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开放”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开放”,第1张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开放

[文/观察者网李彤]“世界是可以比较的,哪个框架更开放,哪个框架更活跃,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的利益。”本周,在中日韩论坛上,中国专家自信地发出了邀请。

在东亚的这一重要活动上,三国前政要、高级外交官和专家就国家间合作与交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印太经济框架(IPEF)、俄乌冲突等话题进行了讨论。邀请观察员参加。

在此期间,许多专家呼吁三国共同推动RCEP进程,使其成为通向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跳板。中韩嘉宾也高呼日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欢迎中韩加入CPTPP”。

除了邀请“世界来比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不一定要把加入IPEF的国家放在原有经济框架的对立面,而是要“反对‘去中国化’或旨在孤立某个国家的经济框架”

对于民间交流,有学者强调“三国必须摒弃狭隘、自私、狭隘的民族主义,从东亚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文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文化纠纷,表达自己的情感,防止伤害彼此的感情。”

" 应该是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

当地时间14日,2022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日本外相林芳正、韩国外长朴淳为论坛开幕发来贺信,强调中日韩合作在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的重要性。开幕式上,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日本驻韩国大使向兴孝一、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显东也分别发表了祝贺讲话。

照片来自中国驻韩国大使馆

图来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论坛由三个分论坛组成,分别是“合作共建:提升机制化水平,维护安全和平”、“共创共享:促进包容性增长和普遍繁荣”、“教育与融合: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三国前政要、高级外交官、著名学者、重要经济文化组织代表出席。

在当天的多场活动中,不止一位嘉宾呼吁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2002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在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上首次提出,三国领导人同意对此进行研究。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中日韩于2013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了首轮谈判。

出席论坛的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席岩田一郎表示,今年1月生效的RCEP是亚太一体化的一大成果,中日韩三国首次共同参与这样的区域一体化框架。应该是通往中日韩自贸区的跳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日韩的GDP和贸易额占RCEP的80%以上,RCEP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直接依赖于统一的大市场建设。

他认为,目前,推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短板在于中日韩。例如,在《RCEP》签署之前,中日韩分别与东盟签署了“10+1”自由贸易协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他们的“零关税”商品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而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为8%,日本从韩国进口的“零关税”商品比例仅为19%。相对滞后的经贸自由化和便利化安排,使得中日韩贸易投资潜力远未释放。中日韩是世界前十大贸易国,但三国之间的进出口额仅占其进出口总额的12.9%、23.9%和24.6%,不及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一半。

“毫无疑问,中日韩的作用对于推动RCEP进程,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至关重要。”

迟福林总结说:“客观地说,印太经济框架(IPEF)很难取代CPTPP。三国应共同努力推进RCEP进程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中韩尽早加入CPTPP。”

来自中国驻韩国大使馆的论坛网站地图

" 世界可以比较,哪个框架更开放更积极 "

正如迟福林的这句话所反映的,除了RCEP,CPTPP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也是论坛上的高频词。

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TPP后,日本发挥了主导作用,与其他成员国一起修改了一些规则,建立了CPTPP。去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新加坡和新西兰明确表示欢迎。据韩媒近日消息,韩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加入CPTPP的方针,目前正在走内部流程。

5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日期间宣布启动IPEF。除美国外,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也加入了进来。

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高呼:“因为这是中日韩三国的会议,所以我附和韩国学者提出的建议,即日本应该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欢迎中韩加入CPTPP。这样,亚洲可以像齐飞一样形成RCEP和CPTPP,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对于,韩国首尔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郑认为,没有必要采取消极的态度。

陈文玲还从多个角度评论说:“IPEF已经有14个成员国,因此没有必要将参与国置于原有经济框架的对立面。但是,我们必须反对‘去中国化’或旨在孤立某个国家的经济框架。”

“由于IPEF参与国家有多种组合,在RCEP的15个成员国中,有11个国家参加了IPEF,寻找发展机会。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未来IPEF的基本内容、基本理念、公平合理对所有成员都有吸引力,那么我想我们也是持开放态度的。”

她表明了对RCEP的信心:“所以在这方面,世界可以比较,哪个框架更开放,哪个框架更积极,哪个框架能给大家带来共享的利益。”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陈文玲还指出,中日韩的朋友们坚信,没有中国,无论什么样的框架和合作组织,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亚洲,一个完整的亚太,一个完整的世界。

图来自中日韩合作秘书处

分论坛主持人、韩国连战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秀忠评价陈文玲的演讲“非常热情”,并开玩笑称赞:“他们声音的大小是否代表了国家的强大?”

在嘉宾讲完发展与合作的演讲后,郭秀忠总结道:“也许美国应该听听你刚才说的话。美国似乎还没有想好如何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人们认为,美国设立IPEF是为了针对RCEP。现在,俄乌冲突导致了经济不稳定、物价上涨和其他负面影响。如果美国和中国争夺世界第一大国,他们应该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

照片来自中国驻韩国大使馆

" 中日韩是东北亚搬不走的邻居 " [/S2/]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的民间关系备受关注。

韩国前外交通商部长官、东亚基金会主席、太宅学院院长金星焕表示,媒体对中日韩国民好感度下降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他呼吁三国加强公共外交,加深相互理解,希望早日在该领域开展合作。

在主题为“教育与融合:拥抱共同文化,引领理性融合”的分论坛上,韩国东亚文化中心会长卢在贤指出,中日韩三国有很多共同的文化,比如汉字、儒家思想、筷子文化、美食等。,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我认为不值得争论文化的归属,共享文化才是重要的发展路径。”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认为,三国应该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彼此的文化。无论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都是你我,你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通过兼收并蓄,相互融合,共同分享,共同发展的。

“三国必须摒弃狭隘、自私、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从东亚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认识和理解三国文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文化纷争,感性地表达,防止伤害彼此的感情。”

“专家学者和三国媒体应真正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三国民众的文化认知争议,及时驱散不理性的声音,防止火上浇油,防止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赚取流量、吸引眼球而刻意炒作和渲染。”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表示,虽然中日韩三国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但作为东北亚邻国,应该始终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彼此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267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