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是谁的老婆

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是谁的老婆,第1张

多年来,我们一直以为马王堆出土的女尸叫辛追夫人,也是根据考古学家的解读才知道的。可是最近发现,叫了几十年的辛追夫人其实是错的?当年解读的辛追夫人这个名字,本来就是一个错误造成的。其实她不叫辛追夫人?这位女士叫什么名字?

王堆发掘后的47年间,各方研究者对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和考证,发现了许多误解和误判。其中,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通过对文物更清晰照片的研究发现,马王堆汉墓一号墓主人的名字并非辛追。通过对出土印章上字体的分析考证,笔者认为一号墓的主人应该叫“忌”。此前因为公布的照片不清晰,被误读为“辛追”。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的辛追墓,最大的意义在于辛追尸体的出土。当这具2000年前的尸体被挖掘出来时,它的皮肤是有弹性的,它的链环可以移动。她的保存原则对古墓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像木乃伊一样。辛追的发现也证明了虽然有偶然性。但是古代中国似乎有高超的技术。甚至可以通过解剖,搞清楚辛追是死于什么,死前吃了什么。不能不说考古的神奇。

如果考古不去抢救发掘,盗墓贼会彻底毁掉她的墓。盗墓贼不仅盗宝,还破坏自己带不走或认为不值钱的文物 。在此之前,湖北一座千年古墓中的女尸被盗墓贼破坏。他们认为女尸的丝绸衣服很值钱,就把它剥下来扔在一个山洞里。如果考古学家不保护他们,他们的尸体和坟墓将被摧毁。

而辛追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仅重49克,这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的内容,代表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技术。一号墓彩绘漆棺色泽鲜艳,千年不褪色。伏羲女娲的画像也证实了古老的生殖崇拜和阴阳易经理论。至于三号墓出土的十万字帛书,其学术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二号墓出土了一具湿尸——辛追,外貌完整,身体孱弱,连关节都可以活动,几乎像刚死的人。这是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它不同于尸蜡、泥炭鞣制的尸体和埃及木乃伊。是另一种震惊世界的特殊尸体。马兑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早期的手工业、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

马王堆汉墓发掘至今已有47年。特殊时代的偶然发现,加上当时上下的重视,不仅开创了全国范围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也成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基石。然而,对这些文物尤其是出土帛书的解读和研究,仍然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学者的努力。

想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展”,先乘电梯到湖南省博物馆三楼,顺着人流看当年的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出土的漆器、帛书、素纱等衣服文物,然后进入一个巨大的展厅,这就是马王堆一号墓的发掘现场,被一一还原。在一个博物馆的房间里空,这个墓穴的深度高达18米,贯穿了整个博物馆的三层。走下旁边的楼梯,人们逐渐从墓顶向墓深处移动。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陈列的文物从漆器、帛书等随葬品变成了盖在内棺盖板上的井框和T型帛画。在墓坑的底部,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四折棺组,但人们并没有挤在棺组周围,因为在它旁边,是汉初长沙丞相李沧之妻辛追的尸体,是湖南省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

在一个巨大的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下面是博物馆的地下室空,辛追被存放在一个恒温恒湿的无菌玻璃箱里。全身浸泡在以福尔马林为主的浸泡液中,玻璃箱里连接着很多设备,要低温保存,不能冷冻。埋藏2100多年后出土的遗骸,仍有淡淡的肉色弹性皮肤和可活动的关节,所以自出土以来就被称为“老太太”。

这是2017年底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后的马王堆汉墓新馆展,让人感受到当年考古发掘的真实与震撼。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小明告诉我,为了解决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的大客流问题,2012年决定闭馆进行为期五年的改扩建工程,给博物馆带来了很大压力。新展陈在设计之初就决定整个建筑主体结构预留空房间贯穿上下两层,使马王堆汉墓坑得以等比例复原,可见马王堆对湘博的重要性。

自发掘以来,这个传说一直笼罩着湖南省的博。辛追遗迹一直是游客关注的焦点。1972年马王堆一号墓发掘后不久,辛追的遗体在湖南博物馆短暂展出22天,每天吸引数万人到馆参观。当时是初夏,展厅里空很闷很闷。由于人多拥挤,很多人看不清尸体,于是就有了很多传说:“两千年前的老太太能坐起来笑”“和郭沫若(时任中科院院长)说话”...这些传说不断演变,更多的观众涌入博物馆。后来,在国务院的指示下,湖南省博物馆修建了当时亚洲最先进的文物库房,用于存放和展览辛追的遗体,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配备中央空规定,保持文物恒温恒湿,并配备三套发电机以备停电的博物馆。此后,辛追的身体一直是展览的核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our/2632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6-04
下一篇 2022-06-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