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新闻发布会上,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中科院出了“深海勇士”、量子计算样机、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等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能否介绍一下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过去十年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对此,中科院院长侯建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全院科研人员坚持使命导向,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生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一是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和突破“瓶颈”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比如载人航天工程,中科院牵头空的应用系统,研制了上百套有效载荷。在探月工程中,主要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等任务,为嫦娥科学探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建设中,承担了12颗卫星研制任务。围绕deep 空和深海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中科院研制的吴空、墨子、、太极、光木等一批科学卫星,使我国在空之间的国际科学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成功研制“深海勇士”、“奋斗者”、“海都一号”等谱系深海装备,引领中国深海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围绕aero 空发动机叶片、超分辨率光刻机、仿生合成橡胶、高端轴承、高性能特种材料等重要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打造原始创新源头。产生了铁基高温超导、纳米受限催化、量子计算样机、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科教机构第一。中科院研发建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高空宇宙线天文台、人造太阳等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的利器,支撑了脉冲星研究、中微子振荡、磁约束核聚变等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特别是,这些设施对国内外的科学家开放。目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为全球14个国家的27个科学项目提供了科学观测时间。
三是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十年来,向社会转移科技成果约11万项,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中科院研发的“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干细胞修复技术、碳离子癌症治疗装置等,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科院多项技术如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已成功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积极开展防疫科学研究,分离出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毒株,研制多种疫苗、检测试剂、药物等。,积极支持科技防疫。为了加强黑土的保护和利用,动员了40多个研究所和千余名科学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联合开展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