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我摊牌了

是时候我摊牌了,第1张

今天,他们是要摊牌了吗?

拿着笔/拿着剑笑唠叨姐

今天,拜登乘坐空陆军一号飞往德国巴伐利亚,两场西方长期宣传的“重磅炸弹”峰会随即相继登场。

除了对美国和欧洲来说是头等大事的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之外,“中国威胁”毫无意外地被渲染为一个关键问题。正在进行的G7峰会不仅将推出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计划,还将讨论所谓的中国“强迫劳动”和“知识产权盗窃”。

北约峰会提前公布。“中国”首次被写入北约最新版本的“战略概念”文件,与中国对抗的意图相当明显。

同样备受关注的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出现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其中,日本和韩国是首次参加。

这些信息是否表明北约的亚太进程明显加快?身后烂摊子的拜登会在欧洲获得更多欧洲和亚太盟友的“团结”吗?

01

“七国集团将联合宣布,我们将禁止进口俄罗斯黄金。”

G7峰会今天刚刚开幕,拜登就迫不及待地在推特上发表了这样的声明,从而证实了之前媒体的猜测。


拜登推特截图

除了“黄金禁令”,G7峰会预计还将讨论替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计划,以及其他“加大对俄罗斯的压力、显示对乌克兰的支持”的具体提议。

正如东道主德国总理朔尔茨所说,今年的G7峰会是为了在乌克兰问题上“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北约和G7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

然而,这种“统一”的含金量非常值得商榷,尤其是俄罗斯掌握着德国的主要能源供应。

这不,就在俄罗斯宣布停止供气10天,对“北溪-1”输气管道进行年度维护后,柏林开始担心俄罗斯可能会彻底切断对德供气,于是采取了孤注一掷的做法,颁布紧急法令,允许联邦政府在天然气短缺的情况下恢复燃煤燃料发电。

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美国霸权。这笔账应该怎么算?欧洲国家应该清理门户。


数据映射

中国是今年G7峰会的另一个主题。

已经提前宣布美国“将带着对中国最严厉的脚本抵达巴伐利亚参加G7峰会”。

就目前媒体曝光的来看,“最严厉”大致分为两只手:

一个是“批”。

据路透社美国空陆军一号报道,在拜登前往德国的途中,白宫宣布G7将讨论中国所谓的“强迫劳动”和“窃取知识产权”问题。


外媒报道

去年的G7峰会实际上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

会后,领导人公报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省问题上公开批评中国,并要求世卫组织对新冠肺炎的起源进行“及时、透明、专家主导、基于科学”的第二阶段调查。

然而,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去年的公报只是模糊地呼吁中国尊重基本自由。在新疆问题上,没有就禁止国家参与受益于“强制劳动”的项目达成共识。

今年我们要更进一步,就是对中国的措辞会更强硬?

事实上,美欧在中国的战略分歧是不可逾越的。美国要的是西方一起扳倒中国。欧洲各国和中国有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有经济上的竞争和合作需求。

所以,再强硬,充其量也只是“嘴炮”。

二是“立”。

预计美国还将在今年的G7峰会上向世界做出另一个“宏大承诺”:发起“涵盖全球基础设施、民生健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伙伴关系”。


数据映射

华盛顿对此寄予厚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说,“这可以取代中国人提供的东西,成为另一种选择”。“我们打算让这成为拜登剩余任期内外交政策的标志之一”。

一年前,当拜登总统会见G7领导人时,他敦促他们支持“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B3W)”,该计划旨在取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今,似乎雷声大雨点小。

改名以后未来会更好吗?

G7国家整体面临高通胀,不太可能为美国的新“承诺”提供大量资金,表示将“寻求私人部门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具体的计划来实施。

因此,新的所谓“伙伴关系”仍然是一张被美化的“空支票”。

02

德国G7峰会后,拜登将前往欧洲之行的下一站西班牙马德里。9日至30日,北约峰会将在那里举行。

与G7峰会类似,“应对中国威胁”也是北约峰会由来已久的主题之一。

此前的22日和1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已经在两个不同场合“热身”,特别炒作“中国威胁”,生怕外界过于关注乌克兰危机而“忘记”中国。


数据映射

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马德里峰会将有五个重点,包括讨论继续支持乌克兰、考虑芬兰和瑞典的加入、通过新的“战略概念”文件以指导未来十年的发展。

综上所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是“最紧迫的威胁”,但中国也是北约“其他所有不能被忘记的安全挑战”之一。

在把“中国威胁”渲染成“大事”的过程中,这次北约峰会主要突出了两个关注点:

首先,北约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将首次点名中国。

这一“第一次”被美国和北约官员形容为北约的“一大进步”。斯托尔滕贝格说,他希望盟国会说,中国对北约的价值观、利益或安全构成了一些挑战。这听起来像是敦促30个成员国“联合阵线”,但实际上是代表北约毫不掩饰的“政治宣言”,专门针对中国。

另一个担忧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也去了马德里。

在北约2030改革方案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明确定义为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四大伙伴。到目前为止,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现得尤为积极,他将是第一位出席北约峰会的日本首相。

岸田在启程赴欧前表示,将“把日本与北约的合作推向新阶段”。


数据映射

他在15日宣布这一消息时说,他将在北约峰会上强调,“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能允许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

把俄乌冲突引向亚太,这一套战术,孩子、岸田、日本右翼政客都不止一次重复过。北约峰会将是他们的另一个放大器。

与日本相比,韩国在中国相当谨慎。

韩国总统府22日介绍情况时试图撇清“嫌疑”,强调韩国总统首次出席北约峰会,并不意味着韩国会转向反华反俄政策。

但就连一些韩国媒体也表示,尹熙月的马德里之行将被视为“强化韩美同盟、配合美国外交战略的姿态”。韩国内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这会刺激中俄,“得不偿失”。

03

很明显,拜登想通过俄乌冲突和渲染“中国威胁”,与欧洲甚至一些亚太盟友再刷一波“团结”。但正如一些美国媒体所观察到的,即使是欧洲国家也不同意在北约框架内对中国采取强硬的语言。

他们至少有两个顾虑:一是不希望北约成为“全球联盟”而被分散;第二,我不想明确把中国列为对手。

一位欧洲学者告诉布易道,西方内部的分歧越来越明显。

欧洲大国虽然也想利用危机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但从自身利益考虑,更倾向于控制俄乌冲突。他们希望在未来回到与俄罗斯的谈判桌上,他们不想在对华问题上走极端。


数据映射

而美国、日本等国显然想利用这次危机,把欧洲和亚太的地缘政治对抗变成长期趋势,甚至进一步扩大。美国拼命想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强加给盟友,把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搞混,既是为了捆绑中俄,也是为了捆绑其他盟友。

西方的这两种不同趋势正在相互竞争。

就在“空 Jun-1”飞抵欧洲之际,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媒体和观察家注意到了拜登无法摆脱的“烦恼”:通胀居高不下,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堕胎权之争背后的保守政治死灰复燃,11月中期选举民主党人处境堪忧...

面对沉重的国内压力,拜登的欧洲之行“必须更加关注‘我能带回什么?’而不是“我能向世界展示什么?”这就决定了他和以前一样,一边嘴里喊着“团结”,一边继续把盟友推到风口浪尖上为美国“遮风挡雨”。

图片来自互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726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8
下一篇 2022-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