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惠民生

道路建设惠民生,第1张

投资惠民生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补短板”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6月28日,《经济参考报》刊登记者、、崔撰写的文章《稳投资惠民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文章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共同沟建设、老旧燃气热力管道更新、污水垃圾收集处理、治涝等一批项目。

业内专家表示,城市基础设施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大有可为。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有序参与。

城市基础设施加速补短板

6月23日,江西南昌西湖区中山路252号居民迎来天然气通了。这个老小区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一直无法通气。南昌自2010年引入天然气以来,天然气整体建设加快,但部分老旧小区管道天然气覆盖率仍较低,仅主城区就有约15万户未通天然气。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国城市规划院院长王锴表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普遍存在设施容量不足、建设标准低、发展理念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

“除了天然气建设的短板,老旧小区、排水防洪能力、共同沟系统、污水收集、垃圾处理等很多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王锴说。

在此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的“短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从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到《关于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再到“十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再到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等专项实施方案,今年多份政策文件都释放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信号。

各地也制定了基础设施短板任务清单。山东近日发布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建设行动计划,包括道路系统、水系统、能源系统、环卫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六个方面。浙江计划2022年建成城市燃气管网1200公里,完成不少于600个老旧小区改造;安徽将力争今明两年开工建设100公里地下综合管沟;云南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启动1500个城市老旧小区改造。

着力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

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以县域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将以县域为重要载体。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新一轮城镇化中,补齐县域基础设施短板是重中之重。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说,中国的县和县级市拥有全国60%以上的人口。但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县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1.9%,城镇化还有较大空差距。同时,2013-2020年,县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0.2%,明显低于其他能级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县级城市的市政公用设施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2左右。

王说在交通设施、水利管网、园林建设、污水处理、安置房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市政公共设施的升级改造是补短板的重要一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县城将补短板,推进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升级、环境基础设施升级、市政公共设施升级、产业配套设施升级,使公共设施容量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比如,完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此外,将推动旧住宅区的改造。到2025年,县城基本停车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每个县(市)建成一个等级公路客运站,基本普及公共供水,北方县城集中供热基本实现全覆盖。

投资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城市更新,包括旧改、燃气等方面,是解决人民群众‘着急、焦虑’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方面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曾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必须促进消费的恢复和发展,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411个城市实施了2.3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5.3万亿元。

业内指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需要中长期资金提供支持。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

根据住建部此前披露的燃气管网改造计划,到2022年底,全国城市管道老化改造将力争开工改造约2万公里,完成投资500亿元。在共同沟方面,据兴业证券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城市共同沟总投资规模将达到3542.12亿元,较“十三五”的2599亿元增长36.29%。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计2021-2030年海绵城市投资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16.6%。

应该看到,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建设融资问题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长期面临的问题。王锴说,要真正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要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项目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回报机制。

“从融资渠道来看,一些地方特别是县域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王对说道。

远东信贷研究发展部研究员沈雪峰认为,产业化经营是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趋势。他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扩大,对基础设施的依赖也在逐步增加。只有工业化才能使不断增长的需求可持续。建议采用PPP、REITs等融资渠道,缓解因项目周期影响造成的资金长期占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求。(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559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7
下一篇 2022-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