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教育停运危机下洪恩全面去教育化

学龄前教育停运危机下洪恩全面去教育化,第1张

学龄前教育App停运危机下 洪恩全面去教育化

洪恩撕掉“教育”标签的背后,是学前在线教育监管的进一步收缩。

本报记者谢若琳

6月21日,洪恩发布了截至2022年3月31日未经审计的季度报告。报告显示,调整后,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510万元,同比增长6.1%。

洪恩原名洪恩教育,今年上半年低调更名,将“教育企业”的定位改为科技教育产品企业,主要包括洪恩识字和洪恩思维(原洪恩数学)。

然而,学前教育App的合规要求,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洪恩的头上。今年5月9日,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表示不再受理学前在线培训教育移动应用的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申请予以撤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也意味着所有针对3至6岁儿童的教育类app必须下架并停止运营。换句话说,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校外早教机构,都允许对孩子进行在线教育培训。

洪恩加大国际市场投资

财报显示,一季度,洪恩实现营收2.427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310万元,同比增长83.6%。调整后,洪恩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510万元,同比增长6.1%。

用户层面,第一季度,洪恩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1839万,同比增长14.1%,付费用户数为161万,同比微降4.35%。

截至2022年3月31日,洪恩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定期存款7.941亿元,递延收益和客户预付款3.179亿元。

洪恩董事兼CEO戴鹏表示,“报告期内,我们通过优化产品矩阵,为家长提供了更多有趣的育儿工具,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在国际市场的投入。我们相信,海外业务将帮助洪恩进一步拓展市场,成为未来新的增长引擎。”

洪恩正在努力摆脱“教育”的标签。除了更改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公司收入结构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去年此时,洪恩的主要收入结构是“学习服务”和“学习材料和设备收入”。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收入结构为“线上认购收入”和“线下产品及其他收入”。

学前教育App必须关闭

洪恩撕掉“教育”标签的背后,是学前在线教育监管的进一步收缩。《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以教职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和家校互动的互联网移动应用”需要备案。同时,不再受理学前在线培训教育移动应用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申请予以撤销。

如何判断是否属于需要备案的教育类移动互联网应用?

在《通知》的政策解读中,北京市教委表示,比如不是为教育系统开发的,而是教育系统广泛使用的,不属于教育类移动应用,比如微信;为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属于教育类移动应用,如“尚德自考”,但社会考试不算,如培训驾照、公务员的相关互联网应用;一般的互联网工具不属于教育类移动应用,比如有道词典,特殊的工具属于教育类移动应用,比如有道少儿词典。

洪恩信息显示,该公司拥有13款应用,包括洪恩识字、洪恩思维、洪恩ABC、洪恩拼音、洪恩百万文等。这些产品应该是学前教育的移动应用还是一般的互联网工具?

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虽然洪恩的产品帮助学龄前儿童阅读、学习英语、学习数学,但是没有老师教,所以不应该算是教育类的移动应用。

“洪恩出生较早,这与近几年热门培训机构的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在非标准内容的范围内接近普适性。至于洪恩的产品具体属于哪一类,还有不确定性,需要相关部门明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告诉记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172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