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 粽子怎么来的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在粽子叶中蒸成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食品之一。公元前340年,楚国的爱国诗人、医生屈原面临亡国之痛。农历五月初五,他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河自尽了。为了防止鱼虾损害他的身体,人们把大米放在竹筒里放进河里,吸引鱼虾来吃。以后,每天都有人把装在竹筒里的大米扔进河里,祭奠屈原。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的起源。汉代建武时期,人们用“鼩鼱”制作“粟米”,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端午食品。
粽子,俗称粽子,主要以糯米和馅料为馅,用芦苇叶(或叶、古罗子叶等)包裹而成。).它有各种形状,如尖角和四边形。北方和南方对粽子的称呼不同。小米产于北方,由小米制成,呈喇叭状。古代北方称之为“角粟”。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味道上来说,粽子可以分为咸粽子和甜粽子。从馅上看,北方有裹枣的北京大枣饺子;南方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香菇、蛋黄等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水饺、浙江嘉兴水饺为代表。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传统食品之一,流传甚广。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已经盛行了几千年,并流传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