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呈现结构性短缺,何小鹏称部分产品价格仍被炒高几百倍

芯片呈现结构性短缺,何小鹏称部分产品价格仍被炒高几百倍,第1张

芯片呈现结构性短缺,何小鹏称部分产品价格仍被炒高几百倍

近日,Xpeng汽车董事长何在粤港澳车展上再次谈到了“缺芯”的话题。他说,在微博中借用网络名人的“科大鸭”芯片后,有机构联系了Xpeng Motors提供帮助。目前双方正在沟通,但有人借机抬高芯片价格。只需要几元钱的产品,对方开价几千元,芯片价格还是被炒高了几百倍。

5月26日,何在微博中表示“缺芯”问题依然存在。一个智能汽车芯片的绝对数量超过5000个,涉及的种类有上百种。其中,很多缺失的芯片都是汽车专用芯片,而且大部分都是廉价芯片,并不是广受关注或者价格昂贵的芯片。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芯片供应链屡遭冲击,汽车时代“新四化”对芯片的需求大增。“缺芯”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常态,也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汽车行业因“缺芯”被迫减产或停产的现象在我们公司空已经司空见惯。近日,丰田汽车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其将6月份的全球产量目标削减了约10万辆,至约85万辆。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FS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169.38万辆。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芯片经销商趁机哄抬价格,谋取利益。何肖鹏不仅谈到了汽车芯片价格高的问题,在此之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也公开表示,汽车行业一个市场价10~20元的芯片,目前已经炒到了2500元,一辆车需要9个这样的芯片。

“现在涨价的离谱。”核心研究分析师王立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外,一些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很多芯片商都是靠囤积来实现“发家致富”。即使是去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对三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进行价格欺诈的行政处罚,也未能遏制这一现象。

王立夫认为,汽车行业明显处于“缺芯”的恐慌状态,这从汽车芯片供应大厂英飞凌的积压订单数据就可以看出来。

英飞凌首席营销官赫尔穆特·加塞尔(Helmut Gassel)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包括未确认订单在内,英飞凌的积压订单已经从去年第四季度的310亿欧元增加到370亿欧元,其中75%的订单只能在未来12个月内交付。

今年第一季度,凌影的积压订单增加了19%以上。王立夫认为,这一数值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汽车芯片的增量需求确实很多,另一方面也有恐慌性订单。事实上,去年是消费级和汽车芯片全面短缺的时候。

目前,与汽车芯片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芯片的供需出现拐点。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市场上有消息称,联发科下半年削减订单超过30%。高通还报道称,为了清理库存,将把SM8450和SM8475芯片的价格下调30%~40%。

王立夫表示,这种结构性短缺可能会吸引芯片制造商做出灵活的产能和战略调整。但由于安全等级、可靠性等因素不同,过剩的消费芯片产能很难迅速转向汽车芯片产能,因此短期内汽车“芯荒”现象仍将存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13030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3
下一篇 2022-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