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金融收购华夏人寿最新进展

中天金融收购华夏人寿最新进展,第1张

70亿定金打水漂?中天金融追求近五年未完待续 华夏人寿前路待解

历时近5年的中天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金融”)与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人寿”)之间的收购“故事”仍在继续。

6月17日晚间,中天金融(000540。SZ)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现金购买华夏人寿21%-25%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仍在进行中,尚未形成最终方案。公司已按协议及交易流程支付保证金70亿元。标的股权交易定价不超过310亿元。

2017年12月28日,中天金融第七届董事会第七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签署购买股权:议案通过后,中天金融几乎每隔十天就要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进展公告,继续讲好重组收购的故事。投资者可能已经熟悉了这些内容。

中天财经最新一期的公告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再过一个月,华夏人寿两年的接管即将到期,其后续处置结果也可能出炉。中天金融与华夏人寿“敲打”近五年的故事能否有结果,或许也已经明朗。

此前市场猜测,中天金融因自有资金等原因未与华夏人寿谈判,至今仍坚持,或与支付给明日系两家公司的70亿保证金有关。根据之前的约定,若因自身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无法达成,保证金不予退还。

罗玉平“豪赌”华夏人寿

从承包商起家的罗玉平是贵州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位胡润百富榜上的地产大佬在2014年开始逐渐将视野转移到金融领域。

在贵州省产业变革和“补齐贵州金融短板”的契机下,尚未更名的中天城投全力推进金融产业布局:2015年,公司间接收购中融人寿,控股海基证券和尤山基金,成立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和上海湖滨基金;2017年,中天城投更名为中天金融,进一步表明了罗玉平进军金融行业的决心。同年,公司还发起设立了贵州首家民营银行——贵安银行。

同年,罗玉平进行了金融领域最大的一次“豪赌”——拟斥资310亿元收购华夏人寿部分股权,这也可能对其后续命运产生深远影响。

2017年11月20日,经过数月的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中天金融终于揭开了交易的神秘面纱——公司与北京千禧石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千禧石昊”)和北京中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盛世纪”)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拟以现金方式作为华夏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华夏人寿21%-25%的股权。

消息一出,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一场蛇形收购。当时,作为保险业高速发展的一匹黑马,华夏人寿一直稳坐寿险前十的位置,保费近2000亿,公司净资产比中天金融高出50多亿元。

2017年12月28日,中天金融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七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签署购买股权:议案》。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将此前约定的保证金金额由1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7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京千禧石昊北京中盛世纪将其持有的华夏人寿33.41%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中天金融。委托期限至中国保监会核准重大资产购买并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或重大资产购买终止之日止。

2017年底,中天金融宣布交易保证金由10亿元增至70亿元,并在15个工作日内打入交易对手指定账户。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公司累计净利润76亿元,仅够支付保证金。

根据协议,若因北京千禧石昊或北京中盛世纪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无法达成,北京千禧石昊和北京中盛世纪将向中天金融双倍支付本次重大资产购买约定的定金;因中天金融原因无法达成本次重大资产购买的,本次重大资产购买的保证金不予退还;若因不可归责于各方的原因导致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无法达成,本次重大资产购买的定金将返还中天金融。

收购消息公布后,中天金融也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为了筹集资金,中天金融将其核心房地产资产出售给了第三方。甚至有报道称,罗玉平曾以低价兜售数十辆豪车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中天财经表示,贵州省市国有资本拟参与本次重大资产购买。后来宣布贵州国资和茅台集团将与中天金融共同参与收购。但随后,茅台集团否认了这一消息。

此后,交易似乎陷入了罗生门,中天金融按时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但一直没有进展。

过去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增加了中天金融的压力,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每况愈下。截至2021年底,公司亏损超过100亿元,2022年一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

接管和未来的道路

真正在市场层面给这笔交易带来变数的,是华夏人寿的突然接手。

2020年7月17日下午,银监会宣布接管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机构,接管期限为1年。

在几家机构中,华夏人寿是关注度较高的一家,一度改写了多年稳健的寿险。

中国人寿成立于2006年,经过不到15年的发展,规模保费已经位居寿险行业前三,并且自2015年以来,中国人寿一直稳坐行业前五。

在2010年之前,华夏人寿的业绩和大多数新成立的民营中小保险公司一样平庸,甚至面临数年亏损的“魔咒”。2010年,该公司甚至被监管部门点名,罚款数百万。

2012年,“老新华铁三角”之一的赵子良在寿险工作两年后跳槽到华夏人寿。与证券行业出身的李飞一起,开始了华夏人寿的第二次征程(华夏人寿首任董事长孟勇,2007年至2009年对华夏人寿多项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保监会取消任职资格)。

这一年,利率市场化大力推行,金融监管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金融业尤其是保险业投资渠道放开,鼓励产品创新,拉开了保险业参与资产管理竞争的大幕。

华夏人寿是一家捕风捉影的公司。随着负债端产品利率+资产端投资政策的放开,以及资产驱动负债模型的娴熟运用,名不见经传的华夏人寿成为保险市场的一匹黑马,一路突飞猛进。2014年,华夏人寿保费规模冲到行业第七,2015年进入前五行列。2018年,华夏保险规模保费已升至行业第三,打破了寿险行业“老六”固有的头部优势。2019年总资产达到5873亿。

与此同时,资产负债驱动模型的应用正在蓬勃发展。华夏人寿也利用保险代理人考试取消等契机,大力发展个险团队。2018年公司人力超过40万,而2012年只有1.1万。

2019年,华夏人寿一份《关于做好减员增效控制薪酬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备受市场关注。最后5%淘汰的背后是公司成本控制的结果。

在众多保险产品中,华夏人寿的“常青树”产品常被作为比价对象。由于在产品设计上相对低廉的价格,产品很快被市场认可。在价格上,华夏人寿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实惠,但同时也给同行带来了压力。

“华夏人寿打响了健康险价格战的第一枪。”有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在低定价的同时,公司进行了有效的营销,快速打开了市场,但同时也让公司承担了相对较高的成本。高持股、高战斗、高投入的模式,使得公司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增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也有很大的不同。”

2017年,监管趋势发生变化,中短期存续产品受到监管,万能险发展被按下暂停键。这也开启了保险业发展的新周期。直到现在,保险行业仍然处于艰难的转型中。

华夏人寿不得不调整业务结构。风险调整,加上前期高速增长,2019年后中国人寿将面临利润下滑的压力。

2019年,中国人寿规模保费2678.8亿元,同比增长16.2%;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828亿元,同比增长15.5%,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太保人寿之后,位居行业第四,市场份额为6.2%。同年,公司净利润6.28亿元,较2018年下滑80%。而市场地位相同的几家保险公司利润却很可观。

这是华夏人寿被接管前的最后一份业绩报告。2021年7月,银监会宣布对多家机构的监管延长一年,接管后不再披露相关机构的经营财务数据。

现在,中国人寿转型调整的结果如何?可能需要后续治疗才能一窥究竟。

2022年7月17日,是中国人寿两年接管到期的日子。这也意味着,中国人寿与中天金融的纠葛最终将如何收场,甚至中国人寿何去何从也将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华夏人寿被曝与正大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正大集团将收购其约30%的股份。如果收购完成,正大集团将成为华夏人寿的单一最大股东。2012年,正大集团以93.9亿美元的代价接收汇丰控股转让的中国平安股权。然而,随着接管的进行,此事终于告一段落。

“可能正在被国有化重组”,一位保险从业者曾对华夏人寿的下一步做出这样的猜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5264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07
下一篇 2022-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