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霸主越南

东南亚霸主越南,第1张

深度|进击东南亚“巨人”:是谁在缔造越南经济神话?

文/刘亮

最近,越南的经济成为焦点。

“第一季度出口额超过深圳”,“新世界制造工厂正在崛起”,“外国投资者正在加速投资越南”,“十年内超过中国”...这些关于越南的头条让各国更加关注越南!

越南真的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面对来势汹汹的东南亚“巨头”,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进攻的“巨人”

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出奇的好。我们可以先简单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越南经济增长率。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给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使得许多主要经济体的早期经济增长出现了历史性的“大滑坡”,到处都是GDP负增长。

然而,2020年,越南以近3%的GDP增长率,成为少数几个像中国一样增长率为正的亚洲主要经济体。当年中国GDP增速为2.3%,略低于越南的2.9%。

第二组数据,越南出口增长。

根据越南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越南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4%,贸易顺差超过8亿美元。它的出口主要是由制成品驱动的。

从总量数据看,出口总额达到8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相比有“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之称的中国深圳,越南的出口额更高。一季度,深圳出口608亿美元,同比下降2.6%。

经济增速却逆势而上,甚至高于中国,今年出口总额已经超过深圳。两组数据似乎都在暗示,越南的经济正在一步步逼近中国。

真正的越南

越南正在超越中国吗?实际上,仅仅对比上述单一纬度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得出上述结论。

第一,虽然2020年越南GDP增速将超过中国,但从总量数据来看,中国仍遥遥领先。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0年中国GDP将达到14.7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越南GDP 2700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2位。

从总量数据来看,中国的GDP是越南的50倍。从人均GDP数据来看,中国超过1万美元,是越南的近4倍。因此,仅仅为了超越经济数量而简化GDP增长率是不严谨的。

其次,深圳和越南的出口相比,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虽然直接对比深圳和越南的出口情况能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差异,但实际上两者对比的概念纬度并不相同。深圳是中国的一个城市,越南是一个国家,比较GDP总量基数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两者人口差距显著。

所以,舆论关注的越南经济赶超中国的证据,其实是片面的。

越南制造业

加快对外投资布局和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舆论的另一个焦点是“越南制造”。

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发布的最新外国直接投资(FDI)数据显示,2022年前4个月,越南吸引了超过108亿美元的FDI,同比增长88.3%。

三星、索尼、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巨头已悄然将目光投向越南市场。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超过50%的手机出口和近三分之一的电子产品出货量都是在越南制造的。无独有偶,耐克超过50%的鞋类产品和30%的服装产品也是由越南工厂完成的。美国体育用品巨头的鞋类产品几乎一半产自越南。

这些数据似乎都在印证,与老牌的“中国制造”相比,越南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链转移点和新的“世界工厂”。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石实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几年前,就有人开始担心越南会不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但通过他的研究发现,这不是产业转移,而是“溢出”。

他指出,所谓的“转移”,其实就是最后的组装环节。“经过组装工序,就是最终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很多直接出口到美国,面临关税冲击。所以他们去了贸易条件好的越南。”

他进一步强调,这种转移非常引人注目,因为转移的都是终端环节,终端环节是“to C”(给客户),品牌为人们所熟知;留下的中间环节是“to B”(给商家),人们并不熟悉,因此新闻传播效果导致一些认知偏差。

“这些供应链环节溢出到东南亚,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网络规模变大了。同时,整个东亚供应链网络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更强。”说出来。

中越峰

一边是老牌的“中国制造”,一边是正在崛起的“新秀”。如何看待中越“世界工厂”之争?

目前越南还很难撼动和取代中国“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地位。

“越南的经济规模太小。如果把越南的GDP总量放在中国城市GDP的排名中,只能排第八,在苏州和成都之间。苏州能代替整个中国吗?”说白了,越南要想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之一就是独立的重化工业。

他强调,后发国家要想建立自己的重化工业,单纯依靠市场进程是没有机会的,必须依靠国家投入大量资本,不惜一切代价大力扶持。韩国、日本、中国等。东亚都是这样发展重化工业的。但越南很难这样支持重化工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副教授唐尧指出,由于一个国家的出口往往包含其他国家的中间产品和服务,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硬实力的最佳指标之一就是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在这个指数上,越南和中国的制造量差距很大。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将占全球的28.55%,而越南将占全球的0.34%,相当于中国的1.17%。

比较两国制造业还需要考虑越南的发展潜力。

唐尧指出,我们可以把制造业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南韩作为参考。其人均制造业产值约为中国的2.8倍,越南的17倍,人口约为越南的一半,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3%。假设越南人均制造业产出达到韩国的水平,其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将达到6%左右。基于这种极端假设,越南很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应付自如

正如专家分析所说,越南很难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中国显然已经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正在受到挑战。越南劳动力成本低,自由贸易伙伴多,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会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

除了上述突出优势外,白明还认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中央集权制也使越方更容易集中精力克服一些经济发展上的困难。此外,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主导的“产业链去本地化”战略也为越南制造业提供了诸多发展机遇。

针对制造业向越南转移,白明强调要警惕“恐惧论”和“轻视论”两种倾向:不要因为越南制造业发展而过度担忧,也不要因为两国差距大而轻易感到“轻视”。

“一方面,越南劳动力成本虽然低,但劳动生产效率也低,而且越南城市地价、房地产价格上涨快,边际开发成本高,容易遇到发展瓶颈。但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在美国的‘产业链去中国化’下,越南有很多自由贸易伙伴,虽然其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在市场准入方面,越南进入欧美市场更加便利,通过与其他自由贸易伙伴的联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产业链的短板。”白明说。

唐尧指出,虽然越方很难取代中国,但从长远来看,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将不可避免地在制造业方面与中国形成动态竞争关系。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提高制造业的质量,使人均产值接近第一梯队国家的水平。

对此,唐尧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中国劳动力、土地、生态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通过深化经济改革、推进包括低碳转型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系统性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创新动力;

——中国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消除市场准入的隐性障碍;

——推进国内统一市场建设,通过土地、资金、人力、数据、知识产权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降低制造成本,发挥消费市场的“磁石”作用;

——长期和短期政策相结合,缓解劳动力短缺对制造业的影响;

——练好RD、信息、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内功”。,即服务于制造业,通过加强服务业的软实力来提升制造业的硬实力,避免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对立起来,割裂两者的互补关系。

出发地:中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浩星

编辑: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589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