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能清楚的知道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让你以后有更好的出路和发展,让你更好的回报父母,回馈家庭,你才会正确的对待学习。当然,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成长也是如此。说说我的学习经历吧,我在百科上发表的几篇文章里也有提到。
我的初中是在一所乡镇中学度过的。初中读了4年,读完了本科一年。我重复了一年。三年前,我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感觉。每天上下学,听课,写作业,但上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就听天书。作业基本靠抄,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放学后,他们经常和同村十几个同龄的孩子混在一起,经常夜宿在外,像野鬼一样。孩子多,家里穷,父母教育我们,但是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谋生。说实话,读了三年书,我一直在知识的大门外徘徊,属于傻圈级别,傻乎乎的找不到方向。中考失利是必然的。当时在农村,很多和我一样落选的孩子都结束了学习生涯。我也是这种情况,但是我不着急,也无所谓。尴尬的父亲。
我爸爸虽然是农民,只上过几年学,但是他知道读书的好处。他最大的愿望和努力就是让孩子成功,考上中专,国家分配工作,跳出“农”门。我哥是县二中高三学生,成绩名列前茅。他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我的第二个孩子却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他仍然是无意识的,无知的,不值得的。
父亲问了我很多次,我还想不想读书。我所有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父亲说:那么从明天起,来和我一起在田里干活吧。“双抢”那天,下午两点半,天最热的时候,父亲带着我来到稻田,说:“这半天,我们已经把这田里的谷子打完了。”我点头。不一会儿,汗水湿透了我的衣服裤子,头发全湿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那种炎热和疲惫。父亲说,我们去树荫下吧。坐在高田的田埂下,空泥土被太阳的高温烘烤后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汗水从头发里渗出,不断从额头流下。脖子和上半身覆盖着稻叶和顾瑛,不时有蚱蜢和昆虫叮咬。父亲和儿子静静地坐着,就像一对沉默的人。良久,父亲说,我们找本书读吧。农民真的很难当。我含着泪坚决地点了点头。我说好啊,有书看吗?
新学期报到那天,我爸提了一车姜(我们村的姜很有名),有三四十斤重,带我去见校长,校长拒绝了。我父亲的再三请求都没有结果。看到父亲卑躬屈膝的样子,我很难过,也很自责。后来多亏了家乡一位老教师的帮助,校长才放心了。我得以重新进入校门。
重读初三,我的状态就大不一样了。上课全神贯注,感觉老师什么都懂。难学难记的东西变得简单有趣了。窗户纸破了,一切都解决了。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全年级第一。如愿考上了县一中。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高一高二学习,成绩很好,也是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有时候成绩会有轻微波动,有时候想到父母在家里的辛苦我会哭。
高中的时候,弟弟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县里单位工作。因为单位没有住房,我被安排住在县招待所。我不住在校园里,所以我和他住在一起。招待所环境舒适,伙食好,生活方便;经常晚上玩视频,各种;隔壁篮球场经常有比赛,翻墙就能看到。旅社里都是漂亮的小姐姐,我也经常和她们玩,听她们聊吃的,聊穿的,聊社交。我迷路了。高三期末考试全班60多个同学,我排第28名。这种成绩,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大学中专。结果一公布,我自己都吓哭了。我觉得对不起哥哥的关心,更对不起父母。我不敢回去过年。我一个人在酒会上,思考着我该做什么。最后我决定回学校留下来,争分夺秒,追上去,追上去。班主任也找我聊天,给我指路,给我加油。
为了圆我的大学梦,报答父母的期望,感谢老师的关心,我上学期加倍努力,早起晚睡,争分夺秒,终于实现了目标。
学系统工程,我讲了为什么要学就要学。这个解决了,才能考虑怎么学。知道为什么学习,如何学习,才是正确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