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遗址

dpi是什么意思2022-07-13  32

河西走廊:河西石窟群,一条满是石窟文化的长廊!

河西走廊:河西石窟群,一个充满石窟文化的走廊!

我先介绍一下石窟文化,它是沿着山壁雕刻的。石窟雕刻有佛像和壁画,宣扬佛教教义和故事。特别是中国有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最有名的!如你所见,四大石窟中有两个矗立在甘肃,但甘肃并不只有这两个石窟。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河西走廊的石窟。名气理论上可能不是很出名,但是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印象深刻!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第一名:炳灵寺石窟

炳思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40公里的积石山大寺沟西侧悬崖上,是西晋初期(约公元3世纪)在黄河北岸大寺沟悬崖上开凿的,正式建立于西秦蹇宏元年(420年),共四层。最早的名字叫唐树洞,在羌语中是“鬼洞”的意思。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永乐年间称炳灵寺。凌冰是藏语“仙巴凌冰”的简化,意为“千佛”、“十万弥勒佛岛”。

有183个洞穴,694个石像,82个泥塑和900平方米的壁画,分布在大寺沟西岸的悬崖表面,长约200米,高60米。石窟主要由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大自然佛”(第169窟)和崖面中部的许多中小型石窟组成。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的活化石。因为跨度大,可以看到很多朝代的文化缩影。比如:西秦、北魏、唐朝、明朝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

历史上,北魏李道元《水镜注》卷二《河水》一文中曾有关于炳灵寺的记载。在水镜的注释中,人们注意到“在河峡的悬崖旁边有两个洞穴”。一座唐蜀石窟,高45丈。在第二英里,有时洞穴是明亮的,高100英尺,宽20英尺,深30英尺。有五本古书。“1967年修建刘家峡水电站时,为了保护石窟,专门在石窟前修建了防水堤,长约200米,高约20米。坝前波光粼粼,坝后岩洞是崔伟,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奇观。

建议参观时最好请导游讲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窟,其中一部分是不对公众开放的。

第二名:天梯山石窟

天台山石窟,又名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以南50公里的中路乡邓山村。它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梁,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发掘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它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石窟鼻祖”。

天梯山是从祁连山分出的一条东南向西北的小山脉。山势险峻,悬崖陡峭。难度不亚于爬天梯,故名“天梯山”。石天的名字在公元4世纪以前凉爽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史书中了(《晋书》86卷《张贵子牙》)。天梯山悬崖上开凿石窟,南北长130米,高30米至60米。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层。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梯山的山峰高耸入云,陡峭险峻,高耸入云。山上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故称梯山。山峰终年积雪,俗称“梯上雪”,是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的大佛坐在山上,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形成了山、水、佛、云的壮观奇观。是凉州著名的旅游胜地。

第三名:马蹄寺石窟

马蹄寺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屹立于石窟艺术之林,宏伟的“三十三天石窟”,五层二十一个石窟,在悬崖峭壁上雕刻成宝塔的形状,令人叹为观止。
三十三天石窟上下七层共21个石窟,整齐地排列在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外在形象是一座镶嵌在绝壁中央的佛塔,雄伟壮丽。这些石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佛经上说,须弥正中有一个佛日,四面有八天,一共三十三天。那是众神玩耍的地方。马蹄寺因传说中天马在此饮水时的马蹄印而得名。挖掘于东晋的马蹄形石窟在各个朝代的战争中幸存下来,从北魏、北周、隋朝、唐朝、宋朝(西夏)、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到现代。它们是中国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之一。该条记载马蹄寺石窟是“悬崖陡立,千仞绝壁,岩中半凿洞,开放有序”。连数十里,俨若五步一楼,十步一亭。在佛像里雕刻,打开旁边的窗户。"

与陕西悬空寺空寺的外部支撑不同,马蹄寺是沿着一座巨大的山体内部挖掘而成,古人在陡峭平坦的赤壁上挖了一个迷宫般的七层窑洞。洞穴层层叠叠,像一个巨大的堡垒在山壁上,气势雄伟!

第四街区:莫高窟

莫高窟,无疑是这些石窟中最著名的,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赵璇、苻坚年间,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朝代的修建,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它是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场所。石窟的挖掘前后用了一千多年!在1680米长的悬崖上,已经挖掘出735个洞穴!里面有泥塑彩塑2415!各种文件有7万多册!45000平米的壁画!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佛教文化胜地!

第五街区:西千佛洞

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西部而得名,与莫高窟相隔鸣沙山。距敦煌城约35公里,在党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发掘时期从北魏、西魏、北周一直持续到五代、回纥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巴黎敦煌遗书,西千佛洞的发掘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迟应与莫高窟同时。

经过河流长期的冲刷、侵蚀和崩塌,现在只剩下22个洞穴了。现存的22个窑洞中,保存最早的是北魏,其次是西魏的窑洞,还有隋、唐、五代、宋代的窑洞。

现在这个千年石窟,千百年来静静地坐在党河的悬崖上,看着夕阳下的黄沙,把它变成了过去的尘埃。

第六街区:榆林石窟

裕固族

又称万佛峡、玉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溪县)南70公里,属敦煌研究院管辖。该洞开凿于玉林河峡谷两侧垂直的东西向峭壁上,因沿河两岸的榆树林而得名。

山谷东西两侧凿洞,东崖30洞,西崖11洞。最早的可能是唐以前开的,在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的河西走廊:河西石窟群,一个充满石窟文化的走廊!继续施工。现存壁画、造像多为唐宋作品,西夏、元代作品也不少。

由于密宗的影响,出现了水月观音、密宗曼陀罗等前代少见的题材。

第七街区: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前后山崖上根据山势开凿洞穴,分布在南北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现存洞穴100多个,包括8个早期中央柱洞,1个禅洞和28个洞前寺庙遗址。现存的重要石窟有前山千佛洞、万佛洞、后山古佛洞、千佛洞,均为穹顶形、近方形的中柱石窟。文淑山石窟是中国早期佛教的遗存,属于凉州模范石窟。它们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我国早期佛教壁画的珍贵实物资料。它们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他们的壁画具有河西地区早期石窟壁画的布局特点,有的可以弥补莫高窟的不足,有的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现存的西夏时期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第八街区: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水下村西,离村子很近。有一条50米长的南北向断崖,山体南北长约500米。昌马石窟发掘于五代宋初,元明时期继续发掘修复。原有石窟24个,分为上焦石窟和下焦石窟。昌马石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石窟的形成来看,敦煌莫高窟、安溪玉林石窟和新疆的石窟寺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艺术价值上,其绘画和塑画技法新颖、生动,风格优美。壁画大多入选《河西石窟地图集》,其精彩壁画常作为《中国美术史》封面出版;从洞穴中的壁画和雕塑的内容来看,它们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当然,其中也有强烈的佛教思想。其艺术手法与敦煌、新疆等古丝绸之路的石窟极为相似。有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以上石窟均分布在河西走廊,多沿祁连山发掘。体现河西走廊佛教文化的繁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7165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