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查】定价看心情?一张图片有人卖元,有人卖万!警惕数字藏品交易风险

【公司调查】定价看心情?一张图片有人卖元,有人卖万!警惕数字藏品交易风险,第1张

【e公司调查】定价看心情?一张图片有人卖119元,有人卖5万!警惕数字藏品交易风险

“市场会判断数字收藏的价格是炒作的结果还是其知识产权的价值。投机必然带来泡沫和崩盘,市场定价、涨跌都是有依据的。”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广东省青联委员、钟毅教育、格兰唐科技CEO代斌表示。

数字馆藏被认为是元宇宙时代的第一应用,受到多方青睐。2021年,国内数字收藏平台开始崛起。今年以来,国内数字收藏平台大幅增加。

随着平台数量的增加,数字藏品价格暴涨,平台缺乏监管,二级市场交易合规性不足。

平台数量大增,乱象多。

今年上半年,国内数字收藏平台开始快速增长。根据今年5月份的行业统计,中国有400多家数字收藏平台,而在今年年初,这个数字只有100家左右。

安盾IP品牌事业部总监梁龙。com,告诉记者,目前数字采集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广告营销企业为主的平台,二是政府机关或有国企背景的大企业,三是民营企业搭建的平台。

(蚂蚁集团数字采集平台鲸探)

“目前,数字馆藏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完善,从创作、铸造到发行全链条覆盖。两家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新兴科技公司也在努力抓住机遇。”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兆升说。

“从企业角度来看,参与数字馆藏布局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要么是提前看好数字馆藏轨道和布局;有的是创新IP合作的商业模式,比如李宁;还有希望结合数字馆藏进行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蒋兆升说。

搭建数字收藏平台没有太高的门槛。随着平台数量的快速增加,行业鱼龙混杂。今年以来,数字收藏平台倒闭、炒作藏品、虚假宣传的现象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多个数字收藏平台的产品成交价格出现了大幅的涨跌。5月份,部分平台数字藏品价格大幅下降,部分藏品短时间内降幅超过50%。

同年5月,数字收藏平台“TT数字收藏”官方微信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波动,公司老板经不住诱惑挪用平台启动资金进行投资,导致持仓缩水,平台无法继续运营,宣布破产。

最近有一批数字催收平台陷入破产和跑路。此后,平台不断发布公告辟谣,但这也充分暴露了目前数字催收平台的混乱现状。

“目前真正有价值的NFT(数字收藏)产品还没有出现,因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往往掌握在更谨慎的主体手中,他们还在观望。”代斌说,目前,NFT市场仍处于“试水”阶段,鱼龙混杂。在未来联合规划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平台会被市场自然淘汰。

价格投机普遍存在,定价过于随意。

数字馆藏有“馆藏”之称。本来它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个人收藏和自我观赏。但目前很多平台开放的交易功能,使得一些数字藏品成为流通产品,价格不断爆棚。

以iBox数字采集平台为例。虽然平台称其销售的数字藏品仅具有收藏和升值价值,但藏品的官方价格不构成任何指导意义,提醒用户谨慎购买,防止投机。但由于平台的交易功能,部分藏品在短时间内被反复转卖,价格大起大落。

这个平台上一个名为“遍地开花”的数字收藏的交易记录,生动地展现了数字收藏在定价和交易上的混乱景象。

根据页面上的信息,该合集是一张数字唱片,发行于4月16日。共发行了6,684份,其中4,863份正在发行。

交易记录显示,4月16日,买家1先以99元的价格买入藏品,后于4月19日以1040元的价格卖出。接下来的几天,买家2多次提价,最终在4月27日以1560元的价格将藏品卖出。

【/S2/】5月1日,3号买家卖出时,提价至2600元。

(此收藏由日交易收集)

此后,经过几轮交易,5月10日,买家6以6850元买入,两天后以7395元卖出。就在一天后,买家8以9000元买入,以9780元卖出。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数字收藏已经卖出了8次,价格从99元飙升到近万元。

但是,涨得快,跌得也快。5月份,平台上的藏品价格开始下跌。5月22日,8号买家几经降价,最终以3197元的价格卖出藏品,亏损6000多元。

自此次交易以来,9号买家多次尝试出售藏品,最低3399元,最高36571元,但始终未售出。

(同图,定价差异巨大)

在另一个名为“元交流”的数字收藏平台上,一个大熊猫图像的数字收藏已售出5000份,许多用户正在倒卖该产品。一模一样的图片,最低标价119元,最高标价5万元。

频繁的交易和离谱的定价是国内一些数字收藏平台上的普遍现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平台的成交价基本没有参考,都是卖家自己定的。不过,有没有人买这个价格要看具体情况。

“数字收藏不是比特币,而是人为分发的。想送1000,想送10000就送10000。他们不是孤儿,没有限制。”梁龙认为,许多数字收藏的价格被人为操纵。

“价格暴涨暴跌。根本原因是国内的数字馆藏与其所属的IP分离。数字收藏最有价值的是它的附加值。就像钱一样,真正有价值的是它的购买力,而不是这张钞票是红的还是黑的。”梁龙说。

“国外的一些数字收藏,消费者购买后,可以拥有很多IP的商业权利。IP本身的价值越高,数字馆藏的价值就越高。而国内IP一般不会开放这么多权利,消费者购买的数字藏品可能只是一张图片,而不是IP的其他权利。”梁龙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数字馆藏的价格缺乏参考,随意定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大学生参与炒作要警惕。

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价格波动大,都说明数字收藏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建议,缺乏数字收藏知识的用户,不要在资质不明的平台上参与产品交易。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元宇宙、数字收藏这些概念比较新潮,所以很受年轻人特别是00后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数字收藏平台的主要用户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学生和中老年人。

“数字收藏平台最主流的用户有三类。除了真正的NFT爱好者,还有学生、中老年人。很多学生和中老年人被不良机构蛊惑,把数字藏品炒成股票,或者炒成比特币,以为一定会涨。”梁龙说。

在各大消费维权平台上,投诉数字收藏交易资产损失的学生群体非常多。许多学生抱着通过交易数字收藏“赚点钱”的想法进入,但他们没有赚到钱,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记者了解到,之前很多数字收藏平台对用户参与交易没有年龄限制,或者限制比较宽松。直到最近,年龄限制才逐渐加强。

如果iBox平台在今年6月4日发布公告,将限制21岁以下、60岁以上的新用户注册,并逐步限制21岁以下、60岁以上注册用户的购买功能。

有些平台希望尽可能保证合规,但又不能“放弃”大量年轻用户。将参与交易的年龄限制设定为18岁,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二级市场交易合规性存疑。

目前,数字馆藏的许多问题都源于交易。然而,数字收藏火热的二级市场交易实际上仍处于灰色地带。

“数字馆藏的发行属于消费环节。只要明确告知用户,问题不大。但二级交易是金融环节,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合规性不够。”代斌说。

“全世界的大公司,包括很多世界500强的公司,都在参与数字收藏,基本都是消费环节,没有交易环节。许多数字收藏仍然是以礼物的形式制作的,甚至是免费的。”代斌说,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数字收藏的交易。

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倡导NFT行业参与者不得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连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违规变相设立交易场所。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数字收藏平台以用户“寄售”的名义提供二次交易服务。

相关统计显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数字收藏平台开通了交易功能,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平台普遍支持二级市场交易。有些平台甚至直接取名为“X交易所”,打着数字收藏交易所的旗号开展业务。

相比之下,大型企事业单位投资的数字收藏平台对二级市场交易显然更加谨慎。

以腾讯的数字收藏平台魔芯为例。目前该平台不支持直接转账交易。蚂蚁集团数字收藏平台的鲸鱼搜索页面也提示,任何数字收藏都不得转售、炒作、场外交易或以任何其他非法方式使用。仅供自己收藏、学习、研究、欣赏、展示等。

(鲸探提示不支持转售或投机交易)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金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对数字馆藏价格的恶意炒作,反对数字馆藏的金融产品化。腾讯魔核平台也表示,一直致力于合规框架落地的数字催收业务,坚决抵制虚拟货币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没有真正完全合规的数字收藏二级市场。现阶段,主流数字馆藏平台因监管需要,不能也不会开通数字馆藏的转让交易功能。目前已有的二级市场多为用户自发形成的交易场所或一些中小平台非法组织的交易场所。”蒋兆升说。

“现阶段,我们确实看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国资背景或部分合规资质的第三方数字馆藏平台,但开展数字馆藏二级市场活动还是比较困难的。”蒋兆声说,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要在正式交易场所进行数字采集交易,必须取得省级人民政府的设立批文,或者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的批准。

“但随着数字收藏产业的不断发展,应在审慎监管下逐步放开二级市场交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数字收藏交易平台,同时加大对非法数字收藏二级市场的打击力度。”蒋兆升说。

(编辑:彭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4536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9
下一篇 2022-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