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亿,李书福收获第四个

估值亿,李书福收获第四个,第1张

估值256亿,李书福收获第四个IPO

来源:投资者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希望再次收获IPO。

家居网了解到,近日,估值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6亿元)的科技独角兽易卡通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公司COVA签署了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前者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李书福紧随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星星汽车之后的第四次IPO。

一个

在外界看来,易卡通是李书福布局智能汽车的大胆尝试。

2015年,某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汽车布局的风潮。阿里巴巴率先联合SAIC成立斑马智行,将智能汽车的概念推上舞台。与时俱进的李书福也看到了趋势机会。

他从“朋友圈”找了一些年轻人,聊起了智能汽车对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李书福也在寻找合伙人再次创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沈,就职于通用汽车公司,参与了车联网系统的OnStar项目,引起了李书福的注意。他们多次交谈,对智能汽车的未来有着高度一致的看法。

李书福认为“未来一定属于智能汽车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软件、通信、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将被加载。所以在这些领域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布局,最好是独立做这个。”

2017年,筹备了两年的李书福决定和沈一起创业,在湖北武汉成立汽车智能科技公司易卡通,定位为“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网联化、自动化、电动化出行的关键软硬件解决方案”。其中,李书福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70%的股份,沈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持有30%的股份。

听说李书福又开始自己创业了,VC/PE带着一条断腿来到这里,想参与“造车狂人”的新业务,但是拒绝了外部资本。易卡通已经成为国内“罕见”的独立但不急于吸引融资的公司。这与王传福成立比亚迪半导体的操作完全相反,比亚迪半导体刚出来就吸引了超百家VC/PE公司争抢份额。

其实不是李书福不想融资,而是他觉得融资的“时机”还没到,过早引入外部资本可能会影响决策。战略布局上,易卡通早期服务于吉利汽车,李书福为其交付了大量订单。公司做成了一定规模,开始走向世界,业务从车联网、自动驾驶扩展到智能驾驶舱、汽车芯片。

经过五年的潜心发展,易卡通已在全球十多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RD中心,合作客户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奔驰汽车、路特斯等。2021年实现营收4.36亿美元。

虽然易卡通是一家不为客户操心的公司,但是他们并没有摆脱“吉利系”的阴影。为了改变公司的“面貌”,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的李书福在决定IPO之前,引入了外部资本。百度、海纳亚洲、长江等VC/PE和产业资本的进入,推动公司投后估值达到38.2亿美元。

在“李书福+资本”的光环下,易卡通很快成为智能汽车行业备受瞩目的独角兽。

接下来,冲击IPO。

2022年初,市场传出易卡通准备IPO的消息。

是的,它通过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公司COVA合并而上市。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这个词从美国兴起,最近一两年特别火。

与传统的IPO路径不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实体不需要任何业务。只要他们有现金甚至空壳公司,就可以通过IPO融资。同时可以对未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最终实现上市。

因此,特殊目的收购公司被视为“最快的上市渠道”和“企业融资的救世主”。比如去美国造车,“下周回国”的贾跃亭,他的法拉第未来就有机会通过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东山再起”。

2022年,港交所推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机制,吸引大佬和资本的参与。就连“居家养老,吃红烧肉”的王石也不愿错过新奥特莱斯,带着刘姝威和张朝阳的“老年日团”进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凑热闹。

李富的易卡通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自然会引起更多的关注。

易卡通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并不稀奇,但李书福为什么会选择美股呢?

这个话题在业内引起了一场讨论。2022年,是中概股“雪崩”之年。他们不仅遭受了华尔街的“洗白”,还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退市名单”,涉及数十家上市公司。

这使得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纷纷表示希望回归国内。在这种背景下,易卡通不得不“逆流而上”到美国股市。业内人士分析,“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动。”

对此,李书福曾解释说“网咖的目标是全球市场。赴美上市有利于采取措施加强欧洲市场布局,加速全球扩张。”总之,E咖想加强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

去年,易卡通与沃尔沃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正在全球市场共同开发新一代车辆智能操作系统。这个体系在吉利内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李书福显然想“憋一个大招”。

但质疑的声音并没有因为李书福的解释而“消失”,反而似乎并不太在意外界的看法。直到最近易卡通和COVA合并的消息传来,交易完成后,易卡通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这是李书福紧随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北极星汽车之后的第四次IPO。

在中国商业史上,李书福不喜欢按“套路”出牌。

29岁时,他已经靠卖冰箱成为千万富翁,却被迫南下深圳求学,做起了装修生意。

当人们以为他会在装修行业大显身手的时候,李书福却下定决心要做生意。他花了几千万买下了浙江临海的摩托车厂,成立了吉利,研发了四冲程踏板发动机,产值15亿。

随着摩托车在吉利的普及,李书福突然进入汽车领域。为此他还买了一辆奔驰研究如何造汽车,把四川德阳监狱下面的一个汽车厂改造成了吉利汽车的早期大本营。

吉利卖车,外界认为他要去a股上市,但李书福去港股买壳,获得超20亿港元融资。

在“中资追外资屁股”的时代,李书福斥资18亿美元反向收购欧洲老牌劲旅沃尔沃。

2020年,李书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跨界的卫星制造商。

然后在2021年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投资100亿进入手机领域。

59岁的他和80后的儿子一起做VC,成立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动力电池和充电设备。可以说,自从李书福成名之后,就没有按照“套路”出牌过。

这些“非常规”的操作,与李书福“不服输”的坚定信念有关。他从来不相信白手起家是童话。他不相信卖冰箱的要卖一辈子冰箱。他不相信外国品牌会比中国好。

正是带着“不服输”的信念,李书福总能给行业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

现在,他想用易卡通“逆势”美股上市,会带来下一个“奇迹”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580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0
下一篇 2022-09-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