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王百洋现状


12年前,“高考神话”王百洋,以716分保送北大,如今怎样了?

“高考神话”

“他上课不能抬头。他一抬头,我们就知道他错了。”

这是王柏洋里的老师对他的评价。

2009年,16岁的王柏杨参加高考,以716分击败九省理科状元,保送北大物理系,成为轰动一时的“高考神话”

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赴西北大学深造。王柏杨的“成神之路”还在继续。

那么,这个“九省第一王”是怎么炼成的呢?

他曾经发誓要为他的国家服务。现在13年过去了。他做到了吗?

天才王柏杨

王柏杨是家里的独生子,1993年出生于哈尔滨。

他的父亲是自由职业者,母亲是护士,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在学业上也帮不了他。但王柏杨是“别人家的孩子”。三岁时,他以天才的学习能力让父亲大吃一惊。

王德长神父喜欢阅读,他家有丰富的藏书。年轻的王柏杨经常翻书。起初,王德长以为他的儿子在玩一本书,但意外地发现,王柏杨已经认识了书中的大部分单词。

王德长专门测试过,王柏杨,年仅三岁,就认识3000多个单词,而大多数同龄孩子还在学说话。

王柏杨喜欢听翻页的声音,甚至比父亲还痴迷读书。当他四岁的时候,他就能够独立阅读文学名著了。如果他的父母没有把他带走,他可以抱着书看一整天。

自从发现儿子的才华后,王德长经常带他去书店,只要儿子喜欢的书,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王柏杨的阅读范围很广,从不局限于一个范畴,从历史到科普再到虚构小说。有时他甚至可以一整天都在翻阅地图集。大量的阅读开阔了王柏杨的眼界,也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他学什么,他总能很快掌握,并且很快成为著名的“神童”。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变动,王柏杨转学到大连读书。因为两地使用的教材内容不同,大连的老师建议王柏杨复读一年。

作为父亲,王德长说,没关系。他儿子很聪明,甚至可以直接跳一级。老师给了王柏杨一套试题,他当场就答出来了。果然,他成功跳级,高分入学。

一年后,王德长和妻子回到哈尔滨,跟着他们一起回来的王柏杨再次面临升学问题。

大连的学制是63%,哈尔滨的学制是54%。已经拿到小学毕业证的王柏杨,被新学校的老师要求留级一年。父亲王德长再一次出面劝说老师,让王柏杨再一次现场测试,以优异的成绩征服了新老师。

当时年仅10岁的王柏杨成为了哈尔滨宋磊中学的初二学生,是全年级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后来连老师都担心耽误他,直接建议王柏杨跳级上高中。

前两次态度坚决的王德长这次变得非常理性。希望儿子不要压力太大,以免“伤及钟勇”。他希望王柏杨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初中生活。

虽然没上过什么辅导班,但年纪最小的王柏杨一直在年级前列,家里的奖状都装在纸箱里。在稳步学习的同时,经常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全面发展。

而当他进入高中,老师们的“噩梦”就来了。

教师的“噩梦”

王柏洋一进高中,他的老师就患上了“压力症”。

如果换成别人的老师,最怕的就是学生上课听课不专心。但是王柏杨老师更怕他上课抬头。

据王柏杨老师和同学回忆,王柏杨上课总是低头看书,手里不停地写微积分,基本不抬头。王柏杨一旦抬头看黑板,就说明老师犯了错,让他的老师们整天“担惊受怕”。

但是,下课后,老师们和王柏杨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经常和他聊天,给他预习和复习的指导。

王柏杨从来不死学习,在业余时间,他和同学们开玩笑玩耍,和他们分享学习经验,经常一起踢足球,有时参加文艺演出,上台唱歌,从不怯场。他被老师夸“心理素质好”。

王柏杨家住在一个繁华的集镇附近,窗外日夜嘈杂。但是王柏杨一进入学习状态,那些噪音就好像不存在一样,从来没有打扰过他。可见王柏杨的定力有多强。

2009年1月,年仅16岁的王柏杨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北大,轻松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这意味着他不用参加6月份的高考。

但王柏杨想试试自己的实力,于是在6月份,他和同学一起参加了高考。考试结束后,王德长来接儿子回家。和其他家长一样,他漫不经心地问王柏杨考得怎么样。

王柏杨用保守的语气回答:“就700分。”

要知道,高考满分才750 ,700是不可想象的高分。一直相信儿子的王德长不禁有些怀疑。

公布成绩的当天,王德长得知王柏杨语文128分,数学149分,外语144分,综合管理295分,加起来716分,位列当年黑龙江省理科第一。

王德长意识到原来他的儿子在估计自己的分数时真的很保守。王德长夫妇几乎被这巨大的喜悦淹没了,但出乎意料的是,惊喜还在后面。

这次考试使用了全国统一试卷。王柏杨以716分击败其他九省的尖子生。在全国引起轰动,他是九省状元《高考神话》

“九省状元”

成为压过九省高考状元的“状元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被问到这样的问题,王柏杨只是淡定的回答:“我还年轻,路还很长。我想创造自己的历史。”

他的回答很谦虚,却难掩年轻人大胆的“野心”。

早已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王柏杨轻松进入北大物理专业。在周围的亲朋好友不断过来祝贺的时候,王柏杨已经平静下来,开始准备接下来的学习。

他提前收集了物理方面的知识,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始自学。他淡定得仿佛刚刚创下“高考神话”的人不是自己。

有记者来采访王柏杨,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王柏杨回答说,他只想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当记者们转而询问他的父亲王德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秘诀时,王德长认为自己对儿子的成长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主要靠王柏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但王德长也表示他已经为儿子把握了大方向,不仅能看到儿子的优点并开始训练,还能让儿子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把学习当成兴趣,而不是负担。

正是王德长的及时指导,使王柏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浪费他的才华和时间。

真正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的,不是家庭的起点和父母的学历,而是用言行影响孩子的父母王力可德昌。毕竟人是习惯塑造的,好的习惯可以塑造一个优秀的人。

在王柏杨就读北大期间,他依然保持着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科毕业后,他转学到香港大学读硕士,后又去美国西北大学深造。当时很多人担心他再也回不来了,但王柏杨再次承诺,他会回来报效祖国。

现在,王柏杨已经学成归来,但他依然保持低调的作风,国内关于他的报道也很少,这也让很多人不再了解这位“学神”后来的情况。

他没有忘记过去许下的誓言。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后,投身于国家的科研工作,成为一个不起眼却极其重要的“螺丝钉”。

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辉煌,但王柏杨隐藏在人群中,依然是一颗闪亮的星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57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