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三结局岑缨隐藏

古剑三结局岑缨隐藏,第1张

古剑奇谭3人物身份深入分析 古剑三各角色有哪些身份 岑缨

  游戏中部分主要的角色代表了不同的身份,比如有玩家将岑缨的关键字定义为凡人和学者,姬轩辕关键字是领袖和先驱等等,详情一起看下“凝冰吹雪”总结的这篇古剑奇谭3人物身份深入分析吧。

  人物身份深入分析

  岑缨

  关键字:凡人,学者

  每一个从立项开始追过来的粉丝应该都有过这样的错误预期,觉得岑缨会是像菱纱或者襄铃那样的人设。同样作为女主角,大家不自觉的在心里给她套上一个“男主角未来的老婆”的笼子。而在她刚刚在林子里出场时,就开始打破大家对所谓“人设”的固有印象。

  凡人:

  岑缨是一个普通人,在古三群魔乱舞的剧情中,她是战斗力最低下的人族,是千千万万个挣扎在妖仙神魔的争斗中的普通人的代表。她固然比许多同时代的人懂得多,固然有着北洛云无月这样的朋友,但当她面临魔族入侵,鄢陵魔化之时,她仍旧是无力的。

  作为鄢陵城中唯一懂阵法的人,她要保护幸存者的安危,她不能休息,不能喊累,甚至不能放松一刻的神经。阵外群魔环伺,阵内失去亲人的陷入疯魔,所有人都把她当做活下去的那根稻草,她必须绷着,她不能倒下。

  但人算不如天算,阵还是破了。

  她在这短短的几个呼吸的时间里,面对了跟北洛几乎同样痛苦的选择。

  她要救人,但是她没办法救下所有人,她做不到。那该怎么办?

  答案显而易见:留下希望的种子——留下灵火铳和它的制造者,为了未来的一线希望。

  对,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是在那个时点上仅剩的选择。

  但这不代表她不为此感到心痛。

  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保全所有人。在关键时刻保留重要的人,不就意味着人命其实是有贵贱的吗?被舍弃的人会理解她吗?不会,他们只知道自己被舍弃了。

  可她不得不选择。

  是,她懂阵法,她可以击杀一只、两只、甚至三只魔物,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她也只是个无力的凡人。

  所有天真的梦想,在这一刻被现实打得粉碎。

  从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感到绝望,在这样残酷的世界里,人类仅仅是活着,都那么艰难。

  终于,在最后关头,云无月出现了,飘逸,潇洒,强大而充满魅力,像一个救世主一样降临。

  她的出现不仅解除了笼罩在幸存者头上的阴影,更是让那个可怕的选择题消失了。

  所以岑缨哭了。

  不仅仅是因为大家可以活下来了,更是因为她可以把那个可怕的“抛弃其他人,保留希望的种子”想法扔掉了。

  不是因为她软弱,不是因为自己可以活下来,而是因为,她留住了自己心中的那残存的一点天真——

  一定有办法的,谁都不用死去,所有的凡人都可以活下去的可能性。

  从这一天起,岑缨找到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只为了云无月为她保留下来的这小小的天真的愿望,她花费了一生的时间。

  学者:

  岑缨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学者,可以说她是阵法专家,是考古学者,是历史学家,都行。

  岑缨之所以是岑缨,而不是“男主角的CP”,就是从他们一行人落入无名之地,第一次见到那个雕像时开始的。面对云无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为什么不打破它”的问题,她说了整部游戏里第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研究古物是为了更多地知道历史和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哪里来,这之间又发生过哪些事。但如果为了弄清楚这些,遇到个东西就直接破坏掉,那留存的不就只有纸面记载了吗,谁又能保证自己写下的就一定是对的呢?何况一些做法也有伤天和,除非别无选择,而且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复原,不然通常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就是真正的学者对待历史、对待文物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远超时代的发言,也是游戏策划借助岑缨之口想告诉我们的话。

  很多人分不清考古和盗墓的区别,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盗墓和考古到底在做什么。

  不要以为自己看了几本盗墓小说,就以为自己明白什么是盗墓。真正的盗墓可不是什么冒险故事,而纯粹是为了金钱不顾一切的犯罪。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打开陵墓,这些手段有且不仅有挖掘、爆破,会毁坏什么他们不关心,空气进入陵墓导致重要的文物受损他们不关心,他们甚至分不清整个陵墓里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只关心那些肉眼可见的金银。

  而以岑缨为代表的考古学家,他们主要在做什么呢?

  他们在研究已经被发掘和可以被发掘出的文物,通过各种手段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弄清它们所在的年代,用途,并通过这些和文字记载对应,试图推测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社会图景。

  也就是岑缨说的,“为了更多地知道历史和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哪里来,这之间又发生过哪些事。”

  如果觉得历史啊、文物啊听起来虚无缥缈无法理解,那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

  比如现在的我们,小到我们现在喜欢收集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手办啦邮票啦,大到现代社会使用的电器、法律,把时间拉长到一千年后,那个时代的人想要知道我们每天在做什么,想什么,除了各种文字和视频这样片面的记载以外,就只剩下我们剩下的东西了。

  最近有个动画,男主死前要求同事毁了它的电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就是不希望自己的黑历史留存于世吗?不要把黑历史不当历史。

  正因为比起学者的这个身份,身为少女的这个身份被弱化,所以经常会出现别的游戏里增进感情用的“夜谈play”变成学术讨论的情况。

  在弹幕一片“北洛开始把妹啦”的期待声中,两人开始看星星看月亮,从古墓经历聊到人生理想,从唯物史观聊到星辰大海= =,总之就是不按套路来。

  岑缨是一个真正的学者。

  谦逊,对于知识有敬畏之心,从不高估自己,不会随便对不懂的事物下定论。

  务实,比起高谈阔论,她更倾向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炫耀,不自满,只是默默地做自己想做,该做的事。

  求真,追求真理。

  天真,对于世界抱持着好奇,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许。

  她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象征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那一个个不论是有名还是无名的学者,在自己短短的人生旅途中,为这个世界留下的那一缕不会熄灭的星火。

推荐阅读:

  古剑奇谭3人物剧情及感情线个人分析

  古剑奇谭3人物关系及剧情个人评价

  姬轩辕

  关键字:领袖,先驱

  姬轩辕的出场很靠后,宣传期甚至连面都不露。

  为什么?因为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剧透。

  这里我不想扩展到各种神话传说,仅以游戏表现出的他来分析。

  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轩辕。

  三者虽并称三皇,实际上,仅有姬轩辕是一介凡人。还是在神话时代,神魔格外活跃,动不动就毁天灭地的背景下,建立轩辕丘,团结各个部族,下令建设百神祭所,以人之力妄图与神魔相争,来争一个人族万年的延续。

  领袖:

  他是人族公认的领袖。

  缙云说过——

  【姬轩辕是族长,也是战士。轩辕丘没有不能战死的战士,只不过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都希望他是最后一个。】

  身为战士,他或许不是强的,但他的存在,却比一百一千个战士都要更加重要。

  作为一个领袖,眼光比其他一切才能都要更加重要。

  他要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接下来的力该往哪出使。只要有他在,所有人都不会迷失道路,所有人都不会丧失活下去的希望。这在一个朝不保夕,下一秒可能就因为神仙打架毁灭城池的年代,是一个沉重到无以复加的责任。

  但姬轩辕扛下来了。而为此放弃的东西太多,多到我们不禁想问一句,他是否有怨言。但终究到死,他都没有提过哪怕一字。

  他也曾有过青涩的时期,也曾有过恣意的年代,因为嫘祖遇险,不顾自身安危千里驰援,只为救自己心爱的人,多么有气概,多令人心折,结果是嫘祖的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

  他的命早就已经不是他的了,从他决定成为人族领袖的那一天起,不论发生什么,他都不能死。

  成为领袖,他就再也不只是姬轩辕。所以他必须选择。

  不像岑缨,她终究等到了云无月。姬轩辕即便亲自走上山顶,敲响闻天鼓,也没有任何一个神仙来帮他。同样身为脆弱的人族,面对魔族的大举入侵,他能怎么办?

  一面是战力充裕,放眼所有部族都可以排的上前三的西陵,她的妻子选择了封城之战。一面是毫无抵御能力,因为花朝节聚集在一起,代表着人族文明的匠人聚集地。

  一个终极的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救哪边?

  人命有贵贱吗?同样的选择题相隔千年,同样横亘在姬轩辕、岑缨和北洛的面前。

  姬轩辕尽了最大的努力,他选择了两边都救。虽然他明知战力的分流必然导致救援力道的不足,但是他没办法。

  他让缙云先去集泷,其实这就已经是一个选择了。

  一个人的能力是否能够影响战局,只看他强到什么程度,缙云虽强,但与魔族相比,远远不到影响战局的地步。

  可他还是派了缙云去集泷,而不是西陵。很难讲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挣扎。

  或许是觉得如果嫘祖的西陵都扛不住,就算缙云去了也会死在那儿,白白损失战力,还不如去救有一线希望的集泷,毕竟那里留下的是人族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一点点东西。

  或许他从嫘祖的封城风烟中察觉到了什么,明白了嫘祖的选择,也明白她想要他做的事。

  但巫之国碑林中,他明确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当初我让缙云去集泷三邑,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有许多妇孺,还因为花食节在即,轩辕丘最好的匠人,大多都聚集到了那边。】所以这个决定唯一明确的一点,就是他真的衡量过,比如战士,甚至比起自己心爱的妻子,匠人更有保存的价值。这个决定,不是导致那个惨烈结果的直接原因,却成为了巫炤永远无法原谅的契机。西陵族灭,巫炤发疯,好友决裂,刀兵相向。巫炤跨越千年的怨恨,和永远也得不到答案的缙云。但北洛可以说,或许当初他先去西陵,哪怕死在那儿也好过现在,姬轩辕不可以说。不管结果是好是坏,他身为领袖,只能承担,不可辩驳。但当北洛问起时,他也有过动摇。那个从不信神,表面上建立百神祭所,实则是为了向神魔亮剑的姬轩辕,也曾奢望过奇迹。

  【如果当初敲响闻天鼓时,有哪怕任何一位仙人回应了,我就会信仰他。】

  长柳,也许是代表着他内心最后的“软弱”。

  跟嫘祖在一起,作为战士奋斗在第一线,就算战死也无所谓,不再去管身后事,简单直白。

  斩三尸,这是他斩去的,身为姬轩辕这个人可能会拥有的幸福,是身为人族领袖绝对不可以有的软弱。

  先驱:

  【上天若是不生我们,这世间该有多无趣啊。】

  不信神,不靠旁人,人族以人族自己的力量,立于天地之间,活得昂首阔步。

  这在神魔乱舞的神话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人族注定弱势,没有神仙移山填海的力量,没有魔族不断再生的体魄,只能跟老鼠一样在大地上躲藏,在巍巍天地的夹缝中挣扎求存。

  但姬轩辕不想这样,按北洛的话说,他傲得很。不仅要人族吃饱穿暖,还要与天争命,要活得比谁都好。他以山河为筹,以天地为卦,建百神祭所。

  表面上:苍玄有声,黎氓穆穆。天作首山,祭于百神。(上天气势恢宏,百姓为止敬畏。在这天成的首山之上,以此为百神作祭。)

  实际上:有命匪解,莫反兵戈。成其利刃,以卫以征。(掌控命运不可懈怠,不可反对战争的手段。在此完成百神祭所,既用于戍卫,也用于抗争。)

  PS:以上为个人理解,若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

  不仅仅是百神祭所,等到了西陵我们还可以看到,姬轩辕也研究出了灵矩之眼,只要过了实验期,大规模投入使用,那么就算对魔族,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只是晚了,没能赶在魔族入侵之前完成,百神祭所也好,还是灵矩之眼也好,都没能赶得及。

  但晚了就没意义了吗?不,即便迟了整整千年,百神祭所还是发挥了它应该有的威力,拯救了陷入动乱的世界。

  也许对于西陵来说,没能赶得及,但对于整个人族来说,它赶上了,所以不能说它没用。

  只是人生百年,转瞬即逝,很少有人能够越过自己去考虑百年、千年后的未来。

  巫炤没能做到,所以就算他靠着秘术复活了,也仍旧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因为他看不到除了自己生活的时代以外的一切。

  但姬轩辕做到了,嫘祖也做到了。他们选择了牺牲重要的东西,为人族的未来留下希望的火种。

  可以说他们理想主义,但不可以笑他们耽于理想。

  姬轩辕面对仙丹不动摇,宁死都要以人族的身份死去,不是傻,而是他相信人的韧性,相信这个种族的可能性,相信总有人会继承他的意志,相信人族虽弱小,但绝不会灭。

  所以他带着傲气,邀请广成子来见证他死后的几个千年,去替他看看,人族必然会到来的辉煌。

  【愿我人族,于此魂梦江海、万古河山之间,星火世传,奋飞不辍。】

  真想让他看看啊,如今中华民族的腾飞,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仍旧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样子。

  真想告诉他,我们已经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已经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上天入地,甚至即将踏上月球背面种地养蚕。

  立于碑前,我们问心无愧。

  巫炤

  关键字:理想主义

  【他无疑是西陵八百年来天赋最强的鬼师,可也正因为这份“强大”,他只愿求全,心中并无多少常人会有的成败兴衰之感。】

  这短短的一句话几乎就能概括巫炤的全部。

  因为强大,所以不知败北,因为强大,所以他觉得所有事都能够得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完美结果,也就是最优解。

  而常人会有的成败兴衰,正是因为人力有时尽,更需天意成全。

  比如百神祭所,一旦建成,那么人族便有了与神魔相争的余地。

  设计、建造,这都是尽人事。

  但还没能来得及完工,魔族入侵了,这就是天意。

  常人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尽力了,只是有些事不是尽力就能弥补的。

  但巫炤不行,他的观念里,只有0和1,成或者败,不存在中间。

  同样是百神祭所,没能来得及完成,他只会责怪设计和制造的人不够用心。

  再比如西陵城灭。

  常人能够明白,以西陵那副惨状,就算缙云先去了西陵,也不一定救得了西陵全族。况且同为人命,战力强大的西陵和毫无抵抗能力的集泷三邑相比,选择救集泷当然是因为西陵可能能撑得更久。

  但巫炤不行。他只会责怪姬轩辕,抛弃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母族,去救那些外人。至于为什么,不管是客观理由还是主观理由他都不会去考虑,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所有事都可以完美解决。做不到,要么是你故意为之,要么是你水平不行。

  讽刺的是,就算恨姬轩辕入骨,他也没有怀疑过他的能力。所以他必然走向另一个死胡同——姬轩辕是故意放弃西陵选择集泷的。

  这个结论,让他彻底被愤怒和恨意烧断了理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巫炤的世界太小,只装得下一个西陵。他再强再无敌,充其量只是西陵的鬼师,他活着只为西陵的存亡,至于其他部族,他毫不在乎。

  但嫘祖不同,身为西陵的族长,她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还在时,巫炤就能跟姬轩辕他们共事。虽然不能认同他们的观点,但巫炤还是会帮忙,因为他认同嫘祖,认同族长的决定。可这一切,在西陵城破,嫘祖战死后全毁了。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成为拴住他的那一根丝线,巫炤就暴走了。

  即便如此,他也只是恨姬轩辕,并迁怒至整个轩辕丘。若说他真的有多恨缙云,我觉得还谈不上。他知道缙云只是听从姬轩辕的调遣,他只是一个战士,一把兵刃,所以打算跟他“今生再无相见之日”。

  只可惜了嫘祖,要是她九泉之下知道自己宁可封城死战,也要姬轩辕救下的集泷三邑的匠人,被巫炤杀了个干净,该有多痛心。

  云无月

  关键字:夹缝

  云无月一直生活在夹缝之中。

  就像夜长庚说的,她是魇中的异类。不以人为食,不以折磨伤害他族取乐,以魇的标准看待她,就是一个叛徒。

  但因为她终归是妖,人族也不能容她。即便她幼时受缙云教导,懂得许多人族特有的习俗和思维方式,但种族的不同却注定了不容。

  漫长的几个千年里,她孤独地走着,孤独地看着。

  这期间,她被人抓住,想要抹去她的意识炼成妖仆过。也因为路遇大妖搅起人妖大战而奋起,跟那大妖打得两败俱伤过。

  但她从未因此就对任何一方有过偏见。没有怨恨,没有迁怒,她能够理解人的痛苦,能够理解妖的挣扎,明白身为强者就要有强者的责任,懂得收殓,懂得克制。

  她抓住了囚禁她的国师,给了他应有的惩罚,却还会为失去国师而灭亡的国度悲叹。

  她跟那大妖打得天昏地暗,甚至为此失去声音,却从未要求过被她拯救的人和妖感念她的恩惠。

  她只是默默地游走在常世与魔域之间,看到不平事就管一管。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这才是强者最该有的姿态。

  力量从来都不是过错,选择什么样的路,看的是拥有力量的人。

  强者也不是因欺凌弱小而强,而是因为拥有高贵的灵魂而强。

  若是拥有力量就不管不顾,那跟那两个在云上打架,就毁掉人族城池的仙人有什么区别?

  所以即便身为魇,她也比夜长庚高贵,也巫炤高贵,比所谓的仙人高贵。

  关于她对于缙云是不是爱这件事,我觉得应该跳出情爱这个框架去看待。

  缙云是她的启蒙老师,相当于葛先生之于岑缨,养父之于北洛。

  云无月之所以能够在那么复杂苛刻的时光中保持心灵的澄净,一方面是魇的感情确实淡漠,另一方面,就是拜缙云的教导所赐,这也是一种传承。就如她选择云作为自己的姓氏一样,她继承了缙云告知她的一切,并将之发扬光大。所以在我看来,她对缙云到底是什么样的感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能说,她不会忘记。

  如果非要以情爱来衡量他们之间的一切,只能说太过狭隘了。

  北洛再等等,不要急,让我慢慢写orz

  关于传承

  大家都知道,这一代的主题是传承。那么,究竟什么是传承,什么地方是表达传承的呢?

  【你可别笑,其实以我的见识还不能很好地答上来,至少要再等二十年吧。只不过,在我心里也会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想法。】

  所以,这里我就只讲一些我能看懂的,我看不懂的,也请大家帮我科普。

  PS:以下内容可能带有主观偏向性。

  我看了很多直播和录播的视频,发现关于这个主题,弹幕讨论最多的地方是ED,就是岑缨的画卷部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家之所以觉得画卷触动人心,不是因为它代表了传承,触动你的,更多的部分是来自于民族的自豪感。

  画卷所展现出来的,其实并不是传承的过程,而是由传承带来的荣耀。人会为了荣耀而共情,为之骄傲,这本没有什么错,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对于古三的主题——也就是传承,理解得就不够深入。

  从基本的部分说起,人为什么要传承?归根结底是因为时间。

  人活一世,长则百年,短则仅仅数十载,我们要看的很多,要做的很多。然而世界这么大,真理永远在摸不着的前路,所以只靠一代、两代人是根本不可能够着的。

  所以我们传承,因为在浩大的时光面前,想要走得够远,我们别无选择。

  在我看来,传承本身是一件非常沉重的事,不是那种可以随随便便挂在嘴边的事。

  印证这一点最合适的剧情,就在龙宫,葛先生对于自己老师的回忆那一段。

  在她的老师说把融天仪交给她的时候,葛先生哭着说:

  【我不要。我又不是老师,不能帮你看什么、做什么!您要亲眼见到才好!就算、就算有一天我有了学生,我的学生也不是我呀,谁也不能代替另一个人。】

  对于传承的想法,我跟葛先生是一样的,我们对于生死看不开。

  其实仔细想想,谁又愿意这样呢?谁不想自己看、自己做,谁愿意把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守护的东西交给别人呢?

  但这就是人生,我们必须接受百年后自己成为一杯黄土的事实。再舍不得,也要把重要的东西交出去,交到可以信任的人手上,因为比起交出去,我们更舍不得它就在自己的手上死去。

  这就是传承,一份沉甸甸的,前人用全部的生命托付给我们的东西。

  可不仅仅是荣耀,而是责任,你一旦去细想,就会心脏疼痛得无以复加的责任。

  好在最后给岑缨说“替我去看看这世界”的是豁达的姬轩辕,要是是葛先生,我估计要当场表演一个心肌梗塞,感谢树姐笔下留情orz

  游戏里其实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传承,我举几个例子。

  养父→北洛,他教会了北洛何为“无争”。

  玄戈→北洛,天鹿城的王位,即下一个千年保护者的重担。

  姬轩辕→岑缨,阵法的要术,人族延续的意志。

  缙云→云无月,跳出种族限制,平等地看待一切人事物的眼光。

  只要你仔细去思考这一个个传承背后的理由,就会明白,这就是人在浩大时光面前的挣扎。痛苦,纠结,绝望,但同时又充满了希冀,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现在在回过头去看ED,那一幅幅的画卷背后,都是我们看不到的一代代人的心血,一代代人的奋斗,是人定胜天的意志,是人类战胜了时光的证明。

  我们值得为此感到骄傲,不单只是为了民族自豪感,更是对于先驱们的敬意,为他们付出的时间,为他们牺牲的一切。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懂得“传承”两个字的分量。

  所以,当你再次打开游戏,站在首山祭坛的石碑前,面对姬轩辕当年留下的碑文:

  【愿我人族,于此魂梦江海、万古河山之间,星火世传,奋飞不辍。】

  你是否会感到战栗?是否会有一点点的,豪情?

  就是关于为什么这一代的boss巫炤这么没有排面,格局这么小的理由。

  因为在整部游戏里,只有他是站在传承的对立面的。

  我在前面提过,巫炤的世界很小,不仅仅是因为他只在乎西陵,更是因为他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他看不到弱者的挣扎,看不到人族的困境,看不到姬轩辕和嫘祖的用心良苦,看不到人族未来的可能性。

  他永远活在那个年代、那个时间点的西陵,偏执地抓着已经再也回不来的东西,自然就显得很没排面了。

  沈夜为什么比他有排面,不就是因为沈夜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烈山部的延续吗?包括他最后把谢衣的偃甲图谱给无异,这也是一种传承。

  眼光看不到未来的人,格局大不起来,这个其实没什么特别值得讨论的。

  北洛

  关键字:无争,守护

  其实北洛作为主角,是玩家最了解的,他的所有成长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一开始没打算写他的。不过既然有人想看,那我写写吧。

  无争:

  【剑虽是利器,但君子之剑用以强身健体,明理治学,不逞凶凌弱,不好勇斗狠,克己复礼,身在微尘而心如琉璃。】

  从捡回他起,师父,也就是养父曲先生就在教导北洛何为君子之剑。而北洛的佩剑“无争”的存在,就是在不断地提醒他这个道理。

  所谓无争,往小了说,不恃强凌弱,也就是不仗着自己比别人厉害就欺负别人。往大了说,就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很多人一提起退让就会暴躁,觉得这是软弱的表现,其实不然。这种无争,是宽容,不是无能为力情况下的不得不低头,而是指懂得求同存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每个人甚至每种生物因为出生、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接受这个事实,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是无争。

  为什么曲先生要把这个作为剑铭,来时刻提醒北洛呢?

  【呼啸天地,纵横四野,以剑为喻,辟邪即为杀伐之剑。你的老师却希望这柄利刃永不出鞘。】

  从玄戈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辟邪这个种族天生好战。而按照一般规律,所有种族在幼年期都很难控制自己的天性。可以推测,北洛在年幼的时候,是一头凶兽。

  这种天性放在魔域没什么,因为所有魔域的种族都是“不生则死,不战则亡”的。但常世不同,“那里很多人从生到死都不需要以命相争,平平淡淡过完一辈子”。

  从北洛的回忆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因为路遇强盗,他就把强盗全部砸死,然后扔到悬崖下。所以他当时的养母就吓坏了,觉得他是个怪物。

  所以为了让北洛更能适应常世,也就是人界的生活,曲先生给了他“无争”。

  而实际上我们知道,他其实是稍微有些矫枉过正的。比起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曲先生是想将北洛培养成一位心怀天下的文臣的。因为在君子之道中,杀伐之能是比不上治世之才的。就像缙云说的,姬轩辕就比他更有价值。

  所以玄戈才会说“你的老师却希望这柄利刃永不出鞘”。

  北洛认同“无争”吗?他其实是认同的。在回忆栖霞的时候,有一段他跟小朋友的对话,就明显反应出他认同老师的话,执剑者虽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只有读书,才能更好的实现理想,也即是“兼济天下”。

  但他喜欢吗?他不喜欢。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北洛他只是嘴硬,只是对当年被抛弃一事心有怨气。就算再喜欢常世,他仍旧更喜欢魔域,更喜欢天鹿城,因为这里才最符合他的想象,是他的故乡。

  守护:

  大家都知道,序章的北洛是非常反感继承天鹿城的。但就像我上面说的,这更多的是一种意气,一种不满自己的人生**纵的怨气,一种明明当年抛弃了我现在却又把责任扔我头上的怨气,一种打算作为人类而活的意志,还有他从没正面说过,但从比剑时我们可以看出的一种意气——

  他担心玄戈的身体,同时觉得天鹿城有玄戈就可以了。

  跟乍看上去不一样,北洛是个特别明理的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玄戈在自己被抛弃的这件事上没有过错。所以在跟玄戈对峙的时候,他的反抗更多的是一种“有哥哥你就行了,我想干嘛就干嘛”的撒娇心态。【划掉】差不多等同于“王位你继承,我就当个闲散王爷,你做事,我潇洒”。【/划掉】

  结果,他没来得及跟哥哥撒娇,哥哥就死了。根本没有给他整理心情的时间,魔族入侵,几乎是上赶着让他拿起了王剑。

  其实北洛这时候完全可以一走了之,辟邪族对他做了什么?在他年幼时抛弃了他,又在需要他时不管他的意愿强行将他绑回来,不由分说地把根本不属于他的重任丢给他。他没有在魔族入侵时一走了之,而是耗费妖力开启大阵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个时候他要走,没人有资格说他一句不是。

  但这个选项就压根就没有在他的脑海里存在过,他一句废话都没有就扛起了王位。退一万步讲,就算他真的不喜欢天鹿城,北洛也是“承君此诺,必守一生”的人。还是那句话,就算嘴上不承认,他愿赌服输,已经决定担下天鹿城的未来了。

  可作为王上,到底应该干嘛呢?

  这时候的北洛虽然不说,也没什么表情变化,【划掉】逼王就是逼王【/划掉】,但他内心肯定是无措的。他不像玄戈,从小受到为王的教育,虽然曲先生是把他当治世之材培养的,但到底不一样,他甚至不知道在大战过后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所以一旦发现有修复大阵这个重要事项后,他就风风火火的启程了。

  也许这个时候,他还打着“修好大阵就跑路,让位给侄子”的想法,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彻底颠覆了他的想法,让他再也没有时间去纠结自己那么点叛逆的小心思。

  司危抓了岑缨,北洛被巫炤一招逼退,要不是云无月,他们两个人都要死在这里。

  至此,云无月重伤,北洛终于意识到,比起自己那点点意气,明明是身边的人的安危要更重要。

  其实在回忆里也有提过,北洛原本是想要作为人来走完这一世的。就算玄戈安排他吸收了自己的妖力,他仍旧将那团妖力压得死死的,根本不去吸收。但经此一役他突然明白,身为人,他就无法保护云无月,无法保护岑缨,无法保护天鹿城,更无法保护这被巫炤搅得天翻地覆的天下。

  从那一天起,他封印了“无争”和佛珠,开始使用“太岁”。

  这不仅代表着北洛开始接受缙云的传承,同时也代表着他彻底放弃成为人类的愿望,转而以妖的身份来守护一切,代表他不再遵从曲先生的愿望,比起治世的君子之道,他选择了为将的杀伐之剑。

  就像师娘曾经说过的那样:

  【倘若没有将士在边关浴血奋战,又哪来的太平日子。】

  北洛在这一天走上了缙云当年走上的道路,因为比起成为姬轩辕那样的人,他更希望能够奋战在前线,为了守护他人而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ech/166881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9-17
下一篇 2022-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