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代瓷器的文章

关于宋代瓷器的文章,第1张

宋朝文化那些事儿|“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宋瓷

在最近热播的古装剧《中国梦》中,女主人赵珍藏的九盏茶灯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来茶馆品茶。历史上,宋瓷将宋人极简主义和留白的审美运用到了极致。产生了汝窑、定窑、官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等名窑,成为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本期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尚刚为您解析宋瓷之美。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当时有很多名窑,每一个都以其独特的外观闻名于世,并以其优良的品质作为参照物。今天,借助相关文献记载和相关作品的基本面貌和时代,大致可以知道宋代陶瓷的典型风貌和发展轨迹。

定窑的代表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自晚唐以来,它一直以烧制白瓷而闻名。北宋初期,定窑白瓷在装饰时,往往是先刻花,后印花。

彩绘白瓷瓶(定窑)作者供图

到了北宋中期,发明了碗、碟的烧法。这虽然大大增加了窑的装载量,但却造成了碗、盘边缘因缺釉而显得粗糙,使用不便。对此,宋人用薄薄的金、银、铜片做了补救。这种技术非常古老。汉代称“寇”,晚唐五代称“冷”。

《花古图白瓷板》(定窑)作者供图

此后,定窑白瓷的贡品被汝窑青瓷取代。汝窑位于今天的河南宝丰。其产品以印刻青瓷为主,主要是在北宋后期才被下令烧成贡品。汝瓷的贡品多为纯净小巧的器皿,胎体细腻,釉色天青,温润如玉,造型典雅,部分仿古代青铜器。器皿很少装饰,但有小件。

青瓷三足香炉(汝窑)作者供图

青瓷鼎(汝窑)作者供图

据宋人说,定窑白瓷的贡品被汝窑青瓷取代,主要是因为其口边粗糙,使用不便。但考虑到宋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倾向,你被汝窑取代应该有审美方面的考虑。定瓷虽然造型精致,装饰典雅,但表带的花纹和做工缺乏清静。此外,定窑白瓷需要“扣”,进一步导致材质和色彩的对比,有碍和谐美观。汝瓷在趣味上完全不同,没有装饰,外观同质,颜色一致,艺术效果特别和谐宁静,更符合宋人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汝窑发展了新材料。公元1114年,汝州发现玛瑙矿。从那时起,汝瓷,一个贡品城市,就用粉状玛瑙作为它的釉料,这使得釉料看起来像玉。第二,汝窑的艺术境界更进一步。汝瓷的表面有细小的雪花。这种片状是指珐琅彩中的裂纹,主要是在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釉的收缩不同而形成的。这本书是陶瓷的一个缺陷。但由于汝窑独特的肌理,创造性地把缺陷变成了美,使其成为一种沿用至今、备受推崇的人工装饰。第三,创造新的审美标准。以前的高档陶瓷离不开装饰,汝窑却省略了花纹,美聚集在玉石般的质感,奇妙的釉色,优雅的造型。这对以后中国陶瓷乃至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从北宋末开始,宋朝开始在首都设置官窑。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窑址尚未发现,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官窑遗址已发现两处。与汝瓷的作品相比,关遥的作品有着相同的艺术追求,虽然在釉色两方面都有所变化。造型古朴,表面不加修饰,切片犹存,珐琅犹如玉。汝窑如玉,主要靠玛瑙作釉。但靖康之变后,汝州已成为金代之地,再想得到玛瑙作釉,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官窑工匠研制出了石灰碱釉,通过反复施釉,釉层极厚,也达到了玉石的效果。

青瓷关二瓶(官窑)作者供图

青瓷香炉(官窑)作者供图

汝窑和官窑都属于青瓷系列,其中龙泉青瓷备受推崇。在官窑的影响下,龙泉青瓷在南宋后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典型作品胚薄釉厚,珐琅如玉,将青釉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龙泉青瓷,精品,也是不装饰,甚至舍弃了开片,让表纯粹。有学者曾在诗中评论“无一字,便风流”,可见龙泉青瓷三昧之深。

青瓷双耳瓶(龙泉窑)作者供图

青瓷碗(龙泉窑)作者供图

综上所述,宋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以北宋末的惠宗时期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汝窑进贡,官窑起步,宋瓷的独特风格也在此时形成。宋瓷从纳进贡品的汝窑器皿开始,力求营造一种含蓄典雅的艺术风格,精工细作,但从不炫耀技艺。希望它平淡的外表能增加作品的亲和力,可谓是暗里有光,暗里有浅,暗里有平淡。宋瓷是和谐宁静的典范,散发着浓郁的书香。虽然不重,但是很远。“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宋瓷的这种风格,可谓优雅典范,魅力永恒。(作者: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退休教授)

制片人:唐心怡

编辑:周刘阳

校对:孙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6354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