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是大平台吗

映客是大平台吗,第1张

映客进军宇宙,蹭热点还是真本事

沈然彩镜原创

作者|苏琪

编辑|向小源

6月15日,映客召开品牌升级发布会,正式宣布更名“映客宇宙”,入驻“社交元宇宙”。

对于一家国家认可度的上市公司来说,品牌迭代可以算是一次“惊心动魄的飞跃”。脸书是最后一家因为更名而备受关注甚至引发争议的公司。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更名为元平台,直接推动了“元宇宙”概念的火热。

这次不出所料,映客改名了。外界的声音有期待也有质疑:为什么映客要做超宇宙?映客可以做成超宇宙吗?

对此,于颖宇宙董事长冯友生对神府进行了回应。“七年前,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让直播成为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当时大家都不看好,但是现在直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我觉得超宇宙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勇敢的介入。”

映客改名宇宙。

有声音认为,超宇宙还处于发展初期,而且不只是映客。市面上现有的超宇宙社交产品,只是在原有社交产品的基础上,对场景和人物进行了升级。

不过在正式更名之前,映客就已经开始创业,推出了多款社交元宇宙产品试水。现在外界好奇的是,映客能否以Web2.0时代的RD理念和运营成功进入Web3.0时代?现在是高调入场的好时机吗?

从Web2.0到Web3.0,映客懂社交吗?

2020年上半年,随着商品直播成为新的风口,作为直播鼻祖的秀场直播行业增速放缓,映客等直播平台似乎逐渐风光不再。

面对外界的质疑,冯友生告诉深然,2019年他意识到了直播秀的危险性。"我们不能等到节目直播已经很有挑战性了,可以做后期的探索。任何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在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前,都需要探索第二、第三条成长曲线。”

映客的探索始于2019年,上市后的第一年。据介绍,截至目前,映客已经构建了全方位的社交产品矩阵,不仅对交友软件感兴趣,还包括覆盖下沉市场相亲需求的“相亲”,以及户外运营的“野猎”。

友盛介绍映客的社交产品。

线上社交工具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匹配效率,但映客发现,人想要进一步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见面。为此,映客在开发面向新城市年轻人的社交软件“超级喜欢”的同时,于2021年9月在北京望京SOHO开设了同名线下体验店。同年,项目开始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活动,承担线上“城团局”功能覆盖的演出、剧本杀等多种需求。

这些应用到现在可能还算是“小众”,普及度和用户都不高。也有声音认为映客吃力不讨好,一直推新,但很难引起市场的关注。

实际上,映客的内在逻辑是以社交为核心,针对不同圈子、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爱好的人群,构建融合线上线下场景的产品矩阵,在直播之外形成稳定的增长点。

从映客2021年年报可以看出,映客目前的产品主要涵盖直播、相亲、社交三大板块。其中社交产品带来57.4亿元收入,占收入的62.6%,相亲产品带来6.14亿元收入,占收入的6.7%。

“现在映客旗下有20多个app,都有一个中层支持系统在支撑。这种不断孵化新产品的方式,单个产品的用户规模可能不是特别大,但都有相对精准的社交群体。”社交赛道的投资人说。

在陌生人的社交中,用户会追求差异化和新鲜感。险峰长青投资经理李表示,映客对产品的不断创新和迭代,可以不断提供新鲜感。提前准备,多点布局,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法宝。

可以说,映客以Web2.0时代的产品满足了垂直人群的社交需求,为其顺利过渡到Web3.0时代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新产品还是之前的社会产品,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人的需求的把握都是一脉相承的。

今年5月开始,映客首先在APP内推出了行业首款元宇宙k歌游戏《全景k歌》,随后又推出了元宇宙恋爱APP《恋人星球》。元社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沉浸感,这也是很多用户对上述产品最大的感受。

加时代负责人吴成表示,映客一直在用各种方式构建人际关系。现在进入超宇宙,也是希望在另一个有技术和产品能力的世界建立人际关系。在这方面,映客有经验,有优势。

“社交是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映客坚持正确的社交方向。”春妮资本合伙人周文静告诉深冉,从社交1.0时代的QQ,到社交2.0时代的短视频、直播,再到社交3.0时代的元宇宙,本质上都是在构建人与人之间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链接。

老产品带来新产品,赛马机制创新。

映客上市后的三年,也是社交和直播战场换地方的一个窗口。这三年,短视频异军突起,直播跨界埋伏。与外界相比,映客是“隐形”的。

事实上,从20多个社交产品的打造,以及产品的生产和NFT、数字典藏在元宇宙的发布来看,映客都在暗中努力。

几乎在2018年上市的同时,冯友生就开始了公司的内部创业。公司有二三十个创业团队。近年来,映客引入“内部创业合伙人”机制,更大力度地鼓励内部创新。

“我们的每个项目都有一个项目负责人。当领导者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时,他就可以采取主动,而不必让管理层操心。团队会对自己的事情有极大的热情,会真正的一头扎进人群,不断了解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迭代流程和产品。”友盛认为,“保持创业心态”很重要。

以及组织管理上的去中心化,但是机会在时间窗口,所以映客实行了“孤立赛马”比赛。如果一个团队失败了,可能无法验证方向是对是错,于是不同的团队竞相同时做一件事,优胜劣汰。友盛表示,“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团队甚至不知道他们在互相竞争。6个月后,根据用户留存的数据和商业模式的闭环程度,会留下最好的,然后在外面玩”。“对元”是跑出内部赛马的赢家。

竞争机制催生了流线型创新。在映客内部,一个新产品最快一周就可以测试,最慢一个月。甚至有“4天做一个产品”的记录。

冯友生提到,内部赛马还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榜样”的作用。有些团队真的跑出平台了,团队还会继续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靠拢。另一种是“鼓励失败”。你做任何一个项目,第一次都会有失败的可能。可以通过项目培养团队,让人才随着项目一起成长。

但在互联网世界,创新也意味着烧钱。映客已经连续7年盈利。根据其年度财报,映客自2015年成立第一年以来一直盈利。2019年上半年因收购出现短期亏损,但年底仍有盈利。过去两年,映客的利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0年实现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285%。2021年实现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3.1%。

映客的创新是减法创新,产品聚焦社交和婚恋赛道。这样既能积累强大的人的需求意识,又能沉淀技术和中层能力,节省创新成本。

友盛表示,过去七年的产品经验,为映客的中台体系沉淀了互联网的产业化模块能力、音视频、商业化、流量运营等能力;也积累了AI识别、动态美颜、VR、AR、MR、XR等大量技术能力。对于映客的技术模块。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映客是主动“小而美”的产品。相比烧钱求规模再考虑业务闭环的路径,映客的逻辑是在产品规模小的情况下思考如何生存。

元社交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元宇宙尚未成型,元宇宙社交成为众多厂商的新战场。

其中不仅有大厂,比如腾讯的超级QQ秀,百度推出国内首个元宇宙平台,字节也在党岛上测试。来自CyberElephant集团的一点资讯出品“凝胶”。也有很多中小玩家。数据公司Sensor Tower(2022)的报告显示,自从“超宇宙”概念爆发以来,平均每天都会增加一个超宇宙APP。

纵观这些超宇宙社交概念产品的玩法,相同的特点是:为用户创建在线虚拟空房间,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头像般的3D虚拟形象,多人实时在线互动。

事实上,整个行业的认知是,元宇宙社交赛道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

友盛表示,现在的产品几乎不可能实现完整的3D呈现,设备和宽带速度都支持不了。元宇宙真正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外公司都还没有搭建起来,元宇宙真正的大规模开发必须等到顶级硬件终端发布。映客现在做的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周文静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超宇宙的爆发是基于完善的硬件层和软件层。VR眼镜等硬件正在普及,但在软件方面,一些底层实时渲染、3D建模、全息动作捕捉等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仍有困难,计算能力和带宽等底层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突破。"现在的元宇宙社交相当于手机的‘移动’时代。只有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应用层面的事情才能做好。”

游戏圈流传着一句话,“从游戏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第一重要的是游戏性,第二重要的是世界观,第三重要的是技术。”在元宇宙中也是如此。用户能使用技术只是因为前两件事,但前两件事,至少,还没有解决。

无论如何,这并没有延缓超宇宙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交产品的赛道上。周文静认为,Web2.0的经典社交产品很难在纯产品功能上有所创新。随着技术的演进,各种规模的厂商都在慢慢步入超宇宙的世界。

在这场元宇宙争夺战中,映客奉行“保持对元宇宙的强烈追求,不断迭代产品”。友盛坦言,超宇宙社交需要耐心,现在只是萌芽的第一阶段。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看未来10年,甚至30年。

超宇宙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宽的赛道,它代表着一个新的世界。“新世界的好处是,你可以讲一个宏大而长远的故事。”年表。至于新世界是什么样的社交,产品功能是什么,能和Web3.0融合到什么程度,厂商都在尝试。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历年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302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8
下一篇 2022-09-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