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第1张

飞蛾扑火歇后语 飞蛾扑火歇后语下一句

飞蛾扑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飞蛾扑火,然后不顾自己的死活,自取灭亡。比喻有些人不自量力,然后以失败告终。也歌颂了人们对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执着,以及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句话出自唐·姚思廉《梁书传·以灌》:“飞蛾扑火,不要自焚。”

几十亿年前,还没有人工生火,飞蛾是靠自然光源引导的,比如阳光、月光或者星光。由于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离地球很远,所以它们发出的光打在地球上时可以看作是平行的直线。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火的出现,飞蛾依然按照固有的习性飞行。它不断靠近光源,最终葬身火海,也就是飞蛾扑火。

飞蛾扑火的故事

南朝梁朝时,有一个年轻的才子,名叫道友。他是一个名叫金子光陆的医生的孙子,他骑着马,经常在灌溉中服役。项羽很聪明,很有文化,文笔优美。萧炎很喜欢他,经常带他到京口登上顾北楼吟诗作赋。

有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拜见天皇。途中,皇帝对项羽说:“你看这美景。你给我读首诗怎么样?”我到了就答应了一声:“好的!”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读了一首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他摸着头说:“你真是大话西游里的人才。我怕曹植追不上你!”

后来皇帝又把倒水叫到身边,说:“难怪你每次都写得这么好。那些信很可能是你孙子写给你的!”说完哈哈大笑,向灌夫和向余也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皇帝命人拿来纸笔,亲自为屈写了一首诗:

用滕文磨墨,用书信写郝菲。像飞蛾扑火,很难把自己烧着。当你老了,你可以把它留给年轻。

后人用“飞蛾扑火,自尽”比喻某人做某事。结果恰恰失败了。这个故事记载在《梁书倒水传》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study/9414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29
下一篇 2022-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