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修炼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孩子可以说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除了结婚和组建家庭,成为成熟个体的标志可以说是孩子的诞生。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一个个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能够作为家庭成员和后代生活的成熟的父母。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家庭能够代代相传,这也是社会存在的意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为父母后,个人会变得更加体谅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自己。
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虽然结婚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但人生阶段真正的改变应该是生育。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对夫妇结婚时,前来参加的亲朋好友会把“早点生孩子”作为他们最美好的祝愿。
那么既然生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如此关键的作用,那么什么时候是选择生育的最佳时机呢?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我们生育生活中的其他关键问题?
生育:联系生理和社会的重要事件
首先,从生理角度来说,生育是一个很基本的考验父母身体素质和状态的事情。
就女性而言,我们知道更年期和更年期是有变化的,伴随着这些年龄的变化,女性的身体状态也有变化。
对于想要成为孩子的母亲,承担分娩过程中大部分辛苦的女性来说,到了40岁左右的更年期过渡期,生理周期会变得不规律,同时身体和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这对怀孕非常不利。
但女性完全绝经后,将不再分泌雄性激素,很难再次怀孕。
一般来说,女性在50岁的时候会彻底经历更年期,所以这个年龄是绝对不可能生孩子的,因为这个时候,女性一方面不再有生育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冒着生命危险去冒险。
同样,不仅是女性,作为父亲的男性在生育过程中也要负责提供精子,精子的质量与他们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状况往往会明显恶化,因此精子的质量也随之下降。
虽然也有一些男性到了六十甚至七十岁还能让女性怀孕的情况,但是大部分男性的性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有的男性甚至到了五六十岁就很难和女性发生性关系了。
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从生理角度来说,年龄的增加会导致生育难度的增加。
除了生理,背后还隐藏着社会性。众所周知,个体的社会身份与其生理年龄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
民间有句话叫“别把年轻人欺负穷了”。背后的含义是很多年轻人因为不成熟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往往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那些年纪不小,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生活的人来说,生孩子无非是让自己更忙的事情。
所以很多夫妻在30岁以上,事业刚有起色,社会关系不断纠结,面临各种压力的时候,往往不会考虑生育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错,但是因为各种社会事务,没有时间考虑生育的问题。
所以,总体来说,生育本身既涉及生理因素,也涉及社会因素,即使你觉得两人生活水平不错,能负担起抚养的成本。
身体也不错,完全能满足生育条件。或许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双方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抚养孩子;如果不能,考虑双方父母能否帮他们照顾孩子。如果不现实,那么生育可以说是两个人的一个大问题。
新发现:高龄产妇还是优势?
传统上,年龄越大,生孩子越难,这也是考虑到生理和社会的因素。
然而,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已经发表了一项由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联合发表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
“大龄母亲生的孩子比年轻母亲生的孩子聪明。35-39岁母亲所生孩子的认知得分高于25-29岁母亲所生孩子的认知得分。”
同样,美国休斯敦大学教授伊丽莎白·格雷戈里也做过相关研究。她在对近4300名高龄产妇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后提出,高龄产妇生下聪明的孩子相对更容易。
这种研究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人们原有的观念:也许老年夫妇很难生育,但如果能顺利生育,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但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相关研究中关于孩子“更聪明”的论断是一个长期的判断,也就是说,孩子往往要等到长到一定年龄,才能有这样的判断。
所以也要考虑后期因素。比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龄妈妈往往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同时,他们的社会经验也更加丰富,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往往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所以大龄妈妈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得到更细致的照顾。
除此之外,联系到上面提到的社会特征,大龄父母往往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在事业有成、生活稳定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生育,所以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往往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在这个前提下。
母亲在2022年冬奥会大放异彩的顾爱玲,虽然是大龄产妇,但并不影响顾爱玲出生后的成长。相反,她的母亲顾燕的社会资源和经历,对顾爱玲的冰雪运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如果想生孩子,年龄太大也不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结尾-
作者|汤米·达
编辑|万安
第一心理写作群|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空
参考:让·皮亚杰传记。(2020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