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恢复大额申购好吗

刘晓庆有孩子吗2022-08-25  15

什么信号!这类基金密集恢复大额申购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燕北

最近很多债基重新开门迎客。根据基金公司公告,6月下旬以来已有数十只基金宣布恢复大额申购等交易,其中纯债基金占据主流。受访者认为,债市快速调整和股市回暖给债基带来赎回压力,是债券基金释放大规模申购的主要原因。

从行业来看,资金季节性收紧符合高杠杆率,是债市调整的重要原因。股票债券的跷跷板效应也给债券市场的情绪带来不利的干扰。关于债市走势,中期来看,债市仍有调整压力,7月仍是风险控制的时间窗口。

债券基金大额申购密集重启

5月份,由于债券市场结构性资产短缺的蔓延以及建立新基金的困难,债券基金经理仍在暂停大额购买。现在这种情况改变了。随着债券市场的快速调整,不少债券基金从限制大额申购转为放开大额申购。

6月29日,平安基金发布公告称,为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决定自即日起恢复平安惠明纯债个人投资者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不久前的6月9日,该基金宣布暂停个人投资者申购。

同样在6月29日,5月13日,限制10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的AVIC瑞明纯债基金宣布恢复大额申购、定投和转换转入业务。同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恢复接受南方盛元短期利率债、袁俊短期利率债等多只债券基金的非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

近两个月,景顺长城中短期债、百家百顺纯债、万家1-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银华永丰债券等近30只债券基金扎堆发行,大规模申购。

对此,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基再次“开门迎客”,或者说债市的快速调整给债基带来了一定的赎回压力。“本周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快速调整。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83%以上,为4月22日以来最高。自6月15日以来,质押式回购的成交量一直在6万亿元以上,6月20日攀升至6.4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杠杆率的维持依赖于资金面的宽松。一旦资金面收紧,隔夜操作受阻,边际去杠杆带来负反馈,债券抛售压力加大,带来债市调整。”华南某债券基金经理分析。

另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在债券市场的波动中,与其他债券基金相比,纯债券基金的赎回量相对较大。这部分客户群体对基金净值的提取需求较高,是近期中短期债基金赎回的主要原因。

此外,6月底以来,a股回暖趋势持续,带动股票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上升。在基金净值快速回升的同时,不少主动股票型基金也迎来了基金的主动申购,纷纷开启限购模式。在基金权益受到青睐的同时,定投产品可能会被赎回。

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临近季末,跨季资金需求持续旺盛,整体资金面较为紧张。季末发行债券基金,用于认购或吸引更多资金。

债市仍有调整压力

中期来看,债市仍有调整压力,7月仍是风险控制的时间窗口。

对于近期利率债收益率震荡上行的原因,华创证券固定收益研报指出,一方面,半年时间点整体资金面保持平衡宽松,但央行提及“总闸门”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进有退”,加剧了市场对后续货币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另一方面,疫情防控逐步放松,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房地产高频数据回暖,基本面向上修复态势明显;10年期主动债收益率微涨至2.8%左右。

不过,一些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指出,长期利率债很难大幅上涨。“大量配置资金会在场外等待长端利率大幅反弹后入市,甚至不用等到3.0%。如果在2.9%以上,部分机构会扛不住,这就决定了10年期国债的顶部区间可能在2.9%-3.0%。”他说。

从趋势上看,相信随着后续经济的逐步回暖和财政资金投放的放缓,资金面会继续收敛。

三季度财政津贴和退税支出基本结束,而发债带来的财政支出只会造成资金面的波动,难以推动资金价格下行。因此,三季度财政带来的增量资金供给会减少,对资金面不利。

“经验表明,城市调查失业率和R007中心之间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经济复苏,失业率下降,央行也可能跟随市场引导资金价格中枢回归更正常的水平。”报告认为,经济基本面复苏加速,资金面可能有所收敛,债市利率仍有上行风险。

钟惺短期债基金经理李文成认为,经过2022年5月的短期“牛市”,长期利率的安全边际并不大。短期来看,受经济复苏、风险资产吸引力增强等因素影响,债市可能呈现震荡偏弱走势。6月份,股市表现相对较好。风险资产的上涨趋势导致资金流出债市,风险偏好的调整带来债市的弱势波动。

他认为,短期内仍需关注6月份各项经济数据以及6月下旬特别国债的潜在落地。6月份的特别国债可能会在后期的一系列会议中出现,说明供给会增加,市场资金会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可能会导致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上行速度。另一方面,月末MPA考核导致银行对流动性持谨慎态度,整体会有一定影响。

对于债市后市,另一位基金经理也指出,经济基本面复苏将加快,资金面将有所收敛,债市利率仍有上行风险。近期票据利率有所回升,票据利率与存款利率利差有所扩大,说明贷款需求在回升,信贷结构会有所改善。经济基本面复苏加速,资金面仍存疑,意味着利率仍有上行风险。

编辑:小莫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享有本平台发布的原创内容的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3282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