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来,他在游戏中尝试扮演一名真正的士兵

十四年来,他在游戏中尝试扮演一名真正的士兵,第1张

十四年来,他在游戏中尝试扮演一名真正的士兵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换取和平。

——萨卢斯特

2022年是明在这款游戏中假扮真兵的第14个年头。他有点累了,也许是被生活抹平了,也许是和朋友渐行渐远了,也可能是因为种种起起落落,他已经对这个圈子失去了学习的激情。

如果不是团队里并肩作战多年的朋友和维护了几年的服务器,明可能早就走了。

这种游戏,是什么游戏?以行业标准来衡量,它可能被称为“硬核军事模拟游戏”,或者,更通俗地说,是一款战争模拟器。

但在明看来,这些游戏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成为了某种麻醉剂,可以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仿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权力、技术甚至优越感。零点终于下来了,明在这类游戏上花了近两万小时。

当false为真时

李明在2008年得到了他的第一台电脑。像大多数男生喜欢的那样,他收集了音像店里所有以“枪”为封面的游戏光盘。就这样,他遇到了游戏《闪点》,封面上有坦克、飞机、直升机,满足了一个孩子所有的军事幻想。

这款游戏,现在改名为《ARMA:冷战突击》,成为《武装突击》系列的开山之作。拥有自己的任务编辑器和众多的载具兵种,几乎可以实现任何任意的想法,其模块化的伤害效果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明朝实现钢铁洪流,百万伞兵抢机场。只要明能想象出战争场景,他就能做到。

不久之后,ARMA系列的发行商波希米亚互动工作室(以下简称BI)的新作《ARMA:战斗行动》中文破解版也在网上出现。

与《闪点行动》相比,新作拥有更好的物理模拟引擎。通过这个游戏,明第一次接触到了军事模拟这个圈子。那个时候,开放、包容、认真、活泼一直是圈子的基调。很多朋友在论坛里聊到,从一款游戏的战术制定到模块开发,从线上模拟任务到逼真的“下场”对抗,从国内军事史到国外。有很多优秀的网民,他们组成了一个极其活跃的群体。虽然争论从未停止,但大家都止步于实践阶段,从未上升到人身攻击。

每个人心里都挂着一条底线。这种相互尊重的氛围对明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使得他在这个圈子里投入了十几年,坚持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中国虚拟军事网(VME)在关闭多年后将于2020年重新开放。不幸的是,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回应大多是老玩家对论坛复活感到惊讶,铁血已经停止呼吸。


逛VME论坛,加贴学和百度贴吧,各路大神齐飞。明加入了一个由老兵创立的团队。他是真正的退役老兵,军事理论基础非常扎实,而且爱学习。退伍后,老兵在这个游戏里找到了第二春,成立了团队,录制教程,写任务。和团队里的人在一起,他把“严肃和活泼”发挥到了极致:任务里的一切都尽可能的模拟,从呼号到上下级关系,一切都尽可能的还原,让沉浸式的氛围达到了极致;平时,玩家都是插科打诨的朋友。

2011年,老兵们出版了许多系列教程

明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他只是个小学生,但团队里没人管这事。而是想尽办法帮助他,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一大早,我了解了军旅生活的酸甜苦辣。每次任务结束后,听老兵们谈论当兵的事,明似乎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这样的团模拟真兵一点都不含糊。从上到下,各种中队,各种团,从宣传口到陆军部,各种格局都有。虽然只是一个玩家,但它的纪律性和默契远远超过一个松散的团体。假的时候也是假的。渐渐地,有些人迷路了。

繁荣昌盛

随着戏的深入,明已经不满足于只是一个军人。班机枪手、精度射手、班长等技能他都查过了,都烂熟于心。

明想了解更多。

明开始向导演组的“老驴们”学习,尝试写更专业、更现实的任务。从任务代码到脚本编写,这是明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在导演圈里,一直都有一个真实的动作不断重复,可谓成为一个伟大导演的必备试金石。这就是“艾琳行动”。但大多数人更熟悉“黑鹰坠落”这个词。《黑鹰坠落》这部电影经常被军迷们津津乐道,其动作和装备都值得考证和推敲,对于剪辑游戏任务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从《ARMA:冷战突击》到《ARMA2》,游戏的每一个版本都会由一个导演来重现。当然,只有“ARMA1”和“ARMA2”才能真正达到直升机尾翼受损,直升机机身螺旋坠落的效果。每一次复刻任务,在《超61往下走》出现的时候,都是全局的高潮,也是导演任务最难的阶段,不仅考验导演的多线程处理能力和剧本写作能力,更考验地面队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依然存在于集团档案中的古代任务截图

经过半年的学习,在ARMA2只能使用编辑器的情况下,明已经能够熟练地在一个下午做出两个小时的任务。但是当他第一次导演艾琳行动时,他仍然很紧张。三支队伍共70余人在机场等候,喊出“艾琳”,任务从《武器饥饿》开始,该片由汉斯·季默出品,中东风味浓厚。

当然,任务中也有不小的插曲,甚至有一架黑鹰直升机“被迫”坠毁。但最后大家的评价都很高,玩得很开心,老兵们也为团队里有一个“合格”的导演感到由衷的高兴。

2013年,ARMA3正式上市,带着更加便捷的编辑器功能、Zeus功能和开发工具来到大众面前。2015年,当3D伊甸园编辑器上线时,任务的导演明一步登天,成为几个团队中最受欢迎的导演。

有趣、创新、出乎意料是他最著名的任务风格。每次都有三四十个人来加入。甚至,很多玩家只有在周末有时间当导演的时候才会来玩。虽然只是高中生,但明已经能轻松驾驭五六十人以上的大任务。

明也做过很多恐怖任务。

但明从不坚持这一点。《ARMA3》上线后,借助比前作更简单易用的开发工具,辅以steam创意工坊的升级,这部作品的模块数量大幅上升,大量优质模块出现。明的团队在论坛也有很多大腕,他们共同打造了很多高质量的模块,比如《VME解放军》,深受国内外玩家的好评。在前辈们的推荐下,明开始跟随其中一位作者k。

K写的教程有近25000字。

就是3DMAX,Blender等软件。不得而知,不过好在K的教程很详细,甚至只需要一天就能掌握大部分技巧。明原来的模块是武器模块,因为有现成的模型可以下载。你只需要绑定动作骨骼,设计地图,写武器性能,就能生产出一件武器。

每天晚上自习结束后,明都会做一会儿模块,这已经成了学习之余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也是难得的能真正投入,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明目前订阅的武器包数量

明在这个圈子里渐渐出名了。不仅他的导演能力有目共睹,而且他还制作了许多受欢迎的模块。从一个编程小白高中生,自学了C语言编程等课程,写了很多在BI官方论坛也备受好评的脚本。从VME时代一直到2018年,整个团队甚至圈子都欣欣向荣。虽然在游戏战术上偶尔会有争执,但整体氛围还是很和谐友好的。

老兵团队不断招募新人,拓展更多游戏,比如战术小队,数字战斗模拟世界(DCS)等等。他们都有独立的服务器和群组,有自己的网站和宣传片,多次与国外团队联合执行任务。贴吧还组织了非常大规模的多队联合行动,复刻的依然是《艾琳行动》。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制作模块

乌云压城

灾难的种子已经种下。我遵从自己的意愿,去了部队。在部队的这两年,周末空闲时间能打游戏就要看球队怎么说怎么打。因为老兵家庭原因,他们和明朝同时退出了球队的锋线,其他老队员也因为现实原因慢慢离开了管理层。

事情就是这样开始变得混乱的。

从第一代到现在,情况变得更糟。

当中坚力量逐渐退居幕后,被压抑的分歧浮出水面。早在2015-2017年,大团队就因为纠纷纷纷分崩离析,形成分散的小团队,这些小团队素质参差不齐。经常发生半瓶水撞人、造谣、攻击其他球队的事件,甚至采取“打人”的违法行为来遏制其他球队的发展。

旧氏族的崩溃也打击了老兵的氏族。那些分散的玩家,带着原队的想法,逐渐涌入。当主心骨还在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包容,互相吸收。但随着老玩家逐渐淡出,分歧越来越明显。

比如有的会员,为了更真实,必须收集个人信息作为登记表,要求玩家在平时要有明确的等级和层级。为了这件事,2018年初宗族大吵了一架,这些追求等级分明的成员纷纷离开。这种等级制度,再加上收集详细信息的风格,可以说是一些老牌团队的糟粕。如今看起来格格不入,但还是有人喜欢这种形式,仿佛借此可以掌握一些实质性的权力。

比如团队基数不断变大,服务器不断升级,众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就算老玩家年年捐款,还是入不敷出。服务器负载很重,极大的干扰了玩家的体验。有人提议开一个盈利的开放服务器,但是这个提议被老年组的管理层拒绝了。新管理层本身也分成两派,为此事争论了两个多星期。

最终老兵们付出了更多的钱来维持服务器的运行。但是因为这次吵架,很多旧的回忆被翻了出来,整个团队走了近三分之一的人。而且这一次之后,战术小队和DC的群体完全分裂,变成了完全独立的群体。同期的贴吧也是热闹非凡,各种类型的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大部分都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甚至有些团队是靠偷图来维持形象的。新手很难分清好坏,尤其是这种需要学习门槛的游戏。如果他们开始遇到非常差的经验和指导,就会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转而放弃这个游戏。新玩家的数量正在减少。以至于打折后,每支球队加起来的新队员也就几十个。

倒闭的漩涡越来越大,已经出现了多起财务卷开服务器逃跑的案例。虽然数额不大,但是大家都有危险,他们之间不成文的默契是那么的薄弱。

同时,由于很多模块厂商离开或弃坑,很多关键模块停止维护,甚至被隐藏。私有模块的风气逐渐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潜入其他团队盗取模块牟利,而刻意隐藏一些本该开源的模块,更是加剧了这种茧房和冲突。

明在部队里默默的看着这一切,看着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渐渐离开,他无能为力。明退伍后,队里没有什么大任务,每个周末只有一个十几个人的小任务。而他的协作模块早就下架了。那些作者,受不了这种恶劣的环境,走了。总有人用别人的模块,自己却在指指点点,指指点点,装得高高在上指导工作。

国内的模块作者越来越少。

起起落落


明退了,却放不下这个宗族。他带着还在玩的人,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以极快的速度,在线重新整理队伍图标、训练大纲、训练基地等事项。为了新明族,我去请教老技术,学开服。随着2020年新队员的不断招募和疫情的影响,新队员数量不断增加,属于明自己的队伍,从20人逐渐扩大到400多人。全盛时期,常驻玩家超过500人。

大概有10万字的教程,可以很方便的指导新手教官和玩家。可以说是目前最全面的手册。

同时,明邀请了众多国内外模块作者加入,团队可玩性飙升,制作了大量定制化的“Sheol”模块和枪械。与此同时,许多有趣的脚本被集成到可移植且易于使用的模块中。导演组还吸收了很多资深玩家,同时还编写了编辑教程、导演教程等手册。

在明氏宗族中,平等、尊重、严肃、活泼的作风仍然被坚持着。这里没有等级和一些优越感,很多事情大家商量。一年多的时间里,军迷的圈子里从来没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和傲慢感。

那种感觉似乎又回来了,明曾经梦想回到2018年之前的合作友好氛围。然而,当明看到隔壁仍然有不宽容的时候,他打消了这个想法。他只希望他的团队能活得更久。

放置在特定时间的任务场景

可惜好景不长。2021年初,我最亲密的朋友突然写了一篇千余字的长文,痛斥明的种种“劣迹”。当时明忙着考试,没看到新闻。等我看到新闻的时候,我的朋友已经走了。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不是因为差异。里面所有的指责都莫名其妙。

比如明被指挪用服务器公款,但实际上每一笔众筹记录都是在线文档实时更新的,几乎从未被没收过。仅仅一年时间,明就花了1000多元赶了上来。虽然半年后,朋友道歉了,说“当时是歪屁股写的”,但当时并没有什么实际影响,也没有导致别人离开。但这次真的伤了明的心。他理解老兵和其他人站在风暴中的感受,以及他们退出的原因。

明第一次感到无能为力。

但明不能放弃,那些一万字的手册被他一点一点收集整理;近海基地和训练场也是凌晨在屏幕前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团队里的每个人,明几乎都在谈论这件事;五百个PBO任务文件构成了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他们几百个夜晚共同完成任务的印记;在这个服务器上,每一个优化日志都留下了大家共同努力的足迹。

明舍不得。


可惜现实生活把娱乐的休闲都跑了空。愿意踏足这类游戏的玩家越来越少,可能是环境原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毕竟圈子里的环境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游戏的学习门槛也是摆在那里的。在这个时代,很难有好的讨论氛围,一不留神就滑入了恶性循环的陷阱。

姚明将继续管理球队。毕竟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久违的快乐,哪怕只是拍照。

还有什么能比当“真正的军人”更有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tech/128106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21
下一篇 2022-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