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核裂变引发关注。1938年,哈恩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中子轰击铀裂变的发现时,恰好美国当时正在召开理论研讨会。当时美国的费米(其实原本是意大利科学家)玻尔(不是乒乓球运动员)等人立即组织实验验证这一理论,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当时,一些科学家意识到这种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力量。在德军工作的物理学家舒曼此时将向希特勒汇报。德国已经开始研究这种新型武器。
写一封信建议总统研究原子武器。这时,美国科学家意识到他们必须先于德国研制出原子弹,并推荐爱因斯坦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陈述研究原子武器的重要性。在美国政府科学顾问萨克斯的极力劝说下,美国政府启动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未能参与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始于1942年,美国政府投资20亿美元,2000多人参与。负责人既不是爱因斯坦,也不是费米,而是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只是顾问之一。我觉得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爱因斯坦毕竟是德国人,这么大的项目对科学家身份的审查非常严格,爱因斯坦的身份过不了安全委员会的审查。
值得强调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并不是科学家直接研究原子弹的灵感来源,而是核裂变释放的能量被发现后,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做出的科学解释。不能理解为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其实正确的理解是静止质量转化为运动质量。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