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万维百科,长津湖战役相关资料

长津湖战役万维百科,长津湖战役相关资料,第1张

长津湖战役美军长津湖战役档案解密)

长津湖之战(美军长津湖之战文件解密)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是赢了还是输了?志愿军和美军哪个是最大的赢家?
这个问题至今争议不断。
在我国,说到长津湖战役,可以说是一片叫好声,比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下了美军全歼一个团的纪录,扭转了战场局势等等。


诚然,这是我军与美国陆军在艰难困苦条件下首次以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和卓越的军事成就进行的直接较量。我们能达到这个记录,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当然,对于一场战斗来说,除了自己的总结和自省,敌人的评价也是一个视角参考。
毕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那我们来看看美军是如何评价长津湖之战的。


美军长津湖战役特别报告
朝鲜战争结束后,长津湖战役的主要敌人美军第10军司令部奉命提交一份
时过境迁,这份报告后来被解密并公开。
我军习惯称此战役遗址为长津湖,而美方称之为“乔辛水库”,即乔辛水库。当然,双方说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战役。


这篇报道从美军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长津湖战役的得失。
他认为:

  • 从战略上讲,志愿者是赢家。从战术上来说,美国陆军是胜利者。志愿军在战斗中未能击败美军,使其顺利撤退。他们还保持了部队的完整性,保存和保留了几乎所有的装备,在撤离后形成了一支随时准备战斗的军队,可以投入到其他地方进行行动。


  • 同时,这份报告还指出了志愿者的五个问题,大致意思如下:

  • 第一,志愿军最大的战略失误是没有避实就虚,攻虚就实。
  • 志愿军面对的是美军第10军最精锐的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攻击的重点是其主力——驻扎在柳潭里的海军陆战队第5团和第7团。
    驻扎在下角的陆战一师司令部是美军的软肋,应该是志愿军的攻击重点。

  • 第二,志愿军低估了美国第1陆战师的实力,战场上美国空的支援武器火力。
  • 第三,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第十军相比,没有军事优势。
  • 第四,志愿军在反攻前犯了一个错误——阻挡了陆战一师五团的前进。结果5团和7团成了一个战斗整体。这使得志愿军在柳潭的进攻非常困难。
  • 第五,志愿军猛攻驻守新兴的陆战一师31团时,没有先攻下美军的软肋——驻守于霞的陆战一师司令部,又犯了大错。


  • 在对长津湖战役的上述五点进行回顾分析后,认为志愿军犯了战术上的错误:低估了敌人,未能逃避现实,战胜虚拟现实。
    美军的这种观点正确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回顾和分析。
    首先,美军提到的战术问题,我们的高级官兵在战前就有清醒的认识,并且非常重视。
    1950年11月12日,也就是长津湖战役爆发前15天,正在家中的毛泽东主席给志愿军司令部发了一份电报。

    此消息发给彭(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志愿军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前线司令部副司令员)。


    消息说:

  • 美军第一陆战师的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看来我军用四个师包围两个团是不够的。应该保留一两个师。9兵团26军应靠近前线,充分做好战斗准备,精心组织战斗指挥。请不断引导宋涛完成任务。
  • 其中,“宋涛”指的是第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副司令员,他们是长津湖战役的主要参与者。


    《孙子兵法》开篇的“始计”说:

  • “所以,取经有五件事,要学: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 大意是,一场战役的胜败主要取决于道、天、地、将、法五个因素。即部队的精神意志,天气,地理环境,将军的能力和战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人的基础必修课。我军官兵,身经百战,自然熟悉军事常识。
    这五个因素同样适用于抗美援朝战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长津湖战役的主力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成立于1941年的海军陆战队两栖步兵师,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历史最悠久的师级单位。它参加了二战中著名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贝里琉战役和冲绳战役,的确是一支精锐之师。


    毛泽东主席的寄语也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思想,有战略意义,高屋建瓴,从战略思想和战术运用两个方面给出了长津湖之战。
    其次,志愿者们很好地利用了恐慌战术。这封电报明确指出,要精心组织战役,充分发挥围歼战术。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这期间,我军经历了浴血奋战,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其精髓,也是指导我军不断克敌制胜、创造奇迹的战略思想财富。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陌生的战场地形和陌生而强大的对手。
    而且,我军的武器装备和军需品供应远远落后于“牙齿武装”的美军。
    因此,“依靠兵力打围歼”的军事战略思想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于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全歼美军第7师31团,堪称战争中围歼的杰作。
    敌31团是一支精锐部队,因入侵俄罗斯西伯利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
    结果这个精锐师的团长麦克林被我军俘虏,“北极熊旗”成了战利品。


    击败敌人第31团。显然,这是一个避免虚拟的问题。鸡蛋碰石头。在美军看来,这是一种不明智的战术。
    然而我军调用80师和81师,集中优势兵力,多打少打,硬是把他们吃了。
    据说消息传到敌军军官耳朵里,他们都不相信,以为军情不对。确定后,一片混乱,开始忙着组织突围和撤退。
    这次胜利给了敌人极大的军事威慑,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扰乱了敌人的士气。
    敌31团的溃败是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最大的耻辱,也是我军的主要战果之一。
    第三,美军报告中反映的志愿军战术表现有客观影响因素。
    长津湖战役,我军主力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20、26、27军)组成,近15万人。
    敌方参战主力由陆战1师(简称陆战1师)、+军第3、第7步兵师和南朝鲜第1军团组成,共约10万人。


    看起来我军兵力比敌人多5万人左右,但敌人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却有很大优势。
    因此,正如美军在报告中所说,我军并不具备实力优势。
    战斗打响,我们的部队到达各自的战斗岗位。没有军事优势,必然与敌死磕。
    这样,我军兵力布局自然就变成了几个独立的战场,似乎四面开花,各个局部战场都没有优势。
    而且冰天雪地行军困难,我军军需供应有限,很多士兵冻伤甚至冻死,非战斗减员严重。几个“冰雕”就是典型的例子。


    此外,敌人不仅有大型火炮和坦克地面部队,还有空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的/[/k0]部队。
    因此我军伤亡惨重,不得不以坚强的意志和血肉之躯铸就阵地,极为惨烈。
    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我军部队顽强抵抗眼前之敌,达到预期作战目标,实属不易。他们怎么会有心思和力气玩分身的把戏,上上下下的游荡?!
    即便如此,美军陆战队第1师和第7师的一个师还是被志愿军分割包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以美军报告中提到的我军战术问题,其实是双方实力相当前提下的理想化战术情况。
    另外,水无常,兵无常。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再完美的作战计划,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第四,长津湖战役美军陆战队第一师的成功真相
    美军陆战队第一师是战争的主力,兵力为25000人,导致我军损失惨重。
    伤亡和失踪达18%(10月26日至12月15日,死亡604人,重伤114人,失踪192人,受伤3508人)。
    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老师(奥利弗·普林斯·史密斯饰)也对此惊叹不已:“长津湖之战,是钢铁部队与钢铁战士作战。”
    然后,基于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他及时组织了突围行动。
    当时我军26军88师奉命执行下排气角阻击任务。但指挥员吴大林没有及时带领部队到达指定战斗位置,延误了战机。战后,吴大林被撤职,88师番号被撤销。
    结果,在强大的空陆军、海军空士兵的强大火力支援下,损失的美军第1海军陆战队师得以脱离我军的包围圈,从朝鲜东海岸撤退。


    对于这个突破,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的美化解释是:

  • “撤退,在敌人的逼迫下,转移到由友军维持的后方地区。但这次战斗,后方被敌人占领,打败敌人也是我的目的之一。因此,我们不是在撤退,而是在向不同的方向进攻。”
  • 这句话后来成为美军中广为流传的名言。
    由于及时保全了陆战1师,奥利弗·普雷因斯·史密斯在战后得到了美国的高度赞扬,被包装宣传为英雄主义的典型。短短5年,他连续从少将晋升为中将、上将。
    这次成功的突破被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誉为“美军历史上无与伦比的毅力和勇气的史诗!”


    因此,在长津湖战役的报告中,美军自豪地吹嘘自己“成功撤退,保持了部队的完整性。”
    其实这是意料之外的战况。
    总结
    所以,从一开始,长津湖之战本身就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较量。
    但我军在艰难的条件下,发挥了高超的军事艺术,打破了号称“世界一流”的美军神话,发挥了军事力量和国威,从而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局面,使之载入史册。
    尤其是我们军人那种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这些客观事实是美军乃至全世界公认的。
    美国《纽约先驱报》论坛报在报道中惊叹:“这次失败,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大的失败!”
    当然,朝鲜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走出国门与精锐的美军作战,难免有不足之处。这也是正常情况。
    所以,美军的这份报告,至少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总结和反思长津湖战役,从而丰富我们的军事理论。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形式。
    即使我们今天处于和平盛世,也不能掉以轻心。至少,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仍有敌对势力虎视眈眈。
    不战、慎战、善战,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之道、平衡之术。
    我们不怕战争,也不轻易打仗。但是,不战而胜。责任编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84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26
    下一篇 2022-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