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给钱就是真地道,不给钱就是不推荐”?莫让“探店”乱象为餐饮业恢复发展添堵

半月谈丨“给钱就是真地道,不给钱就是不推荐”?莫让“探店”乱象为餐饮业恢复发展添堵,第1张

半月谈丨“给钱就是真地道,不给钱就是不推荐”?莫让“探店”乱象为餐饮业恢复发展添堵

“给钱才正宗,不给钱不推荐”?让莫的“探店”乱象为餐饮业的恢复和发展添砖加瓦。

半月谈评论员贾雨田

现在很多食客会通过“店家”对餐厅的视频推广来“种草”或者“防雷”。有利于商家营销,同时为食客提供“眼见为实”的体验,让店铺的主播越来越多的获得流量的焦点。在各大视频平台,一些“头部”店铺主播粉丝破百万、上千万,吸引了很多人“淘金”,成为一种新的职业。

然而,随着店铺主播数量的快速增加和逐渐职业化,一些主播为了赚快钱,逐渐选择游走在灰色地带。有的店铺主播配合商家“美化”产品,夸大其词,“视频鲍鱼龙虾,实际‘烂鱼烂虾’”,“充值”被赞,涉嫌虚假宣传;还有的以“帮助推广”为由要求商家免费,甚至要求收取推广费,否则会发“差评”视频。有的上演“川剧变脸”,“给钱正宗,不给钱不推荐”,这种行为甚至涉嫌敲诈勒索。

应该说,店铺探索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有其市场价值,收取推广费用无可厚非,但前提必须建立在“真实信息”和“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但一些无良店主利用自己的媒体身份,两边“包揽”,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还会让店主在宣传上跟风,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正常经营。这给已经在疫情下举步维艰的餐饮行业增添了混乱,亟待引起重视。

店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甚至形成一个产业,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知识和人才主播,其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品味评价“无法证伪”,贴近民生的流量更大,使得很多人涌入这个行业,就业基数大,导致从业者参差不齐。

基于以上原因,部分平台对探店主播的管理相对宽松,但这不能成为平台忽视主体责任的理由。比如,有的店铺主播对同一种食物的评价存在不同的“变脸”行为,有的店铺主播故意“卖丑”、“炒作”,没有约束和监管,平台难辞其咎。

相关平台必须积极落实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有效机制限制涉嫌炒作和虚假宣传的探店账号。通过警告、限流、限制作品出版甚至封号等惩罚手段,在展会端约束相关主播的行为,为餐饮的恢复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倾听餐饮企业的声音,对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敲诈勒索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要及时出重拳,通过制度约束,为餐饮业的恢复发展保驾护航。

店铺探索作为信息媒体的服务型职业,应该从主播个人做起,注重信息的质量和口碑,维护和净化行业生态,抵制不良店铺主播。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搞一些“小动作”和“小套路”或许能谋取短期利益,但总会被喷涌的信息“推倒”和“瓦解”。一旦失去了公信,离整个职业的没落也就不远了。

毕竟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套路,无论是开店还是做人。(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4138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31
下一篇 2022-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