处于什么阶段?

答:CR929远程宽体飞机项目是中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目前,双方已就项目的投资、设计、研发分工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联合研发工作进展顺利、稳步推进。

问题七:早前俄联邦航天局局长罗戈津称,因华盛顿进行对俄制裁而排除美国参与俄“金星-D”项目,莫斯科将独自或在中方参与下完成该项目。他确认说,已指示航天局开始与中方就协商和在所有深空研究项目上的相互技术支持进行谈判。这一工作现在有何进展?

答:俄罗斯是航天大国,技术积累深厚,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久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方高度重视同俄开展航天合作。双方在月球及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卫星导航、对地观测、空间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且富有成效的合作。航天合作已成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和良好发展前景。相信中俄强强联合,必将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全人类。



资料图

问题8:在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北京是否打算增加对俄罗斯的高科技产品供应?当电子和其他领域的西方公司离开俄罗斯市场时,中国是否准备填补这一空白?

答:中俄高科技产品贸易按市场规律和需求有序推进。实践证明,中俄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以2020至2021中俄科技创新年为契机,两国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俄在科技领域合作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独立自主进行。双方将本着互利共赢精神,继续推进该领域合作。

问题九:面对众多汽车厂商纷纷离开俄罗斯市场的事实,中国汽车厂商是否有计划扩大对俄罗斯的供应,增加在俄罗斯的产量?中国厂商能满足需求吗?

答:目前,中国长城、奇瑞等汽车品牌已在俄发展多年,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推出众多优选车型,并取得良好市场业绩。特别是长城哈弗等车型在俄十分畅销,受到广大民众喜爱和认可。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质量好,性价比高,多样性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过国外竞争对手。中国车企将根据俄市场特色和需求,继续深耕俄市场,努力提高产量销量。相信凭借自身全产业链优势、研发制造潜力以及不断提升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中国汽车必将取得更大市场份额,赢得更多俄民众青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932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2
下一篇 2022-09-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