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胜地。这么美丽的岛屿,这么多的文物,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沱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该岛面积12.5平方公里,狭长,南北最长点8.6英里,东西最宽点3.5公里。最高的山是佛顶山,海拔约300米。当你推送普陀普陀山的海天景色时,无论身处哪个景区、哪个景点,都会觉得海很辽阔空。虽然海风呼啸,浊浪阵阵空,但并没有让人感到惊涛骇浪,只是让人被这些不同的风景馆的景色所激动。作为一个佛教胜地,陀山有82座寺庙,128个遮阳棚,最高峰时有4000多名僧侣和尼姑。来这里旅游的人,漫步在岛上的小路之间,经常会遇到穿着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佛都浓郁的氛围给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正是吸引游客的地方。普陀山不仅以壮丽的海天闻名,而且以深山老林闻名。揽胜,远眺碧蓝的大海,漂浮在海面上的岛屿,小小的白帆行驶其间,景色极为动人。前人对普陀山的评价是如此之高:“山湖结合而胜,则推西湖;当胜山海,推普陀。”把普陀和人间天堂西湖相比,应该说这个评论是客观的。主要景点:普陀山风景名胜众多,有普济、法鱼、会稽,是现今保存下来的20多座寺庙中最大的一座。普济寺,建于宋代,是山上供奉观音的主要寺庙,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玉蟾寺建于明朝。依山逐层而建,参天古树环绕,极为幽静。会禅寺建在佛顶山上,又称佛顶山寺。奇怪的岩石。著名的有盘陀石、二桂听发石、海天佛石等20多种。山海交汇的石洞中有许多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阴超洞和梵音洞。海滩。岛上有许多海滩,但主要的是百步沙和千步沙。前布沙为弧形沙滩,长约3里,沙质细腻,坡度平缓,沙面宽阔松软。这是一个极好的海滨浴场。如果夏天去观光,可以带泳衣在这里游泳。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有樟树、松树、银杏树、洋槐。大樟树沿线有1000多棵树。其中有千年樟树,树围6米,树荫几亩。还有一种“三叶鹅耳枥”,是我国珍稀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山流传着许多关于佛教的民间故事。去普陀山旅游主要走上海和杭州。从上海坐班轮去普陀山,一天一班,旅游旺季一天两班。也可以坐班轮到沈家门,再从沈家门坐班轮到普陀山。是舟山群岛著名的渔港,沈家门。从上海到沈家门约143海里,到普陀山约149海里,航程约12小时。晚上七点半,我们起航,在海上过了一夜,翌晨七点到达。从沈家门到普陀山的飞行时间大约40分钟。从杭州坐火车到宁波(车程4小时左右),再从宁波坐班轮到普陀山,坐船5小时左右。普陀山面积不大,一般旅游两天为宜。第一天可以游览普济、法裕、会稽等沿线名胜古迹。第二天游览了西天门、美福安、盘陀石、二龟石、西线观音古洞、东南线阴超洞,拒绝去观音寺、紫竹林、南天门等地。住宿设施是设备齐全的酒店;也有普通酒店;也有个体户经营的小旅馆。从上海出发参观一般需要4天。普陀山十二景普陀山风景独特,以山海为主。四季景色变化,早晚东西不一样。景点成百上千,可谓风光无限。和其他著名景点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风景中的风景”。历代游览普陀山的名人,根据自己的印象,曾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普陀十六景”赞。明代文学家屠龙吟诵《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雾。古洞声,龟池寒碧,山门清福,千步金沙荷,午时海洋,香炉绿蒙蒙,珞珈灯火,静室茶烟,盘陀晓日,壶碗红。清代编的普陀山十二景:短古圣所、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鼎云涛、梅岑仙境朝阳永日、盘陀、法华灵洞、光照、宝塔文仲、连塔。1.荷花洋中午穿越荷花洋就是荷花洋,位于舟山岛的少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接浦神水道。因传说日本人要迎观音回国,海牛铁莲花挡渡而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引用普陀编年史说:“宋元盛世,后羿人进贡,欲载往本国。海葵生在海里,船赶不上,就担惊受怕地退了回来,故名。”莲洋是爬普陀山上香的必经之路。乘客的船到了海洋,如果赶上早潮,就能看到洋面上的波浪微微耸起,看起来就像成千上万朵随风起伏的荷花,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如遇大风天,这里又是一道壮观的风景,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有一次一个渔夫唱道:“荷花海洋有大浪,荷花生长在无风的海面上。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如狼牙。”二、矮姑圣迹入佛门,东南约300米,为矮姑道之首。沙滩上有“宽10余米,长数百米,相互附着的小石子,两边错落有致的石块”。有的石头上刻着“短古古迹”四个字,惊扰着潮起潮落,成为昔日的天然良港。船到了短大妈道头,上不了岸,只好用不超过十尺长、三尺宽的小舢板摆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普陀山方丈余、连禅集资,因潮汐涨落,船只停靠不便,遂修起一条长11米、宽8米的石路头。在普陀山轮渡码头建成之前,所有来普陀山朝圣和揽胜观光的人都要在那里上岸。相传两个妯娌发愿拜佛。几年后,他们凑钱买了一条船,渡过莲花洋,进山上香。船刚刚停靠在路的尽头。不巧嫂子突发“天贵”,又羞又不洁,不敢下船进山。小姑做了一次短暂的朝拜,叫她坐船等她,自己一个人进山拜佛。不想临近中午,涨潮了,船和岸分开了,嫂子久坐在船上,饥肠辘辘,十分犯难。就在这时,只见一个村妇,拿着一个食盒到了岸边,往潮水里扔了些石头,踩着这些石头直奔小姑的船,说是小姑给她送来的,放下食盒,离开了船。过了一会儿,小姑进香回来,问起往事,母亲吓了一跳;我突然想起刚才拜佛的时候,我看着莲花座,我看到观音菩萨的衣服是湿的。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干的好事,赶紧进山拜在观音面前。因为她小姑曾在码头“短姨”,从此,小姑停泊的地方就叫“短姨路头”。路边的潮水中散落着石头,据说是大桌子上饭菜时扔进潮水中跺脚的石头,所以被称为“矮姨妈圣迹”。三。肖春湾肖春湾是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也叫梅岑,西边的山湾是梅湾,也叫前湾。据说这里的野李子很多,寺庙和帐篷里的僧尼养李子很容易。荣幸之至。每次早春,人们都在春天回归大地,避开山野梅花,香谷,青山绿树,衬着小红点。景色优美,曾被誉为“海上罗浮”。每天太阳无风的时候,我站在西山的山顶上;远眺荷花海洋,只见渔船竞驶,海鸥齐飞,海中波涛,道路闪亮,山外青山,层层叠叠,美不胜收。如果是在月夜,枝疏月淡,岛礁飞升,清香扑鼻,更是醉人。四、盘陀赵茜《盘陀赵茜》讲的是盘陀石周围的夜景。梅浮寺往西不远处可以看到盘陀石。拓石由两块石头组成,底部宽阔,顶部尖锐,周长20多米。中间凸起的是上面的石头,叫做盘。顶部一块巨石,底部尖平,高3米,宽近7米。它的形状是菱形的,叫做陀。上下石头连接处的缝隙像一条线,风明,像一块石头空悬在一块石头上。每当夕阳西下,石头就披上了一层金色,熠熠生辉。如果此时人们能登上石顶,远眺山海,景色壮美,“盘陀落日”将成为普陀山奇观之一。五、荷塘夜月“荷塘夜月”指的是海印塘的月色。海印地在福赛吉山前,又名“放生池”、“荷花池”。原来是佛教信徒放生动物的池塘,后种上荷花,称为“荷花池”。“海印”,佛名三摩地,如海能打动一切,而佛陀的海的智慧,湛然,能显示一切。海印池占地约15亩,建于明代。池上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叫平桥;北接扶桑寺中山门,中间是八角亭,南面是御碑亭。谢蓓亭、八角亭和扶桑寺建在同一轴线上。古老的石桥坐落在水波中,远处矗立着雄伟的詹和,美丽如宫中仙境。莲花三面环山,参天古樟树环绕,池水由山泉蓄积,清澈如玉。每到盛夏,池中荷叶、田埂婀娜多姿,衬着古树、梵文人物、拱桥、佛塔的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夏日月夜来此,或风平浪静天高云淡,月映池中;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莲花,佛教徒称之为莲花,是圣洁和纯洁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花之国”,以为莲花总是生活在其他地方。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因为被生死烦恼所困扰,却不彰显佛性,所以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泥淖里。莲花“清于泥,清于涟而不妖”,所以佛教用莲花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众生皆死的莲花境界的“莲花大师”。不及物动词法华岭东法华岭东奇特的景观在这里,方圆的巨石相互映衬,形成了数十个洞穴:有的有空雕露,可以穿行;有的和房间一样宽,中间有石像;其中一些在上方很丰富,泉水涓涓而下,从岩石中流出,注入水池。虽然普陀山有很多洞穴,有很多奇怪的层,但这是最好的。洞外有“清大福地”、“普陀岩”、“东南柱”等铭文。七。古老的洞穴盛超洞穴半浸在海里,深度约30米,洞底的悬崖约10米深。这里海岸曲折,怪石嶙峋,怪石层层。洞底通向大海,顶部有两个缺口,称为天窗。音孔口面向大海,张开大口。被海浪日夜拍打,潮水冲进洞口,像一条飞龙,声如雷鸣。如果有大风,水花就会飞溅,泡沫会直冲到天窗上方。如果是晴天,山洞里五颜六色的霓虹就会出现,叹为奇观。据报道,宋元时期来普陀进山朝拜的香客,经常祈求菩萨出现在阴超洞前保佑他们。以后我要去梵音洞求观音的土灵。朝圣者经常跳崖而死,为的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生活。于是定海县命桂英在岸边建亭,亲笔题写“舍身”立碑,禁止舍身。8.当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你穿过任贤,爬上几座金山,向东看。你可以看到小丘上有一块看起来像大象的岩石。你可以伸长鼻子仰望东海。这是大象石。在象岩的上侧,仍有像兔子一样被驯服的兔岩。在岩石的东面,面朝大海,有一个天然的洞穴,从一条路转到另一条路,下楼梯。它不超过一英尺宽,但它是深和隐蔽的。洞外,巨石凹凸不平,堆积着巨大的人群。洞天朝东,左右拥百步沙,千步沙。每当天气晴朗和清晨,你可以在这里看日出和海景。景色壮丽,令人不禁感叹。“初升的太阳大如车轮,红如沙粒,突然从海底奔涌而出,散射海面。我想到了之前的曾光耀。”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朝阳洞”,并将“朝阳冲日”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看日出,以朝阳洞为第一位。朝阳洞也是听潮声的好地方。朝阳洞上原来的朝阳寺,据书上说,就在这寺里,底下波涛呜鸣,如千种交响乐,绝无仅有。下亭又称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平台上,临崖临海。每当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景色美不胜收。九、千步金沙,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柔和,宽阔柔软,就像一个锦席,人走在上面,不会被困住。在这里,海浪日夜停泊,涛声不绝于耳。沙的波浪像瀑布一样来,又像阻力一样停止。每次都是大风大浪,雷声成雪,令人叹为观止。突然,很奇怪,尤其是经常,奇怪的景观,无法形容。前沙沙坡度平缓,海面可宽阔,水中无礁石,常被游泳健儿所青睐。如果游客是夏天来的,千万不要错过这种景色,或者在游览后赤脚走在山上,让海浪亲吻你的双脚。很迷人,对于没有尝试过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或者在沙滩上静静地坐一会儿,听听潮水的声音。或者干脆换上泳衣,跳进佛海的波涛里,带给你无限清凉。当你漂浮在蓝色大海的怀抱中时,你的身心可能会慢慢与大海融为一体。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就是大海,大海就是你...千步金沙不仅白天美,每到月夜,婵娟缓缓移动,微风习习,不时吹来涛声。它清澈的景色更有诗意。因此,有人曾把它和壮丽的旭日一起称为“西陀山景”。十、广西薛稷广西峰位于佛顶山东南,一朵莲花,又名“石屋”。远远望去,葱茏的树木间,峰峦叠嶂,宛若莲花,似白雪皑皑的山峰。“广西薛稷”指的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桂峰雪景。普陀山很少下雪,冬天看起来很安静,很奇妙。但如果你运气好,赶上一场大雪,登上佛顶山,远眺广西峰。它像碧玉,银装素裹,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山色混杂,海平面低如冻云。这一刻,你会觉得很清澈,很畅快,仿佛置身于佛祖净土,纯净干净,感觉很舒服。在广西峰看雪景并不容易,但普陀是佛教徒的圣地,佛门弟子经常来来往往,或者经常去静修,注定欣赏不到普陀山的“雪”景。XI。茶山徐吾茶山位于佛顶山的后面,从北向西延伸。山很宽,溪流很多。而且每次日出前,茶林都笼罩在薄雾中,时而如丝缕缕,时而阳光灿烂。此时此刻,如果你置身其中,就像做梦一样,让人无限遐想。古时候普陀山没有居民,山中僧人自己种菜。种茶是住在山里的僧侣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到采摘季节,众僧齐出,立刻有一种“山山争采香芽,雾云路得功劳”(明?李桐诗中的繁华景象)。普陀茶山的茶叫“云佛茶”,因为茶树大多是和尚种的,所以山中和尚讲的“茶山云雾缭绕”也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十二、天门清帆天门清帆,说的是普陀山最东端的梵天洞景观。从法雨寺到沙飞坳、香会庵,就是普陀最东端的青古雷山。绿鼓基地插入普陀海洋。据推测,这个地方经常因惊涛骇浪而拍打悬崖。潮水的声音震动着洞穴,它像擂鼓一样日夜打雷。所以又叫“震鼓擂”。在山东省的南端,有一个石斧大洞穴,高100米,悬崖峭壁。两边的悬崖形成一个门,俗称梵音洞。在普陀山众多一直被人们赞为神奇的洞穴中,梵音洞的雄伟气势和险峻岩壁是其他洞穴无法企及的。银洞山脉清澈见底,苍崖耸立。在离崖顶几尺远的洞腰处,嵌着一块十字形的石头,像一座桥,就像黑龙口中的宝玉。两陡壁之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双层神龛,名为“佛阁”。任何想参观梵音洞的人,都必须先从悬崖顶端绕道走下石阶,然后来到佛阁。这里说的是每个人看到的佛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也会互相变化,这是极其奇怪的。这个地方也是梵音洞观潮的最佳地点。佛逶迤过海,海潮在洞。悬崖和海浪的声音像一千个马奔腾,像龙虎的咆哮。听到的人都是日日夜夜惊心动魄。佛教徒来此,喜欢在洞口拜佛,祈求观世音菩萨的出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悬挂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