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精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八版)》发布后防控实践的基础上,特别针对奥米克隆变异株传播快、隐蔽性强的特点, 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机制综合小组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预案(第9版)》,全面落实“外防投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出清”总方针,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协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内容如下: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的周期和方式。
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检疫控制时间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3天”,核酸检测措施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进行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解除隔离前双采样双检查”调整为“1、 第2、3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秘密控制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检测核酸。
二、统一封闭控制区和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
两类风险区域的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应当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域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和防控方案。高危地区实行“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降为中危地区,中危地区降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的低危地区。其他地区对最近7天曾在高危地区居住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出不去就错峰拿东西”,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降为低风险区。在其他地区,对最近7天居住在中等风险地区的人采取了7天家庭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在其他地区,要求最近7天居住在低风险地区的人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第三,提高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环境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将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流动性大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疫情时,可增加对可疑患者和中高风险地区人群的抗原检测。
第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群规模的区域核酸检测方案,按照省会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综合疫情后传染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分类原则,根据风险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率。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科学准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在认真总结《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8版)发布后防控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奥米克隆变异体传播快、隐蔽性强的特点,国务院要组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机制综合组修订形成《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9版)。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战略和“动态出清”总方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内容如下:
(一)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的周期和方式。
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检疫控制时间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3天”,核酸检测措施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进行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解除隔离前双采样双检查”调整为“1、 第2、3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秘密控制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检测核酸。
二、统一封闭控制区和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
两类风险区域的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应当衔接对应,统一使用中高风险区域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和防控方案。高危地区实行“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降为中危地区,中危地区降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的低危地区。其他地区对最近7天曾在高危地区居住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中风险区实行“出不去就错峰拿东西”,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降为低风险区。在其他地区,对最近7天居住在中等风险地区的人采取了7天家庭医学观察措施。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在其他地区,要求最近7天居住在低风险地区的人在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第三,提高疫情监测要求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将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环境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将人员密集、接触频繁、流动性大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疫情时,可增加对可疑患者和中高风险地区人群的抗原检测。
第四,优化区域核酸检测策略。
明确不同人群规模的区域核酸检测方案,按照省会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综合疫情后传染源是否明确、是否存在社区传播风险、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分类原则,根据风险确定区域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