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健身勿跟风,不是谁都能跳《本草纲目》

21955122022-09-05  21

云健身勿跟风,不是谁都能跳《本草纲目》

"今天,你读了《本草纲目》了吗?"最近,刘畊宏成为健身领域的“领跑者”,他的健身《战歌》和《本草纲目》在全网家喻户晓。疫情的影响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材管理,教网友如何健身的直播和短视频也迎来了新的流量潮。但新的健身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盲目跟风容易受伤,线上健身的效果难以保证等。

现象

视频成为健身的新“场地”。

“腰肥卡卡脱,人鱼线马甲线我要……”晚上7点半,她铺上瑜伽垫,穿上运动服。刘鑫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和“魔术”的口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

刘鑫已经练习两周了。虽然瘦了没多少,但感觉身体看起来不错,精神状态也好多了。“直播间特别开心,气氛超级好。不会太难。在家练习方便。”刘鑫坦言,她之前从来没有请过教练,也没有关注过健身的直播,而刘畊宏的直播时间恰好在她工作之后。经过几天的练习,她发现运动和健身虽然很费力,但能给她带来持续的满足感。

许多关注健身的网友称自己为女孩和男孩,并经常呼吁刘“在线批改作业”。刘畊宏健身的直播已经成为目前的热门话题。

资料显示,刘畊宏4月24日在Tik Tok直播1小时53分钟,累计观众4883.08万,峰值在线观众411.94万,点赞2.26亿。截至4月25日,刘畊宏拥有4505.08万Tik Tok的粉丝,而在4月15日,他的粉丝只有786.01万。短短10天,粉涨近4000万。

刘畊宏不仅是健身直播,短视频平台的运动氛围也越来越浓。众多健身爱好者、职业运动员、体育机构通过健身打卡、科普知识分享、剧情解读等多种形式,呈现健身、篮球、跑步、足球等大众运动,以及滑板、马术等“小众”运动。

难堪

盲目跟风容易受伤。

虽然直播和短视频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网友们尝试了一段时间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健身项目都适合在线学习。比如盲目跟风训练后,动作不到位可能会受伤;教练和用户之间隔着屏幕,缺乏一对一的监督,效果不理想。此外,网络健身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监管缺失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别人跳我也不能输!”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刘畊宏健身大军,超重的胡晓坐不住了。谁知刚跟了20分钟,胡晓的表情就从百倍的自信变成了咬牙切齿,动作也渐渐滞后走样。家里人取笑她跳舞像“扑腾的飞蛾”,但她还是坚持跳了一个半小时。

从膝盖上跳下来没什么不寻常的。谁知第二天,胡晓的膝盖肿了起来,走路都疼。他花了一周时间休养,才逐渐康复。“前一天,我还沉浸在健身减肥的喜悦中。没想到刚练了一天就成了‘受伤的女孩’。”胡晓遗憾地说,“健身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我这种没有运动基础,体重偏高的人,膝盖负重大,动作不规范,容易受伤。”

4月21日,“刘畊宏不要练燃脂操”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次数超过10.6亿。刘畊宏还发布了一段视频,提醒大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任何训练或锻炼都不是万能的。就像刘畊宏非常热门的“踢毽子运动”,它需要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用力。如果髋关节的活动度不够,可能会引起膝关节的代偿,造成膝关节半月板和髋关节损伤。”曾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康复科工作的专业康复老师陈博文说。

陈博文提醒说,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也应与个人相匹配。很多网友没有运动基础,属于后续训练,容易造成过度运动,增加关节和肌肉的负担。此外,短期高负荷运动后,机体免疫力可能下降,感冒发烧的概率也会增加。

经验

主播的资质良莠不齐

“我累得跟不上了,第二天全身酸痛。”侯只是跟着直播了一次,然后就打了退堂鼓。“教练隔着屏幕,我不知道动作标准不标准。我的意志力很难坚持下去。”

某知名连锁健身品牌私教部负责人丁咚说,跟着网上健身只能是“画瓢”,比如运动中肌肉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是否规范,各关节是否超伸锁定,呼吸方式是否正确等。教练无法评价。

丁咚介绍,除了动作的不规范,身心的疲劳和惯性,也是学生无法克服的障碍。线下健身教练会针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做整体规划,不仅监督学员的训练,还会监督他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从而达到健身效果最大化。

此外,丁咚认为线上健身教学比线下教学更鱼龙混杂,一些直播间为了追求流量只想着如何吸引眼球。对于真正有健身目标的人来说,网络健身并不是首选。

记者浏览短视频APP发现,平台上的健身主播庞杂,专业性难以鉴别。百万粉丝以上的健身主播介绍上,只有“8年运动减脂经验”、“52岁爱运动的大姐”、“二胎宝宝妈妈从135斤攻到100斤”等字眼。,不提专业资质,但能和她一起练的网友还真不少。

直播健身是否缺乏资质“门槛”?记者问某短视频平台客服,开健身直播账号需要什么条件?客服人员表示,需要实名认证,遵守直播行为规范,直播内容和言行才能正常播放。

观察

云健身怎么赚钱?

搭上短视频和直播的快车,健身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内容,健身的直播和短视频最终都希望实现目标。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介绍,整体来看,健身主播的变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直播短视频的盈利模式,包括平台流量分成、直播打赏、商品配送;另一方面,健身领域存在知识付费、线下健身房引流等变现模式。

据Tik Tok体育健身报告显示,2021年,健身主播直播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41%。很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健身主播都会在直播的时候带货。当激烈的健身运动结束后,主播们穿的“跑步机”和“瑜伽裤”会激起很多人的购买欲望。新数据显示,一个拥有1380.1万粉丝的“瑜伽老师”在4月23日上架了四款产品,有53.69万人观看。预计销量2328件,预计销售额达到20.46万元。在另一位主播Tik Tok推荐的橱窗里,有16种商品,包括健身鞋服、食品饮料、器械等。其中,单价为99元的饮料已售出4.5万件。

广告也是健身主播的重要收入之一。以小红书上一个拥有69.4万粉丝的体育健身主播为例。据洪欣统计,主播合作的品牌有18个,大部分是健康养生,图文报价1.8万元,视频报价2.6万元。

很多主播还凭借自己的专业健身背景,在直播或短视频界面销售一系列在线视频课程。或者借助新媒体渠道,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吸引会员到店体验,为线下健身房引流,健身主播本身就是线下减肥训练营推出的“代言人”。

视角

需要加强行业规范。

喧嚣过后,新的健身模式该何去何从?

对于“云健身”实际效果难以保证的尴尬,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必须加强对“云健身”行业的规范和监管,亟待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健身标准体系。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建议,对网络健身行为进行行业界定,区分带有盈利性质和只有利益分成的健身视频。加强对付费直播课程的监管,依据直播携带物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健身中的携带物品行为进行限制。

如何提高用户体验?刘兴亮建议,用户需要了解基本的健身知识,辨别健身主播的资质等级,判断健身强度是否适合自己,才能在线上“跟风练习”。不能“迷信”某个人或某个平台,进行适当的科学、循序渐进的锻炼,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宋清辉认为,为了让客户有良好的体验,直播内容和服务都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另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健身如果没有面对面的指导,很难做到自律和坚持。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健身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一对一的私人直播。此举一方面避开了公共直播平台,客户体验更好。另一方面有助于探索新的更符合现状的盈利模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861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