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超过岁,还能上工地吗?此地明确,清退“超龄”不能一刀切!月薪过万的建筑业,为何难觅后?

农民工超过岁,还能上工地吗?此地明确,清退“超龄”不能一刀切!月薪过万的建筑业,为何难觅后?,第1张

农民工超过60岁,还能上工地吗?此地明确,清退超龄”不能一刀切!月薪过万的建筑业,为何难觅90后?

愿意从事建筑和装修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建筑工地的工人年龄也越来越大。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7岁,50岁以上农民工比例为27.3%。据2022年3月18日《工人日报》报道,出于对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考虑,全国多地出台规定,要求“超龄”工人不得进入工地从事建筑工作,现有超龄工人应当退休。超龄的标准一般定在男性60周岁以上。

当时微博热搜中出现了“多地发布建筑行业清退令”的词条。10年后,当建筑工人主力无奈进入超龄退休行列,那时谁来为我们修路盖楼?或者这不是危言耸听。近日,安徽省出台新政,提出弹性用工管理,以岗定龄,一刀切避免建筑行业农民工“超龄”;对“超龄”工人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安全教育。

灵活就业,全面避免超龄农民工

6月15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建立有效保障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的通知》,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

在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新政通知中,安徽省住建厅要求,各地要实行弹性用工管理,以岗定龄,避免建筑行业一刀切辞退超龄农民工,对超龄职工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安全教育。据《工人日报》24日报道,来自安徽阜阳的李师傅今年刚满60岁。由于身份证上登记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好几岁,他早在两年前就被施工单位拒绝了。不仅如此,他在应聘保安岗位时还遇到了“卡龄”的情况。“他们担心年纪大了容易突发疾病,但我每年都体检,身体很好!”李师傅觉得自己可以做得很清楚,不想这么早就回老家休息。另一方面,增加收入,给孩子减负也是他面临的现实压力。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0712986

超龄农民工逐渐退出工地,也可能加剧建筑行业的“就业难”。在安徽同济建设集团工会主席刘长风看来,建筑工人面临着年龄断层。一方面,年轻人不愿意进入或留在建筑行业;另一方面,一些工人年龄太大,无法从事建筑工作,企业正在流失大量现有劳动力。建筑行业如何避免一刀切地清退超龄农民工?刘长风认为,应该由政府牵头,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按工种划分工龄。如果涉及攀登工作、重体力劳动等工作,还是需要严格的年龄限制;对于建筑行业的后台岗位和部分管理岗位,年龄可适当放宽。其实除了安徽,少数城市已经在文件中明确了特殊情况如何处理,而不是“一刀切”。如2021年成都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通知》指出,60周岁以上从业人员参照驾驶证年审向用人单位提供健康证明(有效期1年)。用人单位应对大龄员工的健康证明进行验证,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不宜从事高风险、高危岗位。

50岁以上的农民工比例逐年增加。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地?

由于工资相对较高,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去工地打工,建筑行业正成为大龄农民工的首选。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7岁,比上年提高0.3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占48.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比例为2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例为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来,农民工平均年龄逐年提高,50岁以上的农民工比例也在不断增加。2017年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1.3%,2018年、2019年、2020年占比分别为22.4%、24.6%、26.4%。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1605066

今年6月,《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问“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地?”。文章称,根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调查队的数据,传统建筑行业从业者多集中在老年农民工中,其中30岁以下从事建筑、装修的占15.0%,50岁以上的占42.7%。另有统计显示,2007年建筑行业一线工人平均年龄为33.2岁,2017年为43.1岁,10年平均年龄增加了10岁。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愿意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方面,90后普遍不愿意从事这些建筑行业的重体力活;另一方面,国有建筑企业不再招60岁以上的农民工干重体力活。这也意味着建筑行业的“约会”情况越来越突出。本月初,《工人日报》也曾报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国有建筑公司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在他们公司工地从事重体力劳动的5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农民工比例超过60%,而40岁以上、50岁以下的约占30%。基本上没有一个90后从事体力活的,都是从高校招聘来做安检、测绘、放线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和技师。“瓦工、木工、钢筋工月薪过万,但90后农民工不愿从事这些建筑行业的重体力劳动,‘相亲’问题突出。”据业内人士透露,国有建筑企业不再招聘60岁以上的农民工从事重体力劳动。“目前,建筑工人存在很多问题,如老龄化严重、流动性大、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建筑行业劳动力供给预计将继续下降,行业可能面临持续的、整体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企业也将长期面临‘用工难’的窘境。同时,到2025年,45岁以上的建筑工人比例预计将接近50%,建筑工人‘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陈敏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

超龄农民工养老和工伤

城市留不住,农村赚不到钱,大龄农民工该怎么办?王光曾评论说,如果他们回国,他们也将面临就业和收入困难。另外,没有养老支持,他们很难安心养老。“要妥善安排好高龄农民工的出路和保障。”根据人社部给出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全国只有6375万农民工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仅占全部农民工的22%。其中,老年和超龄农民工的社保参保率较低。

图片来源:图片网_501109526

此外,超龄农民工无法缴纳工伤保险。如果他们工伤了,怎么赔偿?今年6月9日,《工人日报》报道了一起案件。耿海军的老家在吉林。农忙时请假回老家,农闲时出来打工。2010年,他从老家来到大连,在一家航运公司当操作员,平均月薪3800元。2019年,耿海军年满60岁。根据劳动法,他应该退休,船公司不能继续为他缴纳社会保险。考虑到他工作辛苦,公司经理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工作,耿海军答应继续工作。2020年3月19日,耿海军在工作中受伤,右脚第二跖骨骨折。航运公司立即将其送往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住院两个多月,公司出了五万多的医药费。耿海军出院后,要求单位申报工伤。公司认为,耿海军受伤时已经61岁,单位没有办法为他缴纳社保。这种情况已经在他60多岁的时候跟他解释过了。没有工伤保险,连申报工伤都没用。于是,耿海军申报了自己的工伤。2021年2月22日,大连市甘井子区人社局作出工伤认定;2021年5月,大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伤情进行鉴定,结论为九级伤残。耿海军为了得到工伤待遇,将航运公司诉至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法院。2022年4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航运公司支付耿海军一次性伤残津贴、一次性医疗津贴、一次性就业津贴及带薪停工期间工资,共计17.87万元。对此,航运公司表示很委屈,不是公司没有给耿海军缴纳工伤保险,而是因为他已经超过了退休年龄,劳动部门没有按规定办理。现耿海军有工伤,公司全部赔付不公平,故诉至大连中院。大连中院审判长苏伟多次组织双方调解。耿海军说公司对自己真的很好,他主动提出适当降低赔偿金额。双方达成调解意见,航运公司在3个月内一次性支付工伤赔偿金12万元。耿海军律师、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超龄农民工的工伤全部由单位支付,不利于单位和职工分担工伤风险。他建议,对不享受退休待遇但仍在岗位上工作的农民工,应尽快出台补充工伤保险政策。一旦发生工伤,他们可以享受与正常劳动者同等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利于降低超龄劳动者的维权风险和用人单位的负担。据《工人日报》报道,安徽浩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敏表示,目前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允许超龄劳动者单独缴纳工伤保险。建议施工单位在可以的情况下及时支付。建设项目要按照整个项目参加项目的工伤保险,先投保后开工,可以为项目上的所有人员提供保障。“此外,应对超龄工人进行在职体检,定期进行工作体检,并安排他们在合适的岗位工作,以保护超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胡敏说。

编辑|卢杜恒峰

校对|程鹏

国家商报综合自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大象新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903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9
下一篇 2022-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