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越高

痘印是什么2022-09-10  14

每经热评丨券商、基金稳健薪酬 不能粗暴解读为“限薪”

每经评论员王燕丹

5月,对于数十万券商和基金从业者来说,最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薪酬制度改革。

首先,5月13日,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明确了证券公司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也要求证券公司确保稳健薪酬制度的有效实施。后来有消息称,监管层向深圳公募基金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在5月底前提交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实施方案,并明确提到要抑制薪酬过高和过快增长。

在我看来,不能将中证协《证券公司薪酬制度指引》和监管对基金的要求简单解读为简单的“限薪令”,即要求券商和基金简单粗暴地降低员工的绝对薪酬水平。监管的态度更多的是在考虑社会公平的前提下,防止对从业者的过度刺激和过度刺激,以保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近年来,证券、基金行业的高薪屡屡引起公众关注。今年1月,一位小红书博主自曝其去年前11个月税前收入高达224万元,随后被拉出中泰证券一位姓陆的非银分析师。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1年,多达19家上市券商员工平均薪酬超过60万。

虽然行业缺乏具体数据,但基金高薪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0年6月,也就是十二年前,中信证券就公布了华夏基金转让股权时的现金流量表。2008年和2009年“支付给和用于职工的现金”分别达到5亿元和6.69亿元。当时有媒体估计,即使在2008年的熊市,华夏基金的人均薪酬也超过了百万。

证券、基金从业人员对职业要求极高,通过高薪吸引人才无可厚非。近年来,各大券商、基金竞相招兵买马,开出优厚条件,设置较高门槛。比如券商学校的招聘,大多要求985/211全日制研究生,或者知名院校的“海归”。是高薪券商和基金吸引人才的最大武器,也是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而短期的过度激励,或者过快的现金分红,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吸引人才加入,但不利于人才的沉淀。再者,过短的目标导向也会影响券商和基金相关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不利于券商和基金真正从客户和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出发思考。

比如近年来“基民亏钱,基金赚钱”被投资者诟病。投资者自负盈亏,为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自然没错。但是,看到自己的账户缩水了,基金却一直在收取一系列费用,感到压抑也是人之常情。监管一直在强调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帮助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但如果基金经理本身为了满足自己的考核而短视,其投资行为也可能很难从长远和价值的角度来实现。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数十万券商和基金从业者在高薪光环之后,背负着沉重的KPI考核压力。在监管的态度上,不是降低员工的收入水平,而是“防止少数尖锐案件”。当然,券商和基金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造成部分人员的流失,不排除部分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去私人化”。但长期来看,证券基金行业的薪酬不升反降,与风险控制相匹配,有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间接影响资本市场优良生态环境的建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600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