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乐舞的历史价值

西周乐舞的历史价值,第1张

西凉乐舞是汉唐以来起源于古凉州的著名乐舞,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公元四世纪初,中原战乱,汉族张贵控制的凉州相对稳定,大量中原文人来到凉州居住。同时,这些移民的到来给凉州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包括一些汉魏时期的老歌。《秦汉歌妓》作为西凉乐舞的代表作品,是一种融合了凉州地方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天竺音乐等多种音乐,具有自身特色的燕乐。秦汉纪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

《舒威乐志》记载:“金永嘉之乱,使太多乐师避于河西之地”,(魏)平凉州得其乐师之衣,而选择留之”。这一批乐师和表演家及其后代,或聚集在无量寺,或散落在河西的村落和码头。他们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为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复兴和隋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史料记载来看,西凉音乐的特点是雅俗共赏。可分为歌曲(声学音乐)、旋律(器乐)、舞曲(舞曲)三种。著名的音乐有《永恒的音乐》、《白马》、《万世风》、《燕之枝》、《于阗的佛教歌曲》、《慕容汉克》、《吐谷浑》、《部落志》、《巨鹿公主》、《白王》、《王子的传说》等。从歌名可以看出,这些歌曲大多以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佛教活动为主。

舞蹈是西凉乐舞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西凉乐舞的舞蹈按总典分为“白舞”和“广场舞”。前者是单人舞,后者是四人舞。这些舞蹈在宫廷中表演,群众舞蹈主要在盛大节日、传统活动和佛教活动中举行。流传于古凉州地区的著名舞蹈有胡璇舞、胡腾舞、折枝舞、舞狮等。,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

唐代诗人李端在《胡腾舞》一诗中,详细描写了舞者的形象和舞蹈特点:“胡腾一凉州子,肤如玉,鼻如锥。桐光衫来回卷,葡萄挂一边。跪在帐前为母语,撩起翻领,撩动衣袖为君主起舞。安九牧收泪而看,夏洛诗人抄歌而歌。眉扬花感,红汗交换珠偏。但是他喝醉了,他的靴子在灯下很虚弱。急则逢节,反手叉腰如月。桐原忽奏一曲,呜咽而画交城发。胡腾格尔,胡腾格尔,你知道你家乡的路吗?”

据专家考证,敦煌石窟第220窟乐舞壁画表现的是演奏西凉乐的情景。壁画中,乐队由28人组成,分为左右两组。乐手们或赤裸上身,或斜穿天衣,肤色、发型各异。他们演奏各种中原和西域及外国传入的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弹拨乐器。

乐器有筝、排箫、单簧管、方响、子弦、吴弦、横笛、腰鼓、独坛鼓、打蜡鼓、结古鼓、毛远鼓、拍子、钹、钹、汩汩、汩汩。两组舞妓,裹着白裙或石榴裙,在明亮的灯光和器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一直旋转着,踩在小小的圆形地毯上,她们的毛巾和丝绸飞舞着。这可能是西域传来的胡璇舞或胡腾舞。这幅画是敦煌壁画中最大的乐舞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905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5
下一篇 2022-06-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