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播第四天
走进谷哥的店,你本能地意识到有些东西不在位置上,比如门边立着的环形直播柔光灯。右光的木桌旧了,桌面的沟壑裂得像高高的黄土坡。店内物品古色古香,各种西洋青铜器摆满了三面墙的货架。颜色不够鲜艳,深灰色充斥整个店面,有点晕。
柔光效果显著。直播镜头中,谷哥的肤色白了几度,圆脸瘦成瓜子,年轻了很多岁。“总比照镜子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谷歌,北京人,80年出生,40岁,北京口音很重。他是个高个子,不久前他剃了头发。
在大柳树的露天市场看到了谷哥。透过巨大的玻璃窗,他坐在店里的木桌前进行直播。他脸冲窗外,还用手机支架直播。一进门,谷歌就拿着一个东西在镜头前展示。四只相连的小鸭子,都是铜黄色,手掌大小的成年人,大概率被装饰。他提振了一下情绪:“老铁,在屏幕左下方扣1,把你抢到的美元拿走。”
屏幕底部断断续续地弹出几个1。
一个叫“买不起”的粉丝最活跃,和谷哥互动很强。“有没有类似的?”“靠近摄像机,看看它有多大”。这位忠实粉丝终于成为了这一天直播的幸运儿。他抢了直播间扔的一块钱的活动货。谷哥递到镜头:感谢“养不起”大哥的照顾。
这是直播的第四天。
谷哥把每天的直播时间固定在下午1点到3点。午饭后,他整个下午都无所事事。他决定每天广播。第一次经历并不友好。“跑的人很多”,观众来来往往。最多的时候只有10个人。但“买不起”的命运从第一天就开始了。
他在第一天的直播中介绍自己,“主要不是卖货,是想多交些朋友,聊聊天。”这个北京人说话带着当地人的好客,“顺便了解一下北京的旧货市场”。“买不起”闯进直播间,就这么停了。顾只知道他是东北人,喜欢古董。第一天“买不起”,我拿了下一个东西,90块钱,带了另一个叫“燕子”的粉丝到工作室。
顾哥说,钱多钱少都开心。交朋友的目的达到了。
直播的投入大概是11000元。他摆弄着“黄土高坡”木桌上的两部手机,旧的是自己用的,一周前新买了一部iPhone 11 Pro用于直播。门边的柔光灯价格是130元。虽然市面上有卖,但他总觉得网上更便宜。买的时候发现环形灯占了很大空间。“其实我这里一个三条腿的支架就够了”。
直播平台是Aauto更快,一个受众广,用户下沉的平台。谷哥去年玩了一段时间,刷了一些搞笑段子之类的,发现总是不自觉的玩几个小时,浪费时间,就卸载了。疫情期间,市场冻结了三个半月。他在家无聊就下载回来了。他当天中午吃的自热火锅,是在上面看直播的时候购买的。
他有300个粉丝,这只是一个普通用户的关注,但Aauto Quicker并不在意这个数字。他交880元的“年费”,账户旁边可以有一个黄色的小车标,说明他有资格直播载货。推广要额外收费。谷哥决定自己先试试。
总之“我不舍得花钱,效果真的差很多”。
第二,失落的柳树
如今百子湾漂亮的人很少想去大柳树,几乎近在咫尺的合生汇是北京东部的时尚圣地,各种吃穿的网络名人品牌云集,吸引年轻人踏足。
大柳树的气味很简单。这个批发市场,位于东四环外,外贸服装、日用品、古玩占了大部分。在这栋楼里,老板娘总是希望挤进二三十个单元房。楼外是密集狭窄的露天摊位,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集市卖货氛围。
在大柳树,谷哥有归属感。
这家店叫“同安阁”。顾的梦想是“造中国第一铜房子”。在店里,在大兴租的仓库里,在家里,他陆续收藏了近万件西方纯铜仿古器,有些是他自己找来的,有些是朋友从国外筹集的。有二三百岁的,也有年轻几十岁的。纯铜杯壶形状的物件摆满了整面墙,走进去,就像一百年前的英国乡村厨房大厅。
童歌的地理位置还不错。就在露天摊位旁边的一排门面中间。露天摊位是大柳树最受欢迎的地方,老人喜爱的佛珠、玉串、核桃居多。老式收音机和唱片咿咿呀呀,几步之外,就被喇叭盖住了:“珠宝城倒闭,退出。35元一盒,100元三盒,假一罚一。”过一段时间,你总能发现又一个珠宝城倒闭了。
年份酒是大柳树区别于其他市场的特色。也是北京东部除潘家园之外的又一瑰宝。老北京也知道,每周二晚上这里都会有“鬼市”。诗鬼吸引了来自京内外的古董寻宝者。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带手电筒照明。顾记得,每次市场开门,私家车从市场东门排起长队,开进中心广场。车主们打开行李箱,露出了收藏品。玩家拿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摸着从哪个东西开始。
现在,谷哥觉得少了点什么。
13岁开始跟随父亲清空旧物,木制品,瓷器,玻璃制品,金银铜器。后来白手起家,从摆地摊做起。很多年前,他在大柳树练地摊,拎着一个大布摊出来,整齐地把物件一件件分好。他心疼这些宝贝,收摊的时候也不愿意匆忙拥抱,怕撞着。后来他干脆想租个店,就在大柳树扎根了六七年。
这个市场两年前翻修过。在改造之前,门面是一个铁皮棚——那个位置现在是一个面包铺。升级后,他以每月6000元的价格租下了现在的店面,半年一付。店面的布局还不错,方方正正的,带空调,比以前冬天冷下的棚子好多了。租下后,他和哥们花130块钱拿了一桶油漆,打开油漆盖,把刷子放进去,然后靠着墙滚。就是这样。一开始,我总是充满期待。
但他说不出为什么,生意真的不好。
我住在铁皮棚的时候,一个月的房租在2000出头,人流量也很大。只有靠线下店铺,我才能维持得很好。喜欢二手货的人总是爱逛商店。说实话,店铺的顾客是有限的,对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不多。大柳树那些年,中间也有过类似的店,但最后只有他坚持下来了。
可能是“买的人已经饱和了。”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这些东西吧。总之,他说不上来。
今天下午和顾哥坐着聊天,一直到4点多,一个铁盒终于在窗外的摊位上卖了20块钱。顾哥出门,20块钱已经被“邻居”摊主收下了。透过窗户,我隐约听到两个老北京人在笑,在争论。古兄道:“这个铁盒是我的。我已经把它放在这里好几天了”。他回到屋里坐下,对我微笑道:你也在这里坐了一下午了。看,你有20块钱,还差点钻进别人口袋。
邻居租的摊子,其实是顾哥的。他在商店前租出一块地方,以减轻租金压力。说罢,古歌盯着外面的人。房间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第三,线上线下
直播第二天,我的账号被Aauto Quicker短暂封禁24小时。这是一次意外的小事故。
他从其他主播那里学来联系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画颜料的老朋友,现在也做一些文玩和旧物的生意。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直接把一件商品的价格报成了“150元”,这是不对的。直播间里,“元”是禁语,应该换成“饭”。
虽然也是个小白,但是谷哥对这个规则很熟悉,仔细研究了几屏看不完的直播笔记。结果两人都被临时禁赛24小时。“不管是谁说的,人家都会封你的号。”他嘀咕道,“现在都是大数据查,但是很神奇。”
直播之前为了转型,其实谷哥一直在转型。
疫情一度把大柳树冻了三个半月,4月17日才正式开市。在家期间,他把店里的一部分货都倒空到了家里,家里并不宽敞。他妻子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他也懒得收拾。他女儿还小,他怕孩子撞着,就堆在阳台上,他们一个一个收拾。
谷哥在大兴有个仓库,租的是私人农家院。疫情严重的时候,进出村子比较麻烦。他尽量少去,干脆拉两三次货回家。
“疫情对我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的损失。”顾说,“店铺生意本身一直就是这样。”
人流量少,大部分时间,谷哥都在等熟客。有时候工作日人少,他干脆关上门。现在维持这个线下店最主要的手段其实就是在微信朋友圈卖货。两个微信号中,已经加满了5000个。在家的那段时间,他经常在朋友圈做一些秒杀活动,一天50块,少则20块。谷哥说,月流量最好的时候,能有2万。
活动的规则很简单。发布朋友圈后,第一个单独给他转账的人就是赢家——这取决于老客户的信任。在朋友圈评论区贴“1”没用。毕竟主要目的是赚钱。无论如何,光是指着店,“肯定要花钱的”。
这家店卖的最好的其实是银器,顾客主要是摄影爱好者。镀银装置主要用于与食物、鲜花等物品拍照。画面偏暗,色调偏暖。照片有种复古的味道,如油画质感。古巴拉微信朋友圈,一个摄影师的客户端用烛台插花,很有味道的美。
到目前为止,谷哥还把自己接触到的第一个摄影师称为“贵人”。这是他网上转型的关键。
那个年轻人在2017年的一天走进了谷歌的店,花了不到20块钱买了一个小餐具。他们两个加了微信。小伙子回去后,微信给他发了一张图,问“有类似的吗?”谷才知道,他在一个摄影教学一线工作,做美食摄影相关练习的同学有100多个。后来,谷哥的店铺成了这个阶层的道具来源之一。
2017届摄影班已经毕业,贵人已经转行,但后者还是为谷哥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从此,他进入了摄影圈——和学生们一起建立一个补给群。品类丰富,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很长一段时间,谷哥在微信里开始了同安馆的“第二春”。
5月下旬,谷歌新支付了店铺租金。每年的4月和10月是整个市场的收租日,这里每半年交一次租金。鉴于疫情损失,大柳树给租客的补偿是一月租金。谷哥说他在考虑租出去。大兴的仓库可以改造成很好的工作室。“我已经渐渐对这边失去信心了。”
主要是你坚持不住了。如今微信客户的购买力已经接近饱和,谷哥不禁感慨,也许很多人已经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他也觉得刷屏卖货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以至于现在很少再发了。
这几年,谷哥尝试了其他的生存方式,比如拉货,比如开车,最后慢慢回到了老本行,“隔行如隔山”。年前,一个大叔的孩子准备开餐馆,投了一大笔钱,打算明后年开。这四五个月突然被耽误了。在此之前,谷歌确实考虑过入股,想了想还是觉得不了解很难做生意。
今天下午热浪一波一波袭来,路人都集中在古格店门前。他突然开口了,“我觉得关掉真的很可惜。我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这个位置前面有很宽的树荫,比客流量大很多。顾哥说,实在是有点不甘心。
我想起他将近3点钟要开播的时候,已经直起腰拿起手机围着店转圈:“实体店正在向电商转型,老铁们要多关心多支持。”谷哥对着镜头打招呼。“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这些东西,我愿意每天摆姿势。”
直播第四天,屏幕上方的观看人数在7上下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