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杜甫草堂对联2022-08-22  20

护理皮肤病患儿 家长做到“5不要” 儿童的皮肤娇嫩,免疫功能又较低下,容易患皮肤病。孩子得了皮肤病,家长心急,常常在无意中护理不当,反而使孩子的皮肤病加重或迟迟不能痊愈。因此孩子换了皮肤病,家长们应做到5个“不要”。

不要用热水烫伤止痒。“痒”是患有皮肤病的孩子最大的痛苦。用热水洗可以暂时止痒,所以有些家长经常用这种方法给孩子止痒。但反复用热水烫伤儿童皮肤,会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重充血水肿。当孩子患有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时,皮肤损害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此时如果用热水烫伤孩子,会给孩子的病情火上浇油,加重皮肤损伤,还可能引起糜烂流水、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损伤,甚至导致更严重的红皮病。

不要让孩子自己挠痒痒。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得了皮肤病,痒的难受,又不忍心让孩子受痒,就让孩子用手挠来止痒。其实挠孩子的手对他娇嫩的皮肤是一种生理刺激。如果他反复抓挠患者的皮肤,往往会导致已经治愈或已经处于稳定状态的皮肤病复发,甚至会扩大和恶化皮肤损伤的范围。如果孩子患有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伴有严重瘙痒的皮肤病。不断挠的结果就是:越挠越痒,越挠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皮肤病长期治不好,还会使皮肤的受损层增厚。形成苔藓化,比较难治疗。还有一些皮肤病,如扁平疣、牛皮癣等。儿童抓挠患处后,会产生“同性恋反应”,可能会使正常皮肤出现新的皮损。另外,搔抓脓疱后,患者会沿着搔抓处扩散,尤其是孩子出水痘时。用手抓挠很容易将指甲和表皮的细菌带到患病皮肤上,造成二次感染,甚至致命的败血症。

不给孩子营养。孩子生病,父母心疼。有的家长从“补”字入手,让孩子多吃鸡鸭鱼肉等高营养食物。这通常效果不好。事实上,一些孩子因为吃了这些“有营养”的食物而患上皮肤病。比如有的孩子皮肤出现红疹和严重瘙痒,可能是因为吃了鱼、虾、蟹、蛋或其他海鲜引起过敏。宝宝湿疹长期不愈,往往与孩子多吃营养含量高的奶粉有关。

不要用激素药膏止痒。有些家长常给孩子涂“皮肤松弛膏”等外用药物作为止痒药物,但这类药物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原体,如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等。外用激素后,会有暂时的消炎止痒作用,使孩子的症状减轻,感觉舒服。但持续用药后,皮肤受损范围往往会扩大,体癣病灶会恶化,失去原有形态。长期外用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成瘾”,尤其是面部皮肤病。长期应用这些药物后,孩子的脸会变红、变干、脱皮,甚至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肤糜烂和流水时不要涂粉和药膏。当孩子生病的皮肤被流水侵蚀时,有些家长认为涂抹粉末或药膏可以“阻挡”流水,使皮肤干燥。事实上,当孩子皮肤糜烂、流脓时,涂抹药粉或药膏反而会使渗出物增多,在药粉和渗出物混合形成的痂下,也会发生化脓性感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湿敷,使糜烂渗水处的毛细血管收缩,蛋白质凝固,从而减少渗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2955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